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2)
2023(4537)
2022(3598)
2021(3316)
2020(2819)
2019(6248)
2018(6001)
2017(11900)
2016(5727)
2015(6513)
2014(6236)
2013(6021)
2012(5552)
2011(4805)
2010(5158)
2009(5279)
2008(4236)
2007(3882)
2006(3632)
2005(3466)
作者
(15437)
(12386)
(12134)
(11750)
(7805)
(5854)
(5823)
(5009)
(4568)
(4555)
(4251)
(4113)
(3962)
(3899)
(3741)
(3670)
(3649)
(3639)
(3513)
(3380)
(3130)
(2962)
(2938)
(2889)
(2815)
(2811)
(2745)
(2689)
(2563)
(2526)
学科
(25679)
金融(25679)
(23030)
银行(23030)
(22407)
(21231)
管理(21103)
(19626)
经济(19603)
(19307)
企业(19307)
中国(14172)
(11811)
中国金融(10950)
(10196)
(9684)
财务(9662)
财务管理(9641)
企业财务(9393)
方法(7589)
业经(7227)
数学(6344)
数学方法(6283)
(6120)
地方(5986)
信息(5748)
体制(5680)
理论(5317)
(4801)
制度(4793)
机构
大学(75250)
学院(74961)
(31251)
管理(30496)
经济(30469)
中国(27620)
理学(24847)
理学院(24657)
管理学(24401)
管理学院(24253)
研究(22132)
(19781)
(16633)
银行(15938)
(15201)
(15170)
财经(15158)
金融(14921)
(14874)
中心(14599)
(13692)
人民(12756)
国人(11607)
中国人(11559)
财经大学(11521)
中国人民(11464)
(11372)
科学(10742)
(10525)
经济学(10390)
基金
项目(46566)
科学(36831)
研究(36548)
基金(34439)
(28739)
国家(28480)
科学基金(25406)
社会(23778)
社会科(22730)
社会科学(22728)
基金项目(18058)
(17791)
编号(16006)
教育(15590)
自然(15105)
自然科(14820)
自然科学(14819)
自然科学基金(14600)
(14348)
成果(14223)
资助(13941)
项目编号(11626)
(10807)
国家社会(10184)
重点(10182)
(10076)
(10060)
(10052)
(9732)
(9560)
期刊
(31327)
经济(31327)
(28691)
金融(28691)
研究(23927)
(17435)
中国(15902)
管理(10465)
学报(9497)
财经(7902)
(7705)
图书(7577)
科学(7305)
大学(7081)
理论(6914)
(6590)
学学(6512)
实践(6478)
(6478)
情报(5945)
财会(5733)
经济研究(5327)
中国金融(5205)
技术(5167)
会计(5132)
书馆(4943)
图书馆(4943)
教育(4670)
业经(4383)
农业(4054)
共检索到127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海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涌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尤其是跨国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经营的国内国际环境及经营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促使人们不得不对金融监管进行再认识。即:市场约束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外在力量,安全与竞争、效率与成本的权衡是金融监管的重心,效益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监管标准化是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必要手段。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雪平  
我国股市属于无效市场,存在投机过度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股市存在虚假信息披露现象。本文通过建立造假与监管的博弈模型,得到了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部门的三个纳什均衡,并进一步分析了监管的有效性,找到了根治信息造假行为的切实可行的办法。随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建立有效股市的若干个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丛梅  李琳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与有效金融监管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不对银行进行审计和对银行进行审计两种不同情形下,银行和监管者分别的占优均衡策略。所建立模型对指导监管者如何部署有限的力量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是否需要对银行进行审计应取决于银行所汇报的资本风险率。一个银行宣称自己的风险越低,越应该对其进行审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宏观审慎管理是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今后一段时期金融监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趋势。同时,在中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将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作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对宏观审慎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借鉴国际监管改革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政策工具,对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稳定、提高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洋  
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如何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讨论虽然非常丰富,但对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信息披露的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对金融稳定信息的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对宏观审慎监管需要披露信息的原因、披露工具、披露对象以及披露情景的选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金融稳定信息披露的国际实践进行总结。在对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发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发现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发布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不是很显著;对外汇市场的波动率的影响不具有经济上的显著性;同时,金融稳定报告的发布能够显著地降低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的波动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旭光  黄人杰  
证券产品的虚拟性、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必然是市场最有价值的资源,决定了信息披露在证券市场运行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信息披露监管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法律标准和法律责任等重要问题。信息披露的法律标准是衡量信息披露的基本尺度,其实质性标准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平披露性,并对这些法律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法律责任方面,需要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以便更好地保护投资者。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惠芳  
从信息是否可观测、可核实的经济特性出发,分析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有限性的根源及其与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共存的问题。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对披露一些动机不可观测、内容不可核实的信息存在一定的有限性,而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则能很好地对这类信息进行披露,因此两种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实现一定的共存,使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从单纯以管制为主转变为激励与管制并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东晓  彭晨宸  
本文以2012-2016年度A股主板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考察了政府监管、碳信息披露和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产权性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企业进行区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水平,还能增强投资者信心,正向调节碳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特殊国情所致,碳信息披露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中,且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慧中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金融监管中监管信息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有效监管的前提是监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并对我国金融监管的信息共享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征信  [作者] 田丰  夏远航  
征信信息系统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其主要功能是解决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由于征信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征信市场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为切实维护征信消费者权益,强化征信市场培育引导,进一步健全征信市场信息披露机制成为关键。在全面梳理征信市场信息披露现状的基础上,以提高行业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为重点,通过与国内其他行业监管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对征信市场信息披露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田丰  夏远航  
征信信息系统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其主要功能是解决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由于征信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征信市场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征信服务市场中,征信机构作为服务供给方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而受我国市场发展阶段特征影响,征信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明显。为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强化征信市场培育引导,进一步健全征信市场信息披露机制成为关键。本文在全面梳理征信市场信息披露现状的基础上,以提高行业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为重点,通过与国内其他行业监管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对征信市场信息披露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惠芳  
强制披露制度对某些信息的监管部分无效或完全无效,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强制披露涵盖了实质上属于自愿披露的项目。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从信息的经济实质出发,在分析强制披露对不同信息有效程度的基础上,对强制披露及自愿披露的范围和涵义进行了重新界定,从而为资本市场信息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珊   邹梦琪  
信息是资本市场高效运转的基础,因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对健全资本市场的功能至关重要。以沪深交易所分批次发布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为外生冲击事件,检验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显著降低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机制分析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缓解公司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能降低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提高公司的实际盈余和预期价值。为此,监管部门要完善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公司管理层要积极披露行业经营性信息,投资者要将公司披露的非财务信息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周勤业  
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历史与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指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