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2)
- 2023(6018)
- 2022(5597)
- 2021(5296)
- 2020(4908)
- 2019(11528)
- 2018(11708)
- 2017(24465)
- 2016(13557)
- 2015(15825)
- 2014(16426)
- 2013(16691)
- 2012(16066)
- 2011(14589)
- 2010(15046)
- 2009(14533)
- 2008(14824)
- 2007(13798)
- 2006(12222)
- 2005(11441)
- 学科
- 济(59884)
- 经济(59809)
- 管理(36656)
- 业(36601)
- 方法(29071)
- 企(27106)
- 企业(27106)
- 数学(26217)
- 数学方法(25947)
- 农(18798)
- 中国(17896)
- 财(17065)
- 制(14504)
- 贸(13128)
- 贸易(13122)
- 易(12768)
- 银(11964)
- 银行(11942)
- 农业(11853)
- 学(11772)
- 行(11390)
- 业经(11070)
- 地方(10808)
- 融(10131)
- 金融(10129)
- 务(9338)
- 财务(9305)
- 财务管理(9271)
- 和(8930)
- 税(8767)
- 机构
- 大学(209470)
- 学院(208465)
- 济(89583)
- 经济(87567)
- 管理(77274)
- 研究(70832)
- 理学(64861)
- 理学院(64135)
- 管理学(63093)
- 管理学院(62701)
- 中国(56891)
- 京(45133)
- 财(44943)
- 科学(42185)
- 所(37851)
- 农(36162)
- 财经(34871)
- 研究所(33639)
- 中心(33123)
- 江(32788)
- 经(31213)
- 业大(29775)
- 北京(29553)
- 农业(28495)
- 经济学(27977)
- 范(27155)
- 师范(26934)
- 州(26348)
- 经济学院(25520)
- 财经大学(25447)
- 基金
- 项目(122594)
- 科学(94230)
- 研究(91156)
- 基金(86886)
- 家(74531)
- 国家(73888)
- 科学基金(61311)
- 社会(56071)
- 社会科(52978)
- 社会科学(52959)
- 省(47672)
- 基金项目(45965)
- 教育(42223)
- 划(40416)
- 编号(39108)
- 自然(38232)
- 自然科(37212)
- 自然科学(37197)
- 资助(37185)
- 自然科学基金(36497)
- 成果(33512)
- 部(28225)
- 重点(27611)
- 发(26779)
- 课题(26747)
- 创(24293)
- 教育部(23931)
- 性(23844)
- 科研(23678)
- 人文(23209)
- 期刊
- 济(103707)
- 经济(103707)
- 研究(66427)
- 中国(38137)
- 财(34661)
- 农(33180)
- 学报(30748)
- 科学(27684)
- 管理(26503)
- 融(24005)
- 金融(24005)
- 大学(22815)
- 农业(21634)
- 学学(21287)
- 教育(20366)
- 财经(17731)
- 业经(17579)
- 技术(17574)
- 经济研究(16644)
- 问题(15420)
- 经(15210)
- 贸(13101)
- 理论(12227)
- 技术经济(11226)
- 统计(11122)
- 商业(11100)
- 实践(10978)
- 践(10978)
- 业(10742)
- 国际(10609)
共检索到322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海
对近期我国居民储蓄若干问题的分析●于海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发展,储蓄作为居民的资产和银行对居民的负债,作为广义货币M2的一部分,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中央银行更是把储蓄增长和变化作为经济的重要参数和观测、调控目标。正确认识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尚希
在现代经济社会,储蓄对积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下,居民的储蓄意识、储蓄动机、进而储蓄行为都会产生异变现象,研究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对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石正华
The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posable income and savings of the residents.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当前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蔓延,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同时,人们也不禁会联想到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不过,此次不同之处在于,危机是从发达国家蔓延开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德旭
2003年2月末,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10 03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这一前所未有的金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对10万亿元居民储蓄的规模与结构、历史与趋势以及分流居民储蓄的渠道等进行了多视角分析。
关键词:
居民储蓄 直接融资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龚基云
在评价当前学术界关于居民高储蓄行为成因研究方面的几种观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基尼系数、实际利率与汇率制度等角度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
储蓄 基尼系数 利率 汇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怀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断增加,到1997年底达4万多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正确分析居民的储蓄行为,尤其是市场化进程中居民储蓄的变化,既有利于宏观决策者对储蓄存款作出科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望春
长期以来,储蓄被看着是收入暂时未被消费的剩余,储蓄变动是收入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就是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测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然而中国从1978年至1992年以来的经验证明,储蓄与收入之间并非呈完全的线性递增关系.由此看来,单纯从经济变量方面研究居民储蓄变动,并不能找到统一的有规则的储蓄变动趋势.本文试图从储蓄的社会整体出发,以多种角度和多种层次,综合研究人们储蓄行为的总体框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居民储蓄的变动规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本文利用储蓄函数 ,分析了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对近年相关政策进行了评析 ,并对扩张内需 ,抑制储蓄过快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克书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且呈高速增长之势,而经济投资、生产却资金短缺,消费需求也严重不足,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通过索洛模型和我国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适当的居民储蓄率。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储蓄率 消费 投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巍 徐颖
连续七次降息能拉动国内总需求吗?本文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和计量模型。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制约: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收益率。本文利用1979~1997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计量模型。由于偏回归系数与变量的原有单位都有直接的联系,单位不同,彼此不能直接比较,因而用Beta系数方法,分析了四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同时,本文用弹性分析方法,测度了储蓄存款额对各个解释变量的敏感性:国民收入和物价指数呈现强弹性,银行名义存款利率的弹性较弱,证券市场资金吸纳率的弹性极弱。
关键词:
存款额 存款利率 可支配收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华 孙学光
本文在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8~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借助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收入、利率、通货膨胀以及预防性动机与居民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最大,利率影响最小,通货膨胀居中。而预防性动机则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和通货膨胀而影响储蓄水平。同时,收入、通货膨胀及预防性动机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利率对二者的影响相差不大。
关键词:
居民储蓄存款 误差修正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超
本文使用Park等(2010)的半参数协整方法,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我国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效应。消费、储蓄函数的"U"型及"逆U"型特征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符合生命周期假说。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储蓄率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消费收入弹性为0.8695,收入储蓄弹性为0.1129,说明居民收入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及储蓄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也表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缓慢则是抑制储蓄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生命周期假说 半参数协整 人口年龄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勇华
完整的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应该包括资本形成效率和资本形成后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两个层次。通过设计一定的量化指标对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形成效率总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不但起点不高,而且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关键词:
居民 储蓄-投资转化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