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3)
2023(5645)
2022(5202)
2021(4884)
2020(4535)
2019(10949)
2018(10677)
2017(20801)
2016(11111)
2015(12423)
2014(12557)
2013(12809)
2012(12158)
2011(11107)
2010(11427)
2009(10706)
2008(10903)
2007(10093)
2006(8759)
2005(7919)
作者
(33437)
(28155)
(28106)
(27030)
(17817)
(13626)
(13031)
(11082)
(10463)
(10086)
(9484)
(9310)
(8918)
(8895)
(8869)
(8865)
(8814)
(8178)
(8146)
(8139)
(7063)
(6994)
(6944)
(6441)
(6406)
(6365)
(6289)
(6200)
(5753)
(5700)
学科
(50944)
经济(50891)
(30808)
管理(28106)
方法(24584)
数学(21906)
数学方法(21683)
(21574)
企业(21574)
(17158)
(12500)
中国(12497)
农业(12202)
(10735)
地方(10295)
(9702)
贸易(9698)
(9391)
业经(9061)
(8793)
收入(7678)
(7306)
(7096)
银行(7070)
理论(7065)
(7037)
(7016)
财务(7015)
金融(7014)
财务管理(6993)
机构
大学(165852)
学院(163265)
(69415)
经济(67966)
管理(61135)
研究(57374)
理学(52284)
理学院(51668)
管理学(50676)
管理学院(50355)
中国(43333)
(35406)
科学(35283)
(32031)
(31997)
(30161)
研究所(27314)
中心(26734)
业大(25899)
(25596)
农业(25215)
财经(25125)
(22651)
北京(22555)
(22134)
师范(21926)
经济学(21822)
(20042)
(19936)
经济学院(19858)
基金
项目(105005)
科学(81418)
研究(76254)
基金(75508)
(65924)
国家(65375)
科学基金(54705)
社会(47637)
社会科(45035)
社会科学(45016)
(41036)
基金项目(40000)
教育(35481)
自然(34818)
(34673)
自然科(33989)
自然科学(33974)
自然科学基金(33359)
编号(31634)
资助(31372)
成果(26581)
重点(24026)
(23804)
(22966)
课题(21656)
(21334)
科研(20489)
教育部(20157)
大学(19968)
创新(19919)
期刊
(76224)
经济(76224)
研究(48319)
中国(32997)
(29209)
学报(27813)
(25788)
科学(24637)
大学(20685)
管理(20453)
学学(19256)
农业(19039)
教育(17635)
(14589)
金融(14589)
技术(14525)
财经(12593)
经济研究(12340)
业经(12250)
(10832)
问题(10782)
(10680)
技术经济(9083)
(8993)
(8962)
统计(8806)
图书(8278)
理论(8154)
商业(7693)
(7634)
共检索到246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春宇  栾敬东  谢彪  
中国政府的反贫困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少贫困地区却长期存在着"扶贫、脱贫、再返贫"的怪圈现象。本文在引入经济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脆弱性与贫困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经济脆弱性的种种表现,如资源环境差、基础设施不足、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收入稳定性差等,并指出这正是农村"扶贫、脱贫、再返贫"怪圈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从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和经济收入状况等方面提出了走出反贫困怪圈的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金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2017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要"创新资金使用机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淳朴的乡风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激活扶贫内生动力、巩固全面小康建设成效的重要保障。为深入了解农村文化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探寻当前乡风日下的症结所在,笔者以家乡这个典型的山东农村为样本,对当前农村的"文化返贫"现象和"文化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麻朝晖  
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还有近 30 0 0万急需帮助的农村贫困人口 ,而且特别在欠发达地区 ,原已解决温饱的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近年来返贫率居高不下 ,返贫正蚕食着我国的扶贫攻坚成果。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是建设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将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返贫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敏  吴刚  
伴随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部分失地农民返贫趋势明显。关键原因在于现有的土地补偿安置政策框架重在保障失地农民当前的基本生存权,而对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和发展权益重视不够,体现在征地补偿政策不合理,对收益共享缺乏考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单一,保障水平低;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弱,缺乏对失地农民发展权的关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政策,合理分配土地出让后的增值收益;创新社会保障模式,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发展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从容  
在我国,很多古村镇在被列为保护对象之后的长时间里,不仅古建筑和古民居得不到必要的修缮和维护,而且还出现了令人费解的"因护返贫"现象。本为解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政策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古村镇的减贫方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永宽  
本文透过四川盆周山区90年代以来因灾返贫的表象,揭示了返贫的深层原因,包括“天灾”、“人祸”、政策及其内在联系,指示人口超载及由此造成的人口与资源的失衡,既是致贫的总根源,又是返贫的终极原因。而某些宏观政策的变动或失误,也可能直接导致返贫。作者在分析价格波动导致返贫时,重点评述了“谷贱伤农”的一般理论并指示了贫困农户所受到的双重伤害;在分析政府宏观财政政策时,侧重评述了“抽血”政策导致返贫的必然性。基于以上返贫原因的分析,作者提出了抑制运贫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基本农田、建立区域支柱产业、改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条件,增设“扶智资金”、加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速转移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孟婷  
在后扶贫时代,如何识别出面临潜在返贫风险的群体并对返贫现象背后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索、系统梳理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环节。文章首先从定性层面厘清了返贫的内外部成因及作用机理,在此之中,内部因素又可划分为能力缺失型和思想观念型两大类。借助2014—2018年CFPS数据,聚焦相对贫困问题,于实证层面拓展了返贫的内涵,在分阶段识别返贫对象的基础上,首次引入Trible-Hurdle模型剖析了影响贫困家庭脱贫、返贫及其返贫程度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考察了以自然灾害与受教育水平为代表的外部、内部因素对返贫现象产生的互动效应。研究表明:影响贫困家庭能否实现脱贫、进而是否会遭遇返贫以及返贫程度的因素具有异质性;整体而言,内部因素对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影响大于外部因素,在内部因素中,能力缺失型指标相较于思想观念型指标表现出了更明显的作用;自然灾害的冲击除了会直接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外,还会抑制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从而对收入产生间接的影响,由此揭示返贫的内外部成因间存在的互动机制。鉴于以上结论,文章认为应当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教育“扶智”政策的落实,这将有助于巩固已有的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迪  王明哲  
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防止脱贫又返贫现象的发生,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为此,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脆弱性脱贫理论,以期能解释出现返贫现象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论证了如何降低和防止脱贫又返贫。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4年三轮微观调查数据,文章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了家庭资产禀赋能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随后构建"条件Markov模型"探究一般情景和风险冲击情景下,不同资产禀赋水平对"脱贫—返贫"状态转移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脱贫未返贫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资产禀赋能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具体地,生产资产禀赋最明显;资产禀赋防止家庭从轻度脱贫返回为浅度贫困的作用最明显;当存在风险冲击时,资产禀赋的作用将增强;而当地区存在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或高福利水平以及个体存在借款行为时,资产禀赋的作用将减弱。因此,文章认为将资产指标纳入贫困动态调整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福利体系,从根本上鼓励贫困家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施教育技能培训,将有助于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苏青松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过渡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底线要求。基于返贫风险发生的内在逻辑,从收入水平和收入波动两大维度来考察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建档立卡户微观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2014—2020年样本县脱贫人口总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有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加;不同收入组间的差距在拉大,内部流动性很强,增加了收入水平的不稳定性;受生命历程、市场因素、外部冲击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脱贫人口依然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从"水平-波动"双维度估算,样本县稳定脱贫人群约占36.49%,暂时性困难人群约占23.51%,边缘人群约占24.58%,易返贫人群约占15.42%。过渡期预防返贫应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预警机制和大数据平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实施针对四类脱贫人群的精准防贫策略,从提升收入水平和减小下行波动两方面拓展防贫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苏青松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过渡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底线要求。基于返贫风险发生的内在逻辑,从收入水平和收入波动两大维度来考察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建档立卡户微观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2014—2020年样本县脱贫人口总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有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加;不同收入组间的差距在拉大,内部流动性很强,增加了收入水平的不稳定性;受生命历程、市场因素、外部冲击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脱贫人口依然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从"水平-波动"双维度估算,样本县稳定脱贫人群约占36.49%,暂时性困难人群约占23.51%,边缘人群约占24.58%,易返贫人群约占15.42%。过渡期预防返贫应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体系、预警机制和大数据平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实施针对四类脱贫人群的精准防贫策略,从提升收入水平和减小下行波动两方面拓展防贫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晗霖  蒲彦鑫  侯青青  
对低收入群众返贫致贫风险研判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政策对于防止返贫致贫的瞄准办法较泛化,其识别效果有待考证。该研究综合采用了收入比例法、VEP、BP神经网络分类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众的返贫致贫风险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取出高风险群体并归纳其共性与特性,与现有帮扶政策进行匹配。研究表明,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众有20%~30%概率在未来返贫或致贫,各地区之间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收入、家庭内部异质性均会直接影响整体风险水平;当前我国执行的“人均纯收入低于6 600元”和“两不愁三保障”的宽口径识别标准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易返贫致贫群体的甄别是合理的,可瞄准大部分高风险群体,但还应将反映维稳能力的其他类风险、疾病风险、失业风险以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存量情况纳入识别体系之中,并持续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脱贫户的生计状况。在相对贫困线划定方面,若参考OECD国家标准,则应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贫困标准设定为居民收入中位数的4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向国成  
本文认为 ,在“承租返包”方式中 ,龙头企业之所以购买中间产品而不购买生产中间  产品的劳动力 ,不把生产中间产品的社会分工转化为企业内分工 ,不把与农户的市场关系  转变为企业内关系 ,关键在于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益高于生产中间产品的农业劳动的交易  效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光明  崔新新  孙伯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要重视摆脱绝对贫困后可能的返贫问题。本文立足于2020年后中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的现实需要,采集2010—2018年CFPS的五轮调查数据,通过反推VEP法测算脆弱线来甄别确定中国农村返贫治理的瞄准对象,然后依托有序Logit模型揭示瞄准状态动态变换的根本诱因。结果发现:(1)经过不同临界值比较并参照已有的返贫监测标准发现,2018年33%贫困脆弱性水平对应的5151元脆弱线是甄别瞄准对象和非瞄准对象的合适标准。在这一标准下,瞄准对象占比在分析区间内有所下降,且瞄准对象和非瞄准对象的动态变换较快,摆脱返贫风险和陷入返贫风险同时存在。(2)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因素有利于家庭摆脱瞄准状态,依赖于政府补助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家庭容易持续处于瞄准状态,不同规模和年龄的家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上述结论对"十四五"期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找准精准帮扶的着力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含琳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主要贫困省份之一,全省现有财政补贴县63个,约占县份总数的3/4,其中“两西”贫困干旱县有18个,约占县份总数的1/4。从空间分布情况看,财政补贴县大部分分布在陇中和陇东等黄土高原地带,其中属国家扶贫重点的“两西”贫困县也集中在以定西地区为核心的甘肃中部、东部地区,在概念上把这些地区统称为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区。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和特殊政策,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90年底,全省人均收入200元以下的农户由1982年的72%降到10%以下,实现了“七五”期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尤亮  刘军弟  霍学喜  
从理论视角,研究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从政策决策视角,推进解决贫困人口的持续贫困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聚焦"渴望"—影响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以渴望与投资关系为主线,建立"渴望—投资—贫困"理论分析框架。依据个体渴望异质性分析的结果,将贫困人口划分为高渴望群体和低渴望群体。针对高渴望群体投资不足行为的约束,本文提出以输血型政策供给突破制约投资不足的外在约束的解决方案;针对低渴望群体的投资不足行为,本文提出以激发型政策供给促使贫困人口由低渴望向高渴望转变,进而提出采用输血型政策供给以促进其投资行为,实现低渴望群体脱贫的解决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