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8)
2023(17918)
2022(15430)
2021(14373)
2020(12344)
2019(28541)
2018(28260)
2017(54957)
2016(29695)
2015(33636)
2014(33694)
2013(33418)
2012(30830)
2011(27704)
2010(27721)
2009(26179)
2008(25005)
2007(22040)
2006(18909)
2005(16580)
作者
(86375)
(72033)
(71471)
(68180)
(45660)
(34689)
(32869)
(28333)
(27282)
(25592)
(24510)
(24112)
(22674)
(22605)
(22517)
(22160)
(22010)
(21393)
(20663)
(20555)
(17718)
(17602)
(17535)
(16383)
(16277)
(15963)
(15940)
(15939)
(14581)
(14262)
学科
(117834)
经济(117701)
管理(85195)
(85009)
(69516)
企业(69516)
方法(59299)
数学(52280)
数学方法(51597)
中国(34890)
(33267)
(31135)
(30095)
金融(30091)
(29363)
银行(29305)
(28053)
业经(25678)
(25535)
(24481)
地方(24368)
(22416)
财务(22335)
财务管理(22285)
(22174)
贸易(22162)
(21542)
企业财务(21184)
农业(20961)
理论(20214)
机构
大学(423360)
学院(422092)
(168133)
管理(167930)
经济(164445)
理学(145742)
理学院(144186)
管理学(141436)
管理学院(140698)
研究(135975)
中国(109054)
(88573)
科学(85682)
(78972)
(70410)
(68404)
中心(65052)
业大(65030)
财经(64003)
研究所(62697)
(60609)
(58106)
农业(55684)
北京(55608)
(53163)
师范(52581)
经济学(51483)
(49865)
(49123)
财经大学(47969)
基金
项目(290666)
科学(227434)
基金(211100)
研究(208509)
(183895)
国家(182417)
科学基金(156914)
社会(130355)
社会科(123622)
社会科学(123589)
(114131)
基金项目(112217)
自然(104119)
自然科(101716)
自然科学(101688)
自然科学基金(99817)
教育(96334)
(95597)
资助(88619)
编号(85148)
成果(67860)
重点(64829)
(63956)
(60884)
(59946)
课题(57897)
科研(56623)
创新(56021)
教育部(54702)
大学(54453)
期刊
(173214)
经济(173214)
研究(120220)
中国(74913)
学报(68579)
(62577)
科学(61451)
(60553)
管理(57627)
大学(51750)
(49739)
金融(49739)
学学(49074)
农业(42506)
教育(40474)
技术(36276)
财经(30486)
业经(28490)
经济研究(28011)
(25952)
问题(22685)
(21847)
理论(20983)
统计(20534)
技术经济(20499)
(19991)
图书(19946)
科技(19363)
实践(19293)
(19293)
共检索到604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平  杜晓蓉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一国经济的突发性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间关联程度发生变化,甚至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产生传染效应。本文运用Skew t-GARCH模型处理了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来的尖峰、波动性和厚尾等特性,并结合静态和动态copula函数方法,比较了近20年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美、中两国三个金融市场间相关结构的变化,从而对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和传染途径进行了对比分析。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德  付君实  赵如波  
本文在金融市场典型事实约束下,运用ARFIMA和FIAPARCH模型分别对金融收益率与波动率进行建模,以排除金融市场典型事实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进而运用极值理论(EVT)对标准收益的极端尾部建模,并运用由Clayton、Frank和Gumbel组成的混合Copula模型对金融风险传染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股市的长记忆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次贷危机后,中国大陆股市与香港股市、日本股市以及新加坡股市发生了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而香港股市与日本股市、新加坡股市以及日本股市与新加坡股市之间未发生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堪  
本文采用非参数-MLE估计方法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前后中国与美国、英国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变点检测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中英金融市场之间相关结构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得出结论在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中英金融市场间不存在明显的危机传染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堪  于鸣  
文章采用非参数-MLE估计方法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前后美国与国际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事件宣告效应监测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与中、韩、日之间存在显著的危机传染效应;与香港市场间不存在显著危机传染效应,因香港市场成为美国市场的替代市场受到投资者青睐;与英国市场传染效应不显著,相关性增加是由于经济来往密切引起,而非金融危机传染导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梁芹  陆静  
本文采用2000-2012年欧元、澳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五种货币的汇率数据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各汇率市场都出现大幅波动,且多数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均存在由共同冲击的结构性传导机制的改变而引起的影响系数的变化。在高波动状态和低波动状态下,共同冲击的影响系数不成比例地改变,表明各汇率市场样本对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染效应。部分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共同冲击的结构化传导机制未发生改变,系数的变化仅仅是由于冲击的强弱程度而导致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子平  高立宝  
本文采用分层条件Copula理论来研究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下的危机传染路径问题。在研究中采用t-GARCH(1,1)模型拟合各个金融市场的股指日收益率,以条件Copula分析两次危机下中国大陆股市与美国股市、英国股市、日本股市、台湾股市、香港股市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间的风险传染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次贷危机期间美国股票市场将危机传染到香港股票市场,再由香港股票市场传染其他亚洲股票市场。而在欧债危机期间英国股票市场分别直接传染美国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再通过香港股票市场对其他亚洲股票市场传染。两次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志平  田益祥  杜学锋  
考虑金融市场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波动聚类和非对称性特征,引入了更符合市场真实情形的DCC-T-Copula和BB7-Copula两类多元条件相关模型,分别从一般相关性和极值相关性角度,对中国A股与欧洲、美国和香港金融市场间常规传染和极值传染效应的动态特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次贷危机,欧美金融市场在欧债危机期间对中国A股的传染效应呈现出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并且这种传染效应在欧债危机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A股市场自次贷危机后加快了与香港市场融合的进度,欧美市场对A股的风险传染更多地是通过香港市场来传导。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捷  李燕君  
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发端于美国,但蔓延至其他国家,并最终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本文引入DCC模型来研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基于中美股市的动态相关关系的估计,本文发现存在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这种动态相关系数表现为急剧升高。危机的传染效应导致了各股市的羊群行为,同时发现,危机后香港股市与美国股市的关联程度显著提高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安仲  
目前,对于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传染渠道上,而较少关注危机传染效应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政府政策对传染性的影响。本文利用Lotka的传染模型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欧盟和日本的传染性,结果发现,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滞后于其他国家,且影响的严重性相对较小,但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比较缓慢。而在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受影响的严重性明显降低,但是政策干预并不能使得中国迅速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恢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倪晋武  段希文  蒲斯伟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趋势和波动特征与此前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分别研究了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中我国沪市与香港、美国股市的传染效应,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MGARCH模型分别考察市场间价格的传染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美国道.琼斯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对我国上证指数都存在价格引导作用。而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一方面仍旧受道.琼斯指数趋势的引导,但另一方面反而影响了恒生指数的价格趋势;在波动溢出效应方面,金融危机前,恒生指数对上证指数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反而对恒生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单向波动传染效应,同时道.琼斯指数对上证指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俊伟  王杰  
本文利用多省问卷调查数据,通过Oaxaca静态分解和JMP动态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企业部门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与此同时,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收入差距、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收入差距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大。然而,分解后的指标表明,导致二者差距扩大背后的原因有明显差异。前者是因为中小型企业的劳动力流失造成个体特征差异扩大所致;后者则是因为非国有部门要素报酬率下降、从而造成系数差异扩大所致。鉴于相关结论,如何保护经济冲击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劳动者的经济利益,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理应成为政策制定部门在实施反危机政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成  王建军  
本文用VAR系统检验金融危机的传染。通过对5国摩根史丹利MSCI指数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分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得出结论:金融危机前的平稳期美国与其他4国间保持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与这些国家建立双向因果关系,危机传染存在反馈机制;金融危机在国家间的交叉传染导致危机程度不断加深;脉冲响应函数检验验证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即美国金融市场对其他国家的冲击强度加大,持续时间增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创新  马耀峰  张颖  
基于对经济学基本理论"边际消费倾向(MPC)"和"乘数效应"的概念阐释和特性分析,文章尝试构建一个旅游市场消费函数,分析金融危机对旅游市场开发带来的巨大影响。并就当前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旅游市场消费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金融危机下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调整的问题。最终得出结论:金融危机"危中有机",应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市场导向理念,适时转变旅游市场开发思路,推动旅游业率先跳出危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余博  管超  
国际争端频发及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的外部环境,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内部环境,致使汇率波动变得更加敏感,外汇风险传染危害性提升。基于1999—2018年全球50种主要货币,本文引入复杂网络模型以及静态与动态两类相关系数算法,分析了汇率网络的总体关联性及各货币风险吸收效应和外溢效应。同时,本文采用混合效应面板回归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等政策因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汇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货币波动溢出比收益率溢出更平稳,收益率溢出关系稳定性相对较弱、变动幅度更大,这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有关。全球主要货币总体关联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和区制特征,且波动溢出与收益率溢出存在区制同步性。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是外汇风险传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缓释外汇风险传染,而资本账户开放将扩大外汇风险传染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源芳  蔡则祥  
利用资本市场银行日收益率指标为金融风险的代理变量,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金融风险在中国国内各区域传染效应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家间存在传染效应一样,金融风险在中国国内各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传染效应。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也同时表明,各区域间金融风险传染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双向影响机制,在风险较为集中的时期,各区域之间的金融风险关系错综复杂,任何区域都是其他区域金融风险的Granger原因,此时金融风险在各区域间存在显著的交叉传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