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5)
2023(4182)
2022(3351)
2021(3046)
2020(2475)
2019(5549)
2018(5569)
2017(10313)
2016(5851)
2015(6582)
2014(6582)
2013(6449)
2012(6149)
2011(5552)
2010(5854)
2009(5727)
2008(5898)
2007(5460)
2006(4978)
2005(4872)
作者
(16837)
(13851)
(13803)
(13477)
(8993)
(6628)
(6325)
(5318)
(5305)
(5273)
(4696)
(4681)
(4539)
(4534)
(4481)
(4387)
(4152)
(4130)
(3997)
(3967)
(3691)
(3426)
(3382)
(3321)
(3221)
(3129)
(3096)
(3016)
(2821)
(2750)
学科
(24717)
经济(24672)
管理(17289)
(17277)
(14541)
企业(14541)
方法(10374)
中国(8237)
数学(7801)
数学方法(7678)
(7475)
(7324)
理论(6914)
(6861)
业经(6116)
教育(6005)
(5697)
(5391)
劳动(5373)
农业(5226)
(4563)
银行(4553)
(4459)
(4342)
(4304)
财务(4296)
财务管理(4290)
企业财务(4087)
(4006)
贸易(4001)
机构
大学(88699)
学院(86312)
(35456)
经济(34660)
管理(30912)
研究(28275)
理学(26076)
理学院(25801)
管理学(25367)
管理学院(25202)
中国(22710)
(19056)
(18819)
科学(16119)
(14872)
财经(14731)
(13852)
中心(13375)
(13259)
(12776)
师范(12657)
(12374)
研究所(12267)
北京(11949)
经济学(11906)
(11453)
财经大学(10908)
经济学院(10559)
业大(10501)
师范大学(10209)
基金
项目(50794)
科学(40339)
研究(38896)
基金(37438)
(31759)
国家(31426)
科学基金(27159)
社会(25458)
社会科(23921)
社会科学(23918)
教育(19247)
(19206)
基金项目(18677)
自然(16576)
(16256)
自然科(16198)
自然科学(16195)
编号(16173)
自然科学基金(15914)
资助(15514)
成果(14798)
(11737)
重点(11539)
课题(11482)
(10649)
教育部(10570)
国家社会(10535)
(10324)
项目编号(10190)
大学(10180)
期刊
(43303)
经济(43303)
研究(29306)
中国(21163)
(16027)
教育(14470)
学报(13045)
管理(12819)
科学(11419)
(11416)
大学(10042)
(9478)
金融(9478)
学学(9060)
财经(8304)
(7216)
技术(6910)
农业(6816)
经济研究(6711)
业经(6309)
图书(5889)
问题(5677)
书馆(4605)
图书馆(4605)
理论(4569)
(4402)
(4367)
实践(4067)
(4067)
技术经济(3926)
共检索到141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晓光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新认识 ,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坚持这一理论合理的科学的内核 ,发展这一理论尚未得到充分展开的部分 ,放弃陈旧过时的结论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这一基石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 ,是系统揭示商品经济社会的客观内在联系及其支配具体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理论。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从《资本论》所运用的抽象法和唯物辩证法中去透彻理解和对待这一科学理论 ,并用以深化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值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虹  包青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正确认识劳动二重性学说和社会必要劳动理论以及总体劳动者理论是科学的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关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揭示商品经济社会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 ,仍然是指导我们研究我国商品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理论。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思光  
本文从创造价值劳动的范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结论,以及价值规律的表述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创新。提出:应把创造价值劳动的范围拓展到人类的一切劳动;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科学发展度系数;应把价值规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改为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商品价值量,应该把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删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佟亚辉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文章指出,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劳动环境、劳动关系、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契机。要保证理论的生机,就必须使理论与变化的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小鲁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对此,中国经济理论界的学者们从现实经济现象出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和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创造价值的源泉是否只是人类活劳动?科学技术以及物化劳动是否也参与价值创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董刚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其核心是确立了劳动这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价值增值中核心的和唯一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面临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严重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理论的精髓的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发展和深化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马克思认为只有生产性劳动才创造价值,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当今尤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华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本——知识,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西方一些学者错误地提出知识是超额利润的源泉。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知识的价值,情况并非如此,知识商品的价值W= c+ v+ m ,其中c 是知识资本,是不变资本;v 是人力资本,是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仍是人——人力资本的劳动。之所以产生巨额利润是因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知识垄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廷斌  
近几年来 ,经济理论界围绕价值创造源泉与价值分配以及两者的关系问题 ,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即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物不创造价值仍然是正确的 ,只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活劳动范畴的重心发生变化了。因此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 ,科学拓展劳动的含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当今社会生产力没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是价值创造理论与价值分配现实存在矛盾的社会生产根源。只有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社会具备了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条件之后 ,价值创造理论与价值分配现实之间的矛盾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社会才能完全实行按劳分配。实现共产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劳动和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两个命题应深化认识。劳动和价值的社会现象形态就是商品市场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对生产劳动和价值决定的理论给予新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培兆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应当 发展,但不应当穿凿附会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实践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真理的相对性就更明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本身就是从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发展过来的。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发展观以燃烧中的氧气的发现为比喻有个具体生动的描绘。他说马克思是“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