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0)
- 2023(5711)
- 2022(4892)
- 2021(4624)
- 2020(4029)
- 2019(9196)
- 2018(9300)
- 2017(19192)
- 2016(10329)
- 2015(11731)
- 2014(11901)
- 2013(12091)
- 2012(11869)
- 2011(10858)
- 2010(11347)
- 2009(10977)
- 2008(11001)
- 2007(10196)
- 2006(9447)
- 2005(8921)
- 学科
- 济(51364)
- 经济(51303)
- 业(29269)
- 管理(28722)
- 企(23670)
- 企业(23670)
- 方法(20223)
- 数学(16843)
- 数学方法(16705)
- 中国(16341)
- 农(13797)
- 制(13409)
- 业经(12095)
- 财(11907)
- 银(10515)
- 银行(10506)
- 地方(10372)
- 行(10155)
- 学(9736)
- 产业(9719)
- 贸(9422)
- 贸易(9413)
- 易(9126)
- 体(9087)
- 融(8852)
- 金融(8852)
- 农业(8493)
- 理论(8242)
- 体制(7619)
- 结构(7554)
- 机构
- 大学(162170)
- 学院(160558)
- 济(73917)
- 经济(72412)
- 管理(60496)
- 研究(55042)
- 理学(50860)
- 理学院(50342)
- 管理学(49746)
- 管理学院(49439)
- 中国(43954)
- 财(37076)
- 京(34960)
- 科学(29468)
- 财经(28732)
- 所(27338)
- 经(25711)
- 江(25525)
- 中心(24594)
- 研究所(24105)
- 经济学(23852)
- 北京(23053)
- 经济学院(21544)
- 范(21364)
- 师范(21198)
- 财经大学(21128)
- 农(20731)
- 州(20461)
- 院(19535)
- 业大(18521)
- 基金
- 项目(92055)
- 科学(72873)
- 研究(71809)
- 基金(66407)
- 家(55734)
- 国家(55271)
- 科学基金(47064)
- 社会(46881)
- 社会科(44566)
- 社会科学(44560)
- 省(35330)
- 基金项目(34372)
- 教育(32828)
- 划(29628)
- 编号(29622)
- 资助(27778)
- 自然(27118)
- 自然科(26405)
- 自然科学(26396)
- 成果(26033)
- 自然科学基金(25978)
- 部(21555)
- 发(21437)
- 课题(21048)
- 重点(20979)
- 国家社会(19112)
- 创(19068)
- 教育部(18894)
- 性(18855)
- 人文(18546)
共检索到256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李洪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巨大潜力被大大激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一般说来,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供求关系明显缓解。据原国内贸易部对613种主要商品的调查统计,现在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1.8%,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6.6%,只有1.6%...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智兰 陈君 封永梅
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时期而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观点归结为体制原因,体制弊端是产生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主要的内在根源。另一类观点则归结为非体制原因。这两类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阐述了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同时也为我们找到对策提供了依据。即:产业结构趋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原因,在一定时期也会有几个原因同时导致,不能简单的判断为那一个单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趋同原因 体制弊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子信
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的相互影响,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充分就业在一定时期内是有矛盾的,但从长远看,两者又是统一的。在我国产业结构迅速变动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双重背景下,应实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效率目标在先、劳动充分就业的公平目标在后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劳动就业以不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目标的实现为上限,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以不引起社会动荡为下限。根据这一要求,找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充分就业的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新雷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一般看法,一国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变化:即总量的增长、结构的演进和制度的改善,这三个层面最终又归结为国民生活福利水平的提高.其中,对经济结构的分析,大多又集中于产业结构的演进之上.“霍夫曼比例”有待修正著名的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曾依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系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与生产资料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随工业化的进程所发生的变化,并依此建立了所谓的“霍夫曼比例”说,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值.按照这一比例,一国工业化的进程被划分为四个阶段:(1)霍夫曼比例=5(±1);(2)霍夫曼比例=2.5(±1);(3)霍夫曼比例=1(±1);...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岳平 葛岳静
关于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思考王岳平葛岳静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以市场化、国际化和继续工业化为特征的新的历史时期。结构问题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它关系到效益、通胀、就业、资源和环境等诸多重大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程忠 黄少安
由于各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因而理论界也较多地聚焦于研究和批评产业结构趋同的负面效应,然而产业结构趋同在一定限度内是合理的、必然的。本文研究了产业结构趋同的合理性,界定了合理性产业结构趋同的概念,提出了判断产业结构趋同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理论层面上,引入了冰山运输成本,探究运输成本是否影响产业结构趋同的发展;从实证层面上,更新了2005—2013年全国省份(直辖市)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对比情况,判断了近几年来产业结构趋同的情况,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吾
本文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一个解释产业结构趋同成因的理论模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以及地区利益障碍和产业协调政策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消除地区利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障碍作用,关键是能否在尽快完成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地区利益 博弈行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世银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是在计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逐步引进了市场机制 ,同时也强化了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利益驱动 ,从而产生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演变态势、趋同的危害和深刻的复杂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区域产业结构形成 趋同 形成原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耀
产业结构趋同化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多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之一。目前对这一问题有几种普遍看法:一是“趋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我国已经十分严重;二是“趋同”完全违背了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应坚决“避免”;三是国家对“趋同”现象要全面干预,加强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管制。笔者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现行对产业结构趋同的判断缺乏依据,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历史上我国各个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传统产业结构出现了趋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不同。本文从政治晋升的角度,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地区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经济机理分析,指出在政治晋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在地区间的分工协调会出现失灵,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很难纠正;新兴产业由于存在模仿的后发优势,各地会一哄而上,导致新兴产业的趋同。但是产业结构趋同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
关键词: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协调失灵 模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耀东
工业化初、中期,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国经济增长的一般特征,但是中国似乎提出了一个“悻论”——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持续的地区产业趋同化。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将近年来理论界的讨论综述如下。 (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表现 大多数观点认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表现为三个层次。(1)根据产业“相似系数法”模型得出结论,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与工业结构相似度高;①(2)根据区位商与专业化系数指标分析,各省(市)区专业化系数普遍下降,工业结构之间也存在明显的重复和同构;叭3)根据主要产品的地区分布,推论出省(市)区之间的主要产品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雯 郭文豪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趋势 产业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昕
自1993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秩序已经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劳动力市场分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顺畅等等。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政府应当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劳动关系的三方协调机制,从而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以及服务保障。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市场秩序 转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