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5)
2023(3509)
2022(2991)
2021(2830)
2020(2387)
2019(5279)
2018(5235)
2017(9522)
2016(5639)
2015(6354)
2014(6584)
2013(6250)
2012(5729)
2011(4911)
2010(5084)
2009(4558)
2008(5140)
2007(4885)
2006(4240)
2005(3967)
作者
(14382)
(11794)
(11545)
(11181)
(7439)
(5568)
(5550)
(4623)
(4578)
(4437)
(4008)
(3983)
(3747)
(3730)
(3703)
(3690)
(3501)
(3474)
(3352)
(3349)
(2941)
(2862)
(2839)
(2774)
(2745)
(2584)
(2562)
(2508)
(2364)
(2348)
学科
(20550)
管理(20276)
(17407)
企业(17407)
(15606)
经济(15581)
(12811)
(10589)
财务(10579)
财务管理(10538)
企业财务(10063)
中国(6617)
(6073)
方法(5570)
(5389)
(5181)
劳动(5164)
(4984)
税收(4931)
(4916)
理论(4654)
农业(4564)
业经(4332)
(4168)
贸易(4164)
数学(4145)
(4093)
数学方法(4088)
教育(3741)
教学(3701)
机构
学院(73133)
大学(69972)
(26366)
经济(25605)
管理(24404)
研究(20657)
理学(19879)
理学院(19665)
管理学(19337)
管理学院(19199)
(17762)
中国(17725)
(14784)
(13529)
财经(12723)
科学(11308)
(11300)
(10751)
(10617)
中心(10179)
(9836)
师范(9746)
北京(9528)
财经大学(9107)
技术(9067)
职业(9061)
研究所(8835)
(8588)
(8270)
经济学(8068)
基金
项目(38415)
研究(32408)
科学(28959)
基金(25219)
(20614)
国家(20373)
社会(18657)
社会科(17570)
社会科学(17562)
科学基金(17490)
教育(16134)
(15780)
编号(15647)
成果(13673)
基金项目(12906)
(12434)
资助(10913)
课题(10792)
自然(10020)
(9818)
自然科(9777)
自然科学(9777)
项目编号(9771)
自然科学基金(9588)
(9437)
重点(8422)
(8362)
(8279)
(8265)
阶段(8248)
期刊
(35453)
经济(35453)
研究(24528)
中国(19689)
(19263)
教育(12833)
管理(9633)
学报(8280)
财会(8078)
(7877)
会计(7332)
(7147)
金融(7147)
技术(7081)
科学(6953)
大学(6668)
(6477)
财经(6217)
业经(6040)
学学(5937)
通讯(5843)
会通(5822)
经济研究(5449)
(5364)
农业(5086)
(4465)
图书(4435)
(4362)
职业(4313)
问题(4303)
共检索到124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徐妍  
跨国独立劳务所得的认定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很多争议。本文结合《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和《OECD税收协定范本》对此问题的不同规定,就我国在具体税收实践中对这一问题应如何认定进行了探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廖益新  
跨国劳务活动中的雇主认定问题,关系到双边税收协定中有关企业和个人跨国劳务所得课税条款的正确适用。在这个问题上,应根据实质优于形式原则,结合跨国劳务活动的具体案情,注意区分形式雇主与实际雇主的不同。在判断真实雇主问题上,应综合采用营业活动组成部分标准和实际控制指挥标准,在准确认定跨国劳务活动性质和正确适用相应协定条款的基础上进行课税。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延忠  
我国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均规定了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条款。近年来,联合国和OECD分别对其范本中的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条款及注释进行了修订。本文对OECD范本、联合国范本及我国协定实践中的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条款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条款的理解和适用,以及未来谈判和签订税收协定时应注意改进的问题。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廖益新  
本文指出由于两个范本及其注释的修改,中国在“183天规则”的期限计算方法上可能与有关协定的缔约国对方主张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关于雇主的认定,在双重雇佣关系和所谓国际劳务租用情形下,应根据从事劳务活动的雇员与有关企业之间的人身和经济依附程度确定实际的雇主;在认定跨国非独立劳务报酬是否是由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负担问题上,应按照实际负担原则,考虑到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以某种间接方式实际承担了非居民雇员的工资、薪金的情形。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森平  黄映  
目前,我国对劳务所得的课税项目分散、同类所得税负不同、税负普遍较重,已构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诱因之一。基于此,本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劳务课税的先进经验,从课税范围、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务所得税制设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廖颖  蔡嘉  
一、劳务收入确认的理论基础在"钱货两清"的交易模式下,收入确认标准强调的是收入已实现,即当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且收到现金时才予以确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众多交易活动不再是一次性的,通常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且商品的交付和货款清收也是逐期的。劳务交易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一般情况下劳务交易不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完成,往往会涉及多个期间,如建造合同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习小琴  
非居民企业的大多数合同是混合了多种交易形式的组合,可能既存在技术许可的内容,又包含了一定的劳务或服务行为,也可能是既有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又有著作权使用权的转让。对于这种混合合同,我国签署的税收协定以及国内税法并没有具体操作的规定。一些境外企业往往利用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来混淆混合合同的性质,逃避税收征管。因此,如何科学区分混合合同的所得类型并进行课税判定一直是非居民税收管理中的难题。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林荣青  马雯洁  
在后BEPS时代国际税务变革的大环境下,跨国集团为降低国际税务风险,亟需应对未来更严苛的合规性要求和更多的潜在国际税务争议风险。BEPS行动计划涉及公司治理和集团管控多个方面,本文仅就国内能源行业C公司内部劳务转让定价问题进行管理研究及实践探讨,希望能够为国内其他跨国公司制定集团内劳务转让定价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殷允杰  
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利国利企 ,我国的企业也不应置身事外。但目前由于体制及政策性激励措施方面的缺失 ,企业的跨国经营存在很多困难 ,失败的机率很高 ,我国政府应改进工作 ,促进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开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曾永珍  洪秀华  
本文从产业集群实现跨国经营现状的分析入手,对影响产业集群实现跨国经营存在的内外部问题展开研究,并从新思路层面提出推动产业集群进行跨国经营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昆  
跨国钻井劳务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其特殊性。本文在探析跨国钻井劳务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形成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管理跨国钻井劳务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若干对策思考。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柯炳炎  雷文  叶潮  
2007年下半年,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对某跨国公司集团内部劳务的转让定价调查顺利结案,裁定该公司在为关联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时,未按独立企业间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和费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静  
随着资金实力的增强以及运营规模的扩大,我国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并购海外企业。但由于这种跨国并购的操作程序非常复杂,再加上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法律法规的限制,并购企业所面对的综合风险非常高,尤其是财务风险较之一般的并购合作要高出很多。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基本属性,然后对并购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提高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防控效率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蔡玉龙  
国际劳务分包几个问题的探讨蔡玉龙→↑↑→工期图b图a人员工期人员劳务分包是风险远远小于项目总承包的国际工程承包方式,是发展中国家运用广泛而具有吸引力的对外承包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劳动力丰富、机械装备水平差、资金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承包公司来讲,劳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翟玉娟  
目前,我国还缺乏对劳务派遣的国家层面的立法规制,但天津市、吉林省、广东省等地已经出现了相关的地方立法,都加强了对劳务派遣机构成立时和对劳务派遣业务的监管。结合三地立法经验,建议在国家层次的立法中,建立工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通报制度,并应严格限定派遣员工比例,以及慎用备用金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