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0)
2023(6095)
2022(5214)
2021(4906)
2020(4015)
2019(9123)
2018(8867)
2017(17558)
2016(8998)
2015(10134)
2014(9743)
2013(9844)
2012(9046)
2011(7741)
2010(7923)
2009(7604)
2008(6724)
2007(5900)
2006(5242)
2005(4830)
作者
(22950)
(18914)
(18694)
(17968)
(12124)
(9366)
(8808)
(7508)
(7026)
(6857)
(6574)
(6371)
(5911)
(5894)
(5866)
(5810)
(5534)
(5424)
(5389)
(5372)
(4735)
(4551)
(4400)
(4366)
(4325)
(4280)
(4128)
(4063)
(3817)
(3708)
学科
(31827)
经济(31798)
(27882)
管理(27229)
(25754)
金融(25752)
(23408)
企业(23408)
(23218)
银行(23215)
(22406)
中国(16565)
(16106)
方法(12773)
(12279)
财务(12256)
财务管理(12241)
数学(11514)
数学方法(11431)
企业财务(11424)
(11325)
地方(11022)
中国金融(10990)
(9815)
业经(7967)
农业(7366)
(6610)
制度(5911)
(5911)
(5908)
机构
学院(115036)
大学(114026)
(47872)
经济(46663)
管理(42639)
中国(37995)
研究(36194)
理学(35902)
理学院(35504)
管理学(35012)
管理学院(34795)
(27368)
(23635)
财经(20909)
中心(20553)
科学(19328)
(19260)
(18886)
银行(18582)
(18046)
金融(17657)
(17656)
(17359)
(16943)
财经大学(15758)
(15728)
人民(15699)
经济学(15611)
(15401)
北京(14954)
基金
项目(72956)
科学(57476)
研究(56557)
基金(52973)
(44343)
国家(43911)
科学基金(38670)
社会(35942)
社会科(34227)
社会科学(34218)
(28997)
基金项目(28449)
教育(25097)
自然(23951)
(23852)
编号(23541)
自然科(23349)
自然科学(23347)
自然科学基金(22952)
资助(21597)
成果(19400)
(16234)
重点(16132)
课题(16039)
(15997)
(15693)
(15356)
国家社会(14736)
创新(14695)
项目编号(14616)
期刊
(52206)
经济(52206)
研究(37353)
(32406)
金融(32406)
(25003)
中国(24536)
管理(14161)
(14140)
学报(13695)
科学(12790)
大学(11015)
财经(10748)
学学(10227)
教育(9907)
(9034)
技术(8679)
财会(8385)
农业(8341)
经济研究(8159)
业经(7560)
理论(6893)
会计(6640)
问题(6625)
实践(6321)
(6321)
中国金融(5620)
(5551)
通讯(5418)
会通(5405)
共检索到185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海光  王燕  王如峰  
采用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是一项重要且有难度的业务。本文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应付债券为例,通过理论论证与举例分析揭示了一个事实:对应付债券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时,直观上看,在某个时间点上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的数值等于在该时间点上"应付债券"总分类账户的余额。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金执翰  潘自强  
一、研究背景财政部2014年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定义: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财政部颁布该准则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并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该准则的颁布意味着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已扩围至任何一项资产负债。然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资产项目上,极少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亚兰  
会计准则中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核算,所以在不计提减值准备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无所得税税会差异。但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被忽视了,那就是平价购入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上确认投资收益的利率为票面利率,而并非实际利率,导致会计上确认的投资收益与税法上的应纳税实际收益不一致,进而使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自荣  戴晓  
本文以摊余成本计量外币债券投资为对象,举例展示了债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减值准备这两个新会计科目的应用,着重剖析了债券买入价中包含利息增值税计征、销项税额对投资收益确认金额和利息调整摊销金额影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应用、汇率变动对减值损失准备影响等重难点会计处理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玲  高俊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巨灾风险债券自发行以来所附带的风险收益就远高于同等级传统债券的收益。尽管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已证明"溢价之谜"确实存在,但从传统理论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能充分解释巨灾风险债券高溢价的成因。本文尝试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以获得较合理的解释补充。通过探讨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因素在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出结论:风险厌恶、固定教育成本、模糊厌恶和羊群效应等行为导致了溢价之谜的出现。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现不仅是对国际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的高溢价现象进行解释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科学发行巨灾风险债券提供了思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志刚  周泉  陆奕雯  
金融认证机制有助于缓解债券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债券的融资成本,是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认证缓解债券融资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并以2002~2014年发行的城投债数据为样本,采用真实利息成本模型,探讨了包含信用评级、承销商认证以及担保机制在内的第三方金融认证对缓解城投债发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用评级越高、承销商声誉越好、簿记建档和公开招标的发行方式、由银行进行债券承销以及担保机制均能显著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且所发行债券的期限越长,金融认证机制的效果越显著。即我国债券发行的金融认证有助于缓解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宇梅  王桐岳  陈泽明  
应付债券是财务会计的教学难点之一,难就难在对摊余成本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如何利用实际利率法调整债券发行期间各期的利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T型账户法和Exce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好,现与大家分享。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吕新建  胡小东  于海玉  
一、引言2018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租赁会计准则(CAS21),CAS21在承租人会计处理上引入了一套单一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模型,取消了原准则关于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分类,要求承租人对所有租赁(选择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均采用与原准则有关融资租赁类似的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一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莉  刘甜甜  
债券投资摊余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影响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为了有效控制审计风险,验证债券业务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采用平行模拟的审计方法,建立了债券投资摊余价值审计模型,设计了基于SQL的嵌套迭代算法,并用一组测试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现审计线索的精准定位。在某省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审计中的实例应用,发现了被审计单位摊余价值分类错误、计算错误导致的收入低估。对债券投资业务的海量数据式审计实务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唐恒书  梁丽  
金融债券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其溢、折价的核算过程十分繁琐。文章针对此问题,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为例,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溢折价摊销数学模型,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既易于理解也便于操作,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叶坤  李高波  
在会计实务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会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性,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并非易事。本文以应付债券为例,在分析实际利率法教学难点成因的基础上,利用"三部曲"巧妙讲解此知识点,以期对初学者有所裨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新  
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间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债券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债券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并且,这一关系在公司治理状况较好的公司得到加强。这说明债券信用评级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债券市场的认同,公司治理对于预防债券信用风险与减少债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振洋  齐舒月  
本文在分析日本现行商誉摊销法的基础上,指出其与我国借鉴美国会计准则而制定的商誉摊销法存在的主要区别,并以*ST巴士为例,对其商誉采用日本摊销法进行测算,将此测算结果与我国传统摊销法及现行减值法下商誉的账面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企业商誉后续计量中借鉴日本摊销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向东  周心怡  朱晟君  黄海峰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向东  周心怡  朱晟君  黄海峰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