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7)
2023(11541)
2022(9685)
2021(9088)
2020(7818)
2019(18020)
2018(17857)
2017(35293)
2016(18636)
2015(21108)
2014(20709)
2013(20186)
2012(18258)
2011(16278)
2010(16008)
2009(14385)
2008(13722)
2007(11674)
2006(9776)
2005(8457)
作者
(51626)
(42802)
(42622)
(40650)
(27559)
(20549)
(19502)
(16889)
(16420)
(15031)
(14804)
(14513)
(13553)
(13478)
(13421)
(13318)
(13100)
(12622)
(12591)
(12454)
(10552)
(10527)
(10371)
(10005)
(9710)
(9648)
(9484)
(9260)
(8601)
(8447)
学科
(75862)
经济(75786)
管理(51419)
(48995)
(41680)
企业(41680)
方法(39774)
数学(35644)
数学方法(34984)
(18188)
(17914)
中国(17263)
业经(15490)
(14907)
贸易(14899)
(14538)
(14310)
理论(13491)
(12980)
地方(12041)
农业(12005)
技术(11561)
(11416)
财务(11355)
财务管理(11326)
(10974)
(10868)
金融(10864)
企业财务(10677)
(10669)
机构
大学(256667)
学院(255350)
(104909)
经济(102861)
管理(101746)
理学(88812)
理学院(87933)
管理学(86056)
管理学院(85617)
研究(82412)
中国(63175)
(52519)
科学(50051)
(46370)
(41405)
(40134)
中心(39613)
业大(38828)
财经(38048)
研究所(36833)
(36179)
(34913)
经济学(32805)
农业(32701)
北京(32190)
(31328)
师范(30878)
(30318)
经济学院(29745)
财经大学(28939)
基金
项目(181507)
科学(143816)
基金(133885)
研究(129818)
(117965)
国家(117091)
科学基金(101158)
社会(82575)
社会科(78460)
社会科学(78440)
基金项目(70041)
(69944)
自然(67517)
自然科(66078)
自然科学(66057)
自然科学基金(64848)
教育(61614)
(59937)
资助(56539)
编号(51704)
重点(41109)
(40886)
成果(40756)
(38703)
(38148)
创新(36200)
科研(35792)
教育部(35469)
课题(35319)
国家社会(34766)
期刊
(104446)
经济(104446)
研究(70010)
中国(45405)
学报(40347)
管理(37894)
科学(36993)
(36239)
(35594)
大学(31644)
学学(29985)
教育(26718)
(25504)
金融(25504)
农业(24806)
技术(24712)
财经(18474)
经济研究(18000)
业经(16984)
(15918)
问题(13544)
统计(13343)
(13342)
技术经济(12198)
(12107)
(12084)
(12006)
国际(11710)
科技(11682)
理论(11525)
共检索到361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本文首先提出了几种基于外汇储备的跨国货币合作模式,分别是以IMF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模式、以东亚外汇储备库为代表的外汇储备库模式,以及欧元区的最优货币区模式;然后从形成背景、规模、运行方向和效果几个角度对几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从我国的角度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中国一方面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外汇储备资源推动和参与各种跨国货币合作,履行大国责任;另一方面则应该利用这些合作削弱自身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从而减少过多外汇储备带来的社会成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扬  邱兆祥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形式持有,并且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其特征可以概括为额度高、币种和资产结构单一。这种特征必然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面临较高的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因此,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理应从减少超额储备以及改善外汇储备币种和资产结构入手。2008年之后,以货币互换为代表的跨国货币合作成为新趋势,其在减少超额外汇储备量以及改善外汇储备结构方面颇为有效,善加利用可以达到控制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目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扬  邱兆祥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形式持有,并且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其特征可以概括为额度高、币种和资产结构单一。这种特征必然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面临较高的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因此,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理应从减少超额储备以及改善外汇储备币种和资产结构入手。2008年之后,以货币互换为代表的跨国货币合作成为新趋势,其在减少超额外汇储备量以及改善外汇储备结构方面颇为有效,善加利用可以达到控制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目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承明  
我国外汇储备实际持有量的变动既受到外汇储备需求变化的影响 ,也受到货币市场非均衡的影响。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央行通过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了基础货币 ,从而也挤占或减少了国内信贷。国内信贷增速下降是导致近年我国经济缓慢回落和需求不足逐渐加剧的直接原因之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李权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GDP、物价水平和外汇储备的协整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长期,经济增长率、M2增长率、外汇储备指数对数和物价指数对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前期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变化、经济增长率变化、通货膨胀率和外汇储备增长率对当前货币供应增长率变化的影响显著: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产生的外生性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相栋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缩水"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需要回答并理解如下相互关联的诸多子问题:外汇储备有没有"缩水"?判断标准是什么?现状如何?这是否就是损失?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会"缩水"?等等。本文从货币当局的视角,对此作了初步解析,力求揭示我国外汇储备"缩水"问题的内涵和效应。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完善外汇储备管理的新思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海霞  谢露露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和贸易大国,如何在世界货币游戏规则中谋求与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货币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国际货币职能之一外汇储备职能出发,选用1965~2008年间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国际货币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作为因变量,建立实证模型以证实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本文结论显示,除传统的基本因素外,强化因素由于包含了更多的未来信息,有助于解释国际货币的长期和结构性趋势。进一步地,我们根据选择的回归方程和未来经济情形的假设,对四大货币在1965~2020年间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进行了拟合与预测,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尚无法挑战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其安  杜方舟  
从国际贸易与货币政策角度出发,利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涵盖影响汇率与外汇储备变动主要因素的理论机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阐述汇改前后外汇储备变动与汇率变动的影响路径以及二者之间的联动影响机制,解读理论机制中各个变量在汇改前后的政策含义及其变化,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陈帅  
本文选取1985-2009年我国货币错配指数、外汇储备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SSM)。由此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额均为货币错配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浮动汇率制度更能缓解货币错配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细松  朱新蓉  
与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同,人民币升值使中国的货币错配问题较为严重,持有大量外汇储备是解决货币错配问题的有效方法。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外汇储备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格兰杰原因。要真正解决中国的货币错配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步步恶化,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创造世界货币的建议。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见  
文章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确定的现有思路进行了梳理并对现有思路进行了分类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解析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基于外汇储备属性的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确定外汇储备最优币种结构的可行思路,从而为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确定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文章认为,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外汇储备包含国际支付工具、国际风险资产和宏观政策工具三种基本属性;对应于外汇储备的每一种基本属性都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找到相应的最优币种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央银行依据自身偏好和宏观经济现状为外汇储备三种基本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立荣  刘力臻  
本文采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以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最优国际储备缓冲存货理论为基础,对1980~2010年间日本的国际储备规模与日元国际化程度、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储备存量的波动性、进口规模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日元国际化程度的不断下降是影响日本政策当局持续积累国际储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的解释是对大国经济在本币国际化进程中如何管理国际储备规模的一种战略性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