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1)
2023(16266)
2022(14059)
2021(13229)
2020(11110)
2019(25419)
2018(25199)
2017(49077)
2016(27028)
2015(30136)
2014(30412)
2013(29696)
2012(27710)
2011(24870)
2010(25039)
2009(22890)
2008(22595)
2007(20232)
2006(17781)
2005(15868)
作者
(78386)
(65062)
(64315)
(61648)
(41556)
(31067)
(29470)
(25351)
(24827)
(23603)
(22198)
(22078)
(20916)
(20703)
(20496)
(20121)
(19337)
(19316)
(18805)
(18705)
(16178)
(16143)
(15901)
(14841)
(14640)
(14607)
(14439)
(14404)
(13309)
(13046)
学科
(101825)
经济(101692)
管理(77557)
(72569)
(59702)
企业(59702)
方法(48289)
数学(42323)
数学方法(41819)
(29050)
(28469)
中国(28329)
(26834)
(25344)
银行(25196)
(23714)
(22934)
业经(22096)
地方(20749)
(20081)
金融(20073)
(18887)
贸易(18874)
农业(18779)
(18300)
(17990)
理论(17912)
财务(17911)
财务管理(17874)
企业财务(17041)
机构
大学(376608)
学院(375226)
(148828)
管理(147282)
经济(145386)
研究(127919)
理学(126538)
理学院(125122)
管理学(122978)
管理学院(122277)
中国(100753)
(80346)
科学(78572)
(72620)
(65467)
(64717)
中心(59616)
研究所(58830)
财经(57322)
(57062)
业大(56817)
(52195)
农业(51619)
北京(50722)
(49054)
师范(48546)
(46617)
(46207)
经济学(44900)
财经大学(42742)
基金
项目(254743)
科学(199379)
研究(185827)
基金(184218)
(161145)
国家(159797)
科学基金(136377)
社会(115509)
社会科(109456)
社会科学(109429)
(99054)
基金项目(96698)
自然(89478)
自然科(87400)
自然科学(87375)
教育(86166)
自然科学基金(85809)
(84130)
资助(77419)
编号(75793)
成果(62890)
重点(56970)
(56686)
(53584)
课题(53048)
(52428)
创新(48891)
科研(48753)
教育部(48453)
大学(47475)
期刊
(161345)
经济(161345)
研究(114890)
中国(74387)
学报(62126)
(59099)
科学(55135)
(55077)
管理(53316)
(47584)
金融(47584)
大学(46561)
教育(44529)
学学(43893)
农业(39158)
技术(31648)
财经(28333)
业经(26063)
经济研究(25880)
(24117)
问题(20868)
(19908)
理论(19440)
图书(18783)
实践(17838)
(17838)
(17610)
科技(17421)
技术经济(17266)
现代(16482)
共检索到564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信贷处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易寿生  马骏  孔迅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也呈现较大的波动性,但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总体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如何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央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湖北宜昌市为样本,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变动的特点、央行政策工具的实施效应,以及央行流动性调控的局限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当前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监测与调控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崔晓芙  
通过对流动性概念、流动性管理理论进行梳理,然后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同类型机构、不同金融工具之间、金融市场内部及不同时点上的流动性差异较大。对我国央行流动性管理有效性进行的实证检验显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净投放、贷款基准利率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都有很好的调节效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对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也符合预期。最后,从加强流动性预期管理等方面对我国流动性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田代臣  王东刚  
造成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因素很多,本文以广西为实证,从研究国库资金的运行规律出发,分析国库资金影响银行流动性的机制以及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最后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协调搭配以缓解我国流动性的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晏俊  李虹含  
一旦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囤积现象,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这一核心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中国银行体系的存贷差高达约30万亿,大量流动性资产留存于银行体系不仅会降低银行经营效率,更会导致实体市场中流动性紧张。本文引入外汇占款、证券市场月度筹资额、现金需求比率、储蓄倾向和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等指标,利用VAR模型对流动性囤积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商业银行体系过度囤积流动性的对策,包括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全面提升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水平,扩大内需,适当降低储蓄率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戈  宋新红  王静  段亚娟  
近年来,定向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趋势。同时在2015年我国改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法,由时点法考核变为平均法考核。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关系,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出适合研究内容特点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平均法这一新的考核方法,选取不同类别郑州市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代表,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机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戈  宋新红  王静  段亚娟  
近年来,定向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趋势。同时在2015年我国改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法,由时点法考核变为平均法考核。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关系,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出适合研究内容特点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平均法这一新的考核方法,选取不同类别郑州市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代表,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机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宇明  曲洪建  张相贤  
本文在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2003年10月~2013年9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逆回购、财政性存款、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保险新增量、信托新增量会降低银行体系流动性;从政策的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的影响程度较大,再贴现率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外汇占款短期可以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长期反而降低银行体系流动性;受到多方资产管理联动的影响,资本市场会提高银行体系流动性;对外业务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甚少,随着对外业务的开展,该影响将越来越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夏红芳  
从2003年开始,我国银行体系就已出现广义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存贷差比例加大及贷款增长过快等流动性过剩现象。近5年来,尽管宏观调控措施和力度丝毫没有减弱,但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2008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增幅比上年末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方平  展凯  李琴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如何度量流动性过剩?我国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以及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影响?本文首次应用非线性STS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金融机构存贷差为流动性过剩度量指标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明显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流动性过剩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调控能力,但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的影响能力,反而有所加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卫星  魏丽  
基于2015—2019年发行的3—6个月理财产品数据,本文实证检验流动性需求对金融产品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性紧缩时,银行会缩短理财产品募集期,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在银行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银行流动性考核时点,理财产品的募集期也显著缩短;发行自国有大型银行、起投金额较低以及保证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募集期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弱。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长的募集期并没有得到收益补偿,募集期对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有负向影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庆君  
基于现阶段中国金融失衡的特征,选取目标变量与工具变量,对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四类检验。单一工具检验表明: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整体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联合工具检验表明:联合工具对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周期波动等风险因素有较好的作用,而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东部银行相对于西部银行、国有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更有利于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发挥;非线性检验表明:各政策工具在联合使用时,挤占效应明显降低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庆君  
基于现阶段中国金融失衡的特征,选取目标变量与工具变量,对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四类检验。单一工具检验表明: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整体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联合工具检验表明:联合工具对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周期波动等风险因素有较好的作用,而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东部银行相对于西部银行、国有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更有利于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发挥;非线性检验表明:各政策工具在联合使用时,挤占效应明显降低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庆君  
基于现阶段中国金融失衡的特征,选取目标变量与工具变量,对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四类检验。单一工具检验表明: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整体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联合工具检验表明:联合工具对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周期波动等风险因素有较好的作用,而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东部银行相对于西部银行、国有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更有利于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发挥;非线性检验表明:各政策工具在联合使用时,挤占效应明显降低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永宏  
为切实了解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对银行体系流行性的影响程度,我们对晋中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晋中市地方法人机构不存在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率的频频上调对其影响甚微,建议央行采取区别对待的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万志宏  曾刚  
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是指银行体系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数额远远超过日常经营所需水平,具体表现为银行准备金数额大规模增加,银行资产组合中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增加。作为金融中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阻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成为当前各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流动性囤积的解释包括对手方风险、投机性囤积和预防性囤积。就美国现实而言,中央银行过高的流动性供给和私人部门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以及银行监管要求是产生流动性囤积的主要原因,并且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传导,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甚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