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36)
2023(18309)
2022(15571)
2021(14576)
2020(12265)
2019(28058)
2018(27355)
2017(52359)
2016(28297)
2015(31773)
2014(31746)
2013(31610)
2012(29535)
2011(27141)
2010(27240)
2009(25699)
2008(24361)
2007(21680)
2006(19387)
2005(17738)
作者
(84788)
(70288)
(69820)
(66666)
(44918)
(33818)
(31644)
(27275)
(26996)
(25234)
(24245)
(23832)
(22730)
(22633)
(22139)
(21889)
(20828)
(20288)
(20278)
(20224)
(17614)
(17383)
(17097)
(16087)
(15860)
(15772)
(15685)
(15139)
(14391)
(13974)
学科
(127220)
经济(127078)
管理(79240)
(74881)
(62364)
企业(62364)
方法(51701)
数学(44639)
数学方法(44178)
中国(37747)
(30580)
(30020)
金融(30018)
(29300)
(29008)
(28655)
银行(28597)
(27569)
地方(27519)
业经(26617)
(25352)
(22699)
贸易(22679)
(22059)
农业(19977)
理论(19755)
(19159)
财务(19083)
财务管理(19045)
(18413)
机构
大学(417331)
学院(410284)
(174397)
经济(170857)
管理(153453)
研究(150513)
理学(131370)
理学院(129813)
管理学(127554)
管理学院(126829)
中国(117476)
科学(91560)
(90689)
(80106)
(77786)
研究所(70905)
(69378)
中心(67192)
财经(64050)
业大(60682)
(60060)
北京(58487)
(58360)
经济学(54974)
(54918)
农业(54590)
师范(54347)
(53953)
经济学院(49280)
(48813)
基金
项目(272494)
科学(213048)
基金(199114)
研究(196153)
(175575)
国家(174173)
科学基金(147098)
社会(125085)
社会科(118662)
社会科学(118628)
基金项目(104020)
(103193)
自然(95084)
自然科(92845)
自然科学(92816)
自然科学基金(91201)
教育(89014)
(88471)
资助(83358)
编号(77172)
成果(64504)
重点(61773)
(60989)
(58793)
(55745)
课题(54284)
国家社会(52472)
科研(52434)
创新(52244)
教育部(52103)
期刊
(195258)
经济(195258)
研究(131244)
中国(80930)
学报(71215)
科学(63660)
(63167)
(60441)
管理(58121)
大学(53699)
学学(50466)
(49671)
金融(49671)
教育(43952)
农业(43128)
财经(33626)
技术(33048)
经济研究(32386)
(29041)
业经(27648)
问题(25366)
(22936)
(21610)
图书(20637)
世界(20629)
技术经济(20442)
国际(20070)
理论(19769)
(19197)
科技(18612)
共检索到629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良芳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次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必然性、根源和特点进行了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有力地批驳了美国财政部长宣传的:"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的谬论,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癌症";并相应对我国如何防治金融经济危机提出了六点看法与建议,特别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能防范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建议全党要掀起一个学习《资本论》的热潮,以提高全党防治金融经济危机的能力,供探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良芳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这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根源和特点,批驳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中国储蓄率高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的谬论,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雇用劳动制度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癌症";对中国如何防治金融经济危机提出了六点看法与建议,特别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防范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建议全党要掀起一个学习《资本论》的热潮,以提高防治金融经济危机的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姜凌  吴建强  
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减弱。为保持经济的增长,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要求我国将过高的储蓄率转化为投资和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一、储蓄率的国际比较2005年下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了一项关于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大型研究(IMF,2005)。该研究认为,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中,一方面,存在储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  纪敏  袁鹰  伍超明  
针对新兴经济体高储蓄是造成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的观点,本文认为:导致美国高消费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而美国过度借贷消费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也是美国货币当局长期实施过于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国起  赵光磊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居民储蓄率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消费市场,居民储蓄率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将直接关系到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并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在对美国次贷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大部分分析家认为,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2006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下跌和利率的上扬。然而,通过对美国经济运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结论既不准确更不全面。实际上,造成美国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光溪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亮  韩永辉  邹建华  
对于世界经济不平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经济不平衡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顺差国庞大的"过剩储蓄"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愈演愈烈的世界经济不平衡却并不必然造成金融危机,而是同金融危机一样,根源于美国国内经济的某些扭曲。两者差别在于将危机的根源归于外因还是内因。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实证检验,否定了危机根源外部论,并证明了后一种观点:美国房地产泡沫(美国国内经济扭曲的重要表现)在造成金融危机的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扩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新华  于海淼  
当前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美国金融体系陷入困境、虚拟经济泡沫破灭、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普遍严重衰退。危机有许多浅层次的原因,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危机实质的新特点是新型的生产过剩,危机原因的新特点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危机给中国带来五个方面的挑战和五个方面的机遇。危机的对策主要有两大类:发达国家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克文  周朔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澳大利亚《月刊》(Monthly)杂志2009年2月号上发表了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长篇论文,系统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的经济理论根源,认为过去主宰西方世界30余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至此宣告破产。西方国家应借此契机强化政府职能,增加市场干预,强化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世驰  张军  
本文对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公允价值计量论"、"道义垮塌论"、"虚拟经济过度论"、"经济结构失衡论"、"经济过度自由化论"以及"(美国)政府责任论"等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将这些观点整理成为一个逻辑的体系,认为根除类似危机应从平衡经济结构、防止经济过度自由化和有效监管着手,并再次对经济过度虚拟化进行了警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光溪  苏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先进  
基于中国省级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G8国家2000年至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中国房价对储蓄率影响呈"倒U"型,即房价温和上涨会拉动储蓄率上升,但超过某个临界点后会对储蓄率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中国人口老龄化率上升尚不足以解释中国储蓄率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储蓄率下降主要归因为房价过快上涨,金融业快速发展,政府在医疗、社保、教育的公共支出增加,保险行业壮大以及经济增速下调;G8国家低储蓄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在医疗、社保、教育方面有较高的公共支出。与G8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社保、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低是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中国房价上涨对居民财富的挤出效应巨大,对储蓄率的下降有明显作用。在未来,中国储蓄率下降将是长期现象,并会推高融资成本,但必须警惕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房价过快上涨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消极因素导致的储蓄率太快下降,避免融资成本过快上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林娟  
伯南克和保尔森认为,以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储蓄快速增长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这个看法包含多个难以成立的论点。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的快速储蓄增长不是一种自发性行为,它们的外汇储备增长也不完全是经常账户顺差的结果,中美贸易平衡关系不具有对称性。从根本上说,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增长及其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是国际资金回流当地的一种表现。美国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主要由当地因素决定。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体系风险控制功能的弱化,以美国持续性大规模经常账户逆差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在可见的未来很可能继续存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书江  
建立研究全球经济的数学模式 ,分析这个数学模式 ,可以找到宏观经济学的两个规律 ,社会积累的必然性规律和价值转移规律。应用这两个规律能够很容易地从理论上找到形成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以及遏制、消除危机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