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3)
- 2023(9923)
- 2022(8064)
- 2021(7859)
- 2020(6617)
- 2019(14906)
- 2018(14395)
- 2017(28314)
- 2016(15082)
- 2015(16890)
- 2014(16873)
- 2013(16659)
- 2012(15934)
- 2011(14137)
- 2010(14746)
- 2009(14339)
- 2008(13774)
- 2007(12963)
- 2006(11892)
- 2005(11210)
- 学科
- 济(60136)
- 经济(60061)
- 业(52356)
- 农(46213)
- 银(34695)
- 银行(34550)
- 管理(33738)
- 行(32947)
- 融(31014)
- 金融(31012)
- 农业(30873)
- 企(29025)
- 企业(29025)
- 中国(25886)
- 制(24630)
- 方法(21151)
- 数学(18667)
- 数学方法(18437)
- 业经(18114)
- 财(16220)
- 地方(15544)
- 度(14327)
- 制度(14320)
- 体(13088)
- 业务(12958)
- 中国金融(11937)
- 贸(11153)
- 险(11142)
- 贸易(11135)
- 保险(11051)
- 机构
- 学院(206809)
- 大学(203572)
- 济(88597)
- 经济(86572)
- 管理(77995)
- 中国(72721)
- 研究(70765)
- 理学(64585)
- 理学院(63915)
- 管理学(62779)
- 管理学院(62416)
- 农(54241)
- 财(44581)
- 京(43900)
- 农业(41340)
- 科学(40218)
- 中心(38324)
- 所(35847)
- 银(35112)
- 业大(34805)
- 江(34280)
- 财经(33810)
- 银行(33693)
- 研究所(31749)
- 行(31521)
- 经(30795)
- 州(28508)
- 北京(28022)
- 融(27071)
- 经济学(26929)
- 基金
- 项目(128185)
- 科学(99758)
- 研究(97283)
- 基金(92531)
- 家(79661)
- 国家(78484)
- 科学基金(66766)
- 社会(62019)
- 社会科(58273)
- 社会科学(58255)
- 省(50250)
- 基金项目(48619)
- 教育(42357)
- 编号(41109)
- 自然(41093)
- 划(41004)
- 自然科(40121)
- 自然科学(40112)
- 自然科学基金(39410)
- 资助(38546)
- 成果(33718)
- 农(30312)
- 部(28770)
- 发(28370)
- 重点(28160)
- 课题(27570)
- 创(26395)
- 性(26348)
- 国家社会(25361)
- 制(25116)
共检索到352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任碧云 王所明 李志峰
对阳泉市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情况的调查山西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阳泉分行任碧云,王所明,李志峰为进一步摸清我市目前的金融风险状况,探索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近日,我们组织力量对阳泉市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顾海峰 高水文
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国17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数字金融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力度更大。数字金融通过影响银行收入结构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收入结构-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银行竞争度提高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但对数字金融与银行被动风险承担关系的调节作用无效;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的风险约束有效。该成果可为防控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冰星
风险管理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利润极大、风险最小是银行经营管理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不影响银行收益的前提下,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这是风险管理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燕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金融自由化程度日益加重,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金融风险。为了积极应对金融风险,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促使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风险 防范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进 靳泓
一、金融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意指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全部业务活动中,使银行遭受资财和信用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业务的综合性决定其金融风险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复杂性。这里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林
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的承担者,可以在贸易链条的延续中承载更多的功能,通过向供应链条中的成员提供结算、授信等服务,更紧密地参与到供应链之中。供应链金融形成的银企关系会给银行带来包括授信、存款、结算等在内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各家银行纷纷将供应链金融作为优先发展的业务之一。但在实践中,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应注意防控相关风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永芳 单文涛 朱艳新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业务创新对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整物流业务模式,升级物流技术装备,促进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商业银行在对金融与物流进行融合创新方面已经做出不少尝试,但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同样伴随着一系列潜在风险,比如信用风险、质物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妥善应对风险是商业银行有效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前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涂开均 杨帆
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是我国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部门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监管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者研究进展得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展金融风险管理的深层动因;基于国际银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政策,从理论和数据角度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不足;最后,立足我国新时期银行监管政策,从存贷款结构优化、金融产品研发创新、新兴金融业务开展以及金融营销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四方面提出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吕婷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仍是目前中国融资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仅反映了信贷资产质量,还反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状况。数字金融的发展改变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影响了其风险承担。本文利用181家中国商业银行2011—2020年财务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与贷款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但对不同类型银行表现出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和信用贷款均有促进作用,但仅提高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比例;而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则促进了其个人贷款和短期贷款。数字金融具有放大银行风险承担的功能。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个人贷款的升高会加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短期贷款的升高会减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银行业竞争,提升银行风险水平,但是银行业竞争减弱能够缓解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加重的影响。本文丰富了数字金融、贷款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认识,为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龙 周好文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监管 风险 激励相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自云
与其它金融机构一样 ,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过程中所创造的核心价值也是管理金融风险 ,但商业银行管理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在于它所采用的非标准化工具和风险内部化方式。管理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 ,而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功能都只是其附属功能。商业银行的出路并不是混业经营或者开拓无风险中间业务 ,而是提高其管理金融风险的能力。由于巨大的金融风险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来管理 ,所以中国商业银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哲 邵荣平
以我国78家商业银行2005~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两种不同的研究手段从非利息收入结构的视角考察银行收入结构的变化对其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而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上升对降低银行风险不显著。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两个子样本存在非利息收入的结构差异;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而非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则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非利息收入 银行经营风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协调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娟 黄永兴
文章运用中国110家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法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结论表明,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利息收入增加,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盈利结构。在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分析中发现,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结构受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这就迫使其必须加快调整盈利结构,开展多元化经营,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冲击;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资产规模大以及客户粘度高,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受地缘经济限制、信息流通慢、硬件设施差、村民思想僵化的影响,二者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结构受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均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