- 年份
- 2024(5979)
- 2023(8726)
- 2022(6799)
- 2021(5830)
- 2020(4692)
- 2019(10745)
- 2018(10982)
- 2017(20438)
- 2016(11184)
- 2015(12458)
- 2014(13027)
- 2013(12276)
- 2012(11102)
- 2011(10275)
- 2010(10530)
- 2009(10043)
- 2008(9808)
- 2007(8738)
- 2006(8440)
- 2005(7979)
- 学科
- 济(72163)
- 经济(72100)
- 管理(28845)
- 业(24587)
- 地方(20102)
- 企(19632)
- 企业(19632)
- 方法(19431)
- 中国(18557)
- 数学(16977)
- 数学方法(16828)
- 业经(15428)
- 农(14647)
- 地方经济(13071)
- 制(12905)
- 学(11597)
- 体(10865)
- 财(10820)
- 发(10209)
- 农业(9985)
- 融(9393)
- 金融(9393)
- 银(8777)
- 银行(8771)
- 行(8496)
- 环境(8413)
- 产业(8318)
- 理论(8149)
- 体制(8057)
- 和(8025)
- 机构
- 大学(163500)
- 学院(163137)
- 济(79701)
- 经济(78221)
- 研究(64113)
- 管理(57570)
- 理学(47886)
- 中国(47625)
- 理学院(47319)
- 管理学(46557)
- 管理学院(46241)
- 科学(35842)
- 财(35697)
- 京(35043)
- 所(32445)
- 研究所(29082)
- 中心(27199)
- 财经(27012)
- 江(26400)
- 经济学(25970)
- 经(24299)
- 农(24216)
- 范(23137)
- 师范(22974)
- 院(22889)
- 经济学院(22863)
- 北京(22775)
- 州(20233)
- 业大(20164)
- 财经大学(19514)
- 基金
- 项目(100045)
- 科学(78726)
- 研究(76734)
- 基金(70661)
- 家(60658)
- 国家(60148)
- 科学基金(51065)
- 社会(50907)
- 社会科(48241)
- 社会科学(48223)
- 省(39707)
- 基金项目(36035)
- 教育(34872)
- 划(32251)
- 编号(30713)
- 自然(28789)
- 资助(28240)
- 自然科(28062)
- 自然科学(28054)
- 自然科学基金(27514)
- 成果(25909)
- 发(24242)
- 重点(23237)
- 课题(22868)
- 国家社会(21830)
- 部(21781)
- 发展(20528)
- 展(20199)
- 创(19905)
- 性(19178)
共检索到271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贺圣达 齐欢
本文运用中科院近年创立的国别经济现代化评价体系,对越南经济现代化水平作了较为系统的个案量化分析,对其他与越南情况相似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水平提供参照。同时,作为对比研究,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状况也作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
革新开放 越南 经济现代化 水平 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保建云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老挝革新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特点,对老挝与中国和越南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绩效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中国与老挝经贸关系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受中国和越南影响,老挝选择了渐进式经济转型模式,经济增长速度高于革新开放以前,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老挝经济转型绩效没有中国和越南经济转型绩效显著;不断提高经济转型绩效,逐渐扩大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与越南之间双边与多边区域经济合作将可能继续成为老挝革新开放的未来方向;必须不断扩大中国与老挝之间双边经贸交流与合作,使老挝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桥头堡和前沿枢纽。
关键词:
老挝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比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赴越考察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派出以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于祖尧为团长、前所长何建章为顾问、张荣刚、郑红亮、胡淑珍为成员的一行5人,于1996年5月27日至6月6日赴越南考察访问,受到越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单位的热情接待。考察团先后同越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越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越南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越南国家劳动荣军部、国家计划投资部发展战略研究所、国家行政学院,以及海防市政府和胡志明市政府等单位的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现将考察了解到的越南经济革新与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奕
1995年是越南革新政策实施以来,吸引外资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1996年6月的越共八大提出:越经济已走出危机,但仍不稳定。GDP已连续6年增长,外资流入逐年增加,摆脱了80年代内外交困的境地,国际社会甚至曾一度出现“越南热”。但越经济刚刚开始从落后的农业经济转型,贫困问题严重,经济体制落后,法制严重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黎登营
一、革新的成就十年革新已成为越南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越南渡过了经济危机,控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宏观经济,达到了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中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增加,增强了经济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新的法律范围内、符合市场机制的国内各种经济成分的新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方元 王茹
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农业投入水平5个方面选择18个指标构成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对中原经济区28个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众多评价指标中,农业生产效率权重最大;28个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排在前3名的阜阳市、鹤壁市、徐州市的综合得分高于排在后3名的晋城市、淮北市、长治市综合得分的2倍;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不高,只有阜阳、鹤壁、徐州、新乡、郑州、济源的综合得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熵值法 中原经济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艳 朱方彬
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社会自主性不强、法治不完善、民主意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国家治理立足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特征,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治理主体、德法并用的治理方式、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并存的治理形态等符合中国国情的治理经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有效推进奠定了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发扬改革开放以来的有益经验,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方略,才能保障治理价值的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乃新
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国际化为例分析了迄今我国开放观的成效与局限。接着,提出了新开放观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增长理念和方式。最后,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树立新开放观的基础与目标要点:对跨国公司实行“参与”和“承接”并举策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由“引资”转向“选资”、“走出去”建立战略资源基地、工业化形态与景观形态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党的十九大重要理论成果是系统形成并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理念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发展"命题认识的科学性、深刻性提升到全新的历史高度。其中突出的特点是发展、改革、开放三方面基本命题的统一,指出:"发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亚林 高克
一、铁路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铁路运输需求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它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并在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中起着骨干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国家应给予重点投资,优先发展。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铁路都有个超前发展历史阶段,并建立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许多国家运能大于运量,反映出这些国家在交通这输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恩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过杰
面对90年代,面向未来,探索和推进城市现代化,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挥城市主导作用,实现本世纪末以及下世纪中叶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本文拟就经济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当前城市经济现代化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城市现代化,尽管为人们所追求和向往,但是对城市现代化的认识,往往容易从城市外在形态上体察,诸如现代化的建筑物、构筑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邮电通讯,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娱乐场所;也往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进 兰叶凡
文章基于环境治理的效果维度、效率维度、协调维度、公平维度和科技维度,构建了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全局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快速提升,但亦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和“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且造成各省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不相同。总体而言,弥补环境治理的公平性、协调度和科技化短板,并推动形成区域间联防联控的环境治理新局面,是提升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献 李瑾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对不同类型村庄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可为各地合理规划乡村治理现代化分类推进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了包含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以及公共环境治理现代化5个评估维度,36个具体指标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以21个典型村庄为例进行了评价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其中12个典型村庄基本实现治理现代化,其余均处于发展阶段。分指标看,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处于较高水平,而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乡村治理现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与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相当;分村庄类型看,城郊融合类与特色保护类村庄治理短板在于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集聚提升类与拆迁撤并类村庄短板在于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各地未来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精准发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华汉阳 朱启贵 李旭辉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演变特征,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