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2)
2023(7093)
2022(5651)
2021(5443)
2020(4150)
2019(9629)
2018(9452)
2017(15570)
2016(9626)
2015(10931)
2014(11083)
2013(10037)
2012(9288)
2011(8620)
2010(9019)
2009(8000)
2008(7593)
2007(6886)
2006(6338)
2005(5918)
作者
(23536)
(19557)
(19508)
(18818)
(12446)
(9354)
(9020)
(7821)
(7598)
(7157)
(6858)
(6510)
(6281)
(6216)
(6206)
(6047)
(5934)
(5897)
(5871)
(5746)
(5278)
(4752)
(4738)
(4695)
(4637)
(4523)
(4463)
(4398)
(4137)
(3995)
学科
(29493)
经济(29439)
(23301)
管理(22061)
教育(19962)
(18214)
(16133)
企业(16133)
中国(16007)
农业(13181)
业经(10451)
(9237)
理论(9059)
(8805)
方法(8534)
地方(8447)
(7774)
(7241)
发展(7085)
(6962)
教学(6863)
数学(6375)
数学方法(6230)
(5886)
技术(5540)
收入(5448)
农业经济(5343)
(5213)
银行(5196)
(5019)
机构
大学(128097)
学院(123620)
研究(44396)
管理(42529)
(41976)
经济(40714)
理学(36226)
理学院(35736)
管理学(35137)
管理学院(34847)
教育(29789)
(28618)
师范(28472)
中国(27608)
(27385)
科学(24203)
师范大学(23480)
(21692)
(21376)
(20650)
中心(20532)
研究所(18462)
(18396)
北京(17638)
(16742)
财经(16619)
技术(16039)
(15739)
职业(15667)
(15158)
基金
项目(78859)
研究(68492)
科学(64677)
基金(54532)
(45331)
国家(44723)
社会(42530)
社会科(39790)
社会科学(39782)
教育(39186)
科学基金(38561)
(31632)
编号(31028)
成果(28925)
(28595)
基金项目(27972)
课题(24340)
自然(21394)
(21146)
自然科(20912)
自然科学(20909)
自然科学基金(20533)
资助(20316)
(19281)
规划(19218)
重点(18973)
(18506)
(18453)
项目编号(18192)
教育部(17743)
期刊
(52918)
经济(52918)
教育(50479)
研究(49654)
中国(37579)
(20795)
(16367)
学报(16025)
科学(15579)
管理(15287)
大学(14317)
农业(13692)
技术(13337)
职业(12308)
学学(11504)
业经(10959)
(10874)
金融(10874)
财经(8215)
图书(8048)
技术教育(7961)
职业技术(7961)
职业技术教育(7961)
(7830)
(7534)
论坛(7534)
经济研究(7346)
(7312)
问题(6981)
(6354)
共检索到203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珍  金林祥  
近代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各地移民以地缘为纽带组织了大量的同乡组织。这些同乡组织为满足上海移民子弟的教育需求,兴办了数量众多的同乡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学费低廉,注重办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为解决移民子弟教育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移民自组织的视角来看,同乡组织在移民社会中兴学设教反映了传统的力量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苏龙  
上海是一个被公认的移民城市,近代上海的移民大都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迁移上海或海外的,那时中国由传统商埠向现代化大都市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大机器生产工业转变,移民中大多数人为了实现自身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不得不要求后代接受教育以提高文化素质,因此移居上海之后,他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心理精神层面等都发生了许多改变。上海移民社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移民教育事业,就是了为了实现自我组织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春凤  朱启臻  
自组织现象是移民村庄具有活力的前提,不仅有利于村庄形成有序的结构,同时有利于村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自组织理论认为,只有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才具备产生自组织现象的条件。本文认为,移民新村的建设要通过产业发展、人员流动和人际交流保持其系统的开放性;要通过移民地区选择和移民构成的控制,维持一定势差,以保持其非平衡性;通过移民要素的配置,促进非线性关系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移民新村自组织现象的产生,使其受到内、外涨落的随机启动,进而产生出集体运动的协同效应。如果忽视了这些条件,移民新村就难以获得活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衡宇  过伟敏  
城镇化进程中的外来移民聚居的问题,长期以来基于正规居住空间短缺、经济能力不足、城市规划管理的缺位与住房保障未覆盖等背景而提出讨论,其更多地是建立在正规化、他组织的制度框架之内。本文以人居"自组织"为视角,通过其适应性机制引导空间系统化演绎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空间绩效。其对当下的启示是:注重人居主体性参与、人居空间的时序性建构、人居社会机理完整性,以及推动相关体制变革建构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共生与协同等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衡宇  过伟敏  
通过对杭州市城西若干城中村移民聚居空间的考察,从租居空间、商业空间和休闲活动空间三个层面分析了城市移民生活空间的自组织特征及其具有的积极性与弱势性,审视了移民聚居空间的现存价值。通过分析其内在矛盾与发展动力,认为应积极促进该类空间的转型,逐渐消除移民聚居空间的弱势性,以改善其城市融入的多元困境。但这一转型过程应在尽量不增加移民居住和管理成本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过高的生存和生活成本将会迟滞移民的城市化进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峻  李珍  
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解决移民问题。为支援古田溪水电站建设,古田县成为福建省重点库区县。由于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古田溪水库移民遗留了很多问题。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移民遗留问题的解决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本文通过论述古田溪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解决历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国家水利移民工作提供启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解书森,陈冰  
青海的最初移民,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发现,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海高原便有早期人类活动。早期人类分别在海拔1800~2000米的青海东部、海拔2800米的柴达木诺木洪地区、海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樊卫国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的变动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的相应变化,晚清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移民的流入大体上如两条平行曲线同步起伏延伸。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的变动,但人口的变动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反作用,有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两者交汇作用,彼此制约,存在着错综有致的密切关系,成为晚清上海经济变迁的重要内容。到20世纪初,上海在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姜铭烽  
以同乡关系为视角,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及超过240万起微观土地交易数据,检验了公共租赁住房用地供给对城市新移民定居意愿的积极作用,以进一步挖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积极意义,佐证“加强住房供应保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用地面积扩大增加了城市中的同乡数量,并以此提升城市新移民定居意愿;同乡关系提升城市新移民定居意愿的三个渠道分别是信息沟通、文化适应和群际接触。因此,城市管理者应当扩大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用地供给,满足城市新移民多层次住房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普通话、保护移民文化、推动文化融合等方式促进城市新移民在本地定居。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平宇  
北美新移民作家张翎的力作《劳燕》一经译介至英语世界,便稳居亚马逊网站华语文学畅销榜,销量可观,广受英语读者好评,堪称华语文学“走出去”且“走进去”的成功典范。文章基于拉图尔等人构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对《劳燕》英译传播全过程展开细致的考察,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江  欧阳自远  程鸿德  林庆华  
由于环境恶化,部分区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人口迁移类型——环境移民。环境移民是人口增长与环境容量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本文对环境移民的概念、要素和实质作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杰远  
人力资源的生长过程往往是一种个体自组织的适应性演化过程。通过对两个人力资源生长案例的田野考察,描述了作为人力资源的个体自发的、根据特定情景作适应性调整与选择的过程。谕示人自身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展现人力资源生长过程中的自组织性、非线性以及生命的灵动与旺盛、现实与超越。提出学校教育应为人力资源生长提供一个有助于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空间场域,一种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生长的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上海新移民研究课题组  
本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因私出国人员发展的状况,着重分析了上海市新移民的特点,对新移民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荒川正也  许云鹰  
当今的世界无疑是处在新旧转换的裂变时期。由于东西方对峙的格局被打破,一方面民族冲突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在经济上随着国家间相互依赖的明显增强,就象欧共体那样,一些经济区域正发挥着令人瞩目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等出现不熟练劳动力大量短缺时,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为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鹿立,王秀银  
自1955年起,我国曾连续几年有计划地动员组织内地的大批人迁移到边疆垦荒生产。在移民垦荒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结果移民的巩固情况不很理想。没出几年,大部分移民即离开了垦荒点。于是,有些人便得出了“有组织移民垦荒得不偿失”这样一种观点。可是,当时移民的巩固率为什么不高?影响移民巩固的具体原因究竟有哪些?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些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