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6)
2023(7683)
2022(6456)
2021(5949)
2020(4843)
2019(10796)
2018(10377)
2017(20736)
2016(11148)
2015(12470)
2014(12633)
2013(12496)
2012(11861)
2011(10714)
2010(11377)
2009(11123)
2008(10278)
2007(9314)
2006(8749)
2005(8273)
作者
(30497)
(24952)
(24781)
(24133)
(16159)
(11979)
(11462)
(9759)
(9408)
(9383)
(8597)
(8323)
(8269)
(8113)
(8083)
(8023)
(7504)
(7333)
(7320)
(7118)
(6623)
(6165)
(6006)
(5939)
(5817)
(5816)
(5640)
(5620)
(5058)
(5020)
学科
(41349)
经济(41300)
管理(33381)
(32912)
(27277)
企业(27277)
(26816)
金融(26816)
(25030)
银行(25027)
(24340)
中国(20455)
(15941)
方法(15081)
(14503)
(13820)
数学(13489)
数学方法(13268)
地方(11259)
中国金融(11240)
(10415)
贸易(10401)
业经(10380)
(10249)
(10216)
财务(10209)
财务管理(10193)
企业财务(9754)
(9474)
农业(9016)
机构
学院(153158)
大学(151055)
(68163)
经济(66493)
管理(56326)
研究(52846)
中国(51355)
理学(46061)
理学院(45629)
管理学(44970)
管理学院(44674)
(37724)
(31318)
财经(28019)
中心(27838)
科学(26733)
(26196)
(25924)
(25867)
(25243)
银行(25060)
(23546)
(23088)
金融(22698)
研究所(22541)
(21994)
经济学(21721)
人民(21525)
(21513)
财经大学(20665)
基金
项目(88276)
研究(70119)
科学(69541)
基金(63333)
(52702)
国家(52172)
科学基金(45130)
社会(44440)
社会科(42329)
社会科学(42322)
(34329)
教育(32315)
基金项目(31354)
编号(29625)
(28568)
资助(27875)
成果(26602)
自然(26569)
自然科(25942)
自然科学(25935)
自然科学基金(25496)
课题(21353)
(20061)
重点(19859)
(19823)
(19816)
(18588)
项目编号(18382)
国家社会(18033)
(17987)
期刊
(80353)
经济(80353)
研究(55538)
(41747)
金融(41747)
中国(35480)
(29409)
管理(22497)
(21233)
教育(19084)
学报(17613)
科学(16717)
大学(14561)
财经(14312)
学学(13397)
技术(12956)
经济研究(12835)
农业(12802)
(12249)
业经(12224)
国际(10028)
(10017)
问题(9967)
理论(9542)
实践(8654)
(8654)
(7341)
论坛(7341)
图书(7313)
世界(7304)
共检索到264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伍戈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和教训的讨论很多,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各界已经对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达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将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此次金融危机前货币政策进行系统性回顾,反思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并对危机后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探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叶馨蔚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并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在稳定物价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本文重点比较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货币政策的变化和两国采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玉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金融危机之前准备金短缺下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转变为金融危机之后准备金充裕下的利率走廊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危机前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变化情况,这对于理解和预测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继五  李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宏观经济紧缩,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而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董昀  费兆奇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持续动荡。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依旧漫长,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恶化,中国宏观经济也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危机,各国货币当局进行了积极的政策操作,以稳定金融体系、刺激经济复苏。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也采取了"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各国普遍出现了高货币增长下一般价格水平比较稳定而资产价格快速膨胀的现象。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和现有的货币政策范式难以解释与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从货币及资产价格的视角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力图厘清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特点、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预期及货币在促成资产型通货膨胀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新的应对资产型通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等问题。在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中的挑战性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超  秦亚丽  
一、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调节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管理通胀预期。后危机时代恰逢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攻坚阶段,集于"高储蓄、高失业及高产能"的现状,极易引发通缩和速度抑制型就业。因此,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元春  李舟  杨丹丹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效、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各国的政策实践及学界的理论创新共同推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兴起。各大央行通过对传统工具的改良和创新,发展出了TAF、TSLF、CPFF、QE、前瞻指引、扭曲操作、宏观审慎管理等一系列非常规政策工具。总体而言,这些工具在经济复苏与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出台年限较短、发展还不完善,其在应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效果上亦存在差异。对中国而言,鉴于转型期的特殊国情及危机后的增速下滑,中国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非常规政策工具实施经验,把握政策施行的窗口期,强化预期引导及政策效率,保障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春蕾  
2017年以来,中美两国央行皆有收缩资产负债表的行为或计划,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收缩,会引起市场关于流动性扩张与收缩的猜测,各界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关注度上升。影响中国与美国央行"缩表"的因素并不相同,但均与金融危机后央行较多使用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关,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用与资产负债表的变化相互关联并且互为印证。结合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以及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相应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工具致使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张,如今的"缩表"计划可视为对量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布拉希马·库里巴利  
在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经济体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被认为缓解了危机造成的冲击。而在以往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往往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货币贬值及资本外逃,并提升政策的公信力。美联储国际金融部高级经济学家布拉希马.库里巴利的这篇文章探讨了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并运用实证分析发现,经济体自身的经济特征和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能力之间有着显著的统计关系。其中,宏观经济基本面、经济体系的低脆弱性、对外贸易的开放、国际资本流动、金融改革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都为实施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提供了便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悦  刘金全  张小宇  
本文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传统凯恩斯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以及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检验和识别。结果发现,传统凯恩斯利率传导渠道在整个样本区间内都是有效的。金融危机后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中股票价格传导渠道和房地产价格传导渠道有效性明显增强,表明现阶段对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监管,规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不仅关系到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自身发展,还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因此需要高度关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随着目前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名义利率再次成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我们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费雪关系"给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通过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费雪关系"进一步弱化,因此需要考虑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调控的有效性,并注重货币总量管理来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元春  李舟  杨丹丹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效、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各国的政策实践及学界的理论创新共同推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兴起。各大央行通过对传统工具的改良和创新,发展出了TAF、TSLF、CPFF、QE、前瞻指引、扭曲操作、宏观审慎管理等一系列非常规政策工具。总体而言,这些工具在经济复苏与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出台年限较短、发展还不完善,其在应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效果上亦存在差异。对中国而言,鉴于转型期的特殊国情及危机后的增速下滑,中国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非常规政策工具实施经验,把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