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7)
2023(9676)
2022(7910)
2021(7525)
2020(6174)
2019(14023)
2018(13535)
2017(26043)
2016(14136)
2015(15824)
2014(15774)
2013(15422)
2012(14399)
2011(12989)
2010(13851)
2009(13414)
2008(13054)
2007(12112)
2006(11351)
2005(10587)
作者
(39592)
(32659)
(32419)
(31048)
(21097)
(15307)
(14785)
(12662)
(12473)
(12171)
(11177)
(10978)
(10599)
(10495)
(10484)
(10227)
(9627)
(9593)
(9576)
(9312)
(8440)
(8031)
(7962)
(7603)
(7543)
(7403)
(7372)
(7278)
(6630)
(6534)
学科
管理(51035)
(50225)
经济(50161)
(46087)
(40974)
企业(40974)
(28077)
金融(28076)
(27120)
银行(27107)
(26181)
中国(22347)
(21193)
方法(19170)
(17586)
(15008)
数学(14943)
数学方法(14677)
(14452)
财务(14406)
财务管理(14368)
业经(14180)
企业财务(13736)
(12804)
理论(12337)
地方(11733)
(11415)
中国金融(11333)
(10325)
农业(10170)
机构
学院(197587)
大学(197330)
(81663)
经济(79529)
管理(76802)
研究(66606)
理学(62775)
中国(62230)
理学院(62073)
管理学(61168)
管理学院(60754)
(46471)
(42272)
科学(37404)
财经(34282)
中心(33517)
(33268)
(32888)
(30990)
研究所(29574)
(28469)
北京(27113)
(26857)
(26400)
(25859)
师范(25649)
财经大学(25544)
经济学(25459)
银行(25379)
(23955)
基金
项目(117707)
科学(93034)
研究(90793)
基金(84948)
(72216)
国家(71552)
科学基金(61765)
社会(56870)
社会科(53939)
社会科学(53926)
(45390)
基金项目(43358)
教育(41939)
(38335)
自然(38281)
编号(37879)
自然科(37407)
自然科学(37395)
自然科学基金(36761)
资助(35704)
成果(33377)
课题(26958)
重点(26795)
(26509)
(25420)
(24768)
(24663)
项目编号(23580)
教育部(23144)
创新(23122)
期刊
(98279)
经济(98279)
研究(65863)
中国(44768)
(41562)
金融(41562)
(38383)
管理(32705)
(26156)
科学(25529)
学报(25505)
教育(24109)
大学(20276)
学学(18858)
财经(17750)
技术(16734)
农业(16440)
(15221)
经济研究(14696)
业经(14306)
问题(11634)
理论(10803)
现代(10085)
(10074)
国际(9919)
财会(9756)
(9754)
实践(9675)
(9675)
会计(9663)
共检索到329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蒋海  钟琛  齐洁  
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金融监管政策体系 ,不但没有纠正金融市场的失灵 ,反而产生了更加严重的监管失灵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监管体系没有充分全面地认识到金融市场失灵的根源和监管者的自利行为以及激励问题。本文首先对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进行重新考察 ,并进一步检讨当前金融监管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金融监管的政策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宇  刘健  刘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发展演进过程之中。西方主流经济学倾向于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看作一种固定永恒的关系。这是对经济学的庸俗化,不能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角下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更无法对当前高度发达金融市场的监管提出系统性的指导意见。科学认识金融风险与宏观金融监管框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寻找理论基础,由此才能建立更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军  
一、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一直是各经济学流派争论的话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金融内在风险性理论,另一部分是社会管制理论,这些理论被用来从不同的角度论证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一)现代金融内在风险性理论。该理论从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金融主体行为的有限理性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四个方面来论述金融系统的内在不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海  刘少波  
金融监管理论对金融监管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需要积极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理论与经验。本文对传统监管理论及其局限进行了初步总结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进展 ,最后揭示了金融监管理论演进对中国的启示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丛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和金融当局的监管措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戴丛一、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基本的金融交易是指现在用一定数量的货币交换在将来某一时间偿还更多数量货币的承诺(通过一些契约性的金融工具体现)。显而易见,这种金融交易的最终完成取决于做出承诺的一方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方方  
国内对金融监管的体制、制度以及国外监管经验的介绍、分析和评价的文献很多,而对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还缺乏全面而系统的总结。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及作用的有效发挥,要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应明确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而指导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金融监管的模式选择及具体操作。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毛宏灵  
一、政府管制理论 (一)公共利益理论 "公共利益"理论认为,自由市场运作本身存在着缺陷和无效性,为了矫正这种市场缺陷,需要政府管制的介入,以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该理论有两个基本的前提假设:自由的市场交易系统是脆弱的,常常会出现低效甚至无效运行的情况;政府管制本身是低成本或者无成本的。政府代表的是公共利益,所以,应该由政府采取管制行动来提高市场低效率和弥补不公平的缺陷。 (二) 斯蒂格勒(George·J·Stigler)的管制经济理论斯蒂格勒的管制经济理论认为,管制能给某一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扬  
<正>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更高效、便捷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推动了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然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在地方金融领域。随着金融风险的迅速蔓延,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抗击金融风险的关键力量。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一些漏洞,对金融科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构成了威胁。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瑛  齐兰  
从我国科技金融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金融支持工具和品种不断丰富的背景出发,提出推进科技金融工作需要重视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观点,对20世纪以来金融监管理论的演进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四个不同时期金融监管领域的主要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监管理论演进的启示,为科技金融工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金融监管提供有关理论和研究支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成  刘社芳  
管制还是自由化长期以来一直是金融监管学术理论界争鸣的焦点。本文透过理论史上各种极不相容、明显对立的表面观点争论 ,进行深入的理论整合分析发现 :争议的根源在于现实中金融监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金融管制存在一定的边界 ,管制成本扩大有可能引起效率损失 ,从而导致管制失灵。同时 ,在经济由封闭向开放转轨的改革过程中 ,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宇珊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逐渐走上正轨,国内学者也从监管必要性、监管模式和监管思路等三大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做出了大量研究。然而尚未成熟的监管体系仍具有监管方式不恰当、有效监管不足、力度难以把控等缺点,需要从信息披露、企业机构双向沟通、监管方针调整和监管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伟  孙宝沙  
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全球金融稳定也给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危机初期,巴塞尔委员会把监管重点放在改善流动性管理方面,而目前,全球监管体系的进展更多地集中在监管政策的协调、防范道德风险和降低救助成本方面。由于"大则不倒"的金融机构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其逐步成为监管重点并有分拆趋势,监管政策也越来越具有反周期的倾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辜子寅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重新审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充分揭示了以个体金融机构为监管重点的政策框架的缺陷,国际金融政策反应的核心内容就是强化以宏观审慎为导向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该文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理论的变迁进行了系统地梳理,阐述了相关理论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风险测度、监管模式和监管政策四方面的突破,最后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和文献发展脉络指出了金融监管理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在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公共性、准政府机构的定性定位背景下,对其执行预算管理不仅有利于建立金融机构预算管理体制、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而且对于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具有重大意义。以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例,系统探讨了政策性金融机构预算管理的方法及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办法,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