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1)
2023(3318)
2022(2821)
2021(2659)
2020(2241)
2019(4915)
2018(5142)
2017(8458)
2016(5490)
2015(6452)
2014(6761)
2013(5981)
2012(5720)
2011(5143)
2010(5389)
2009(4847)
2008(4574)
2007(4362)
2006(3835)
2005(3444)
作者
(17626)
(14662)
(14507)
(13941)
(9449)
(7069)
(6560)
(5799)
(5741)
(5655)
(5152)
(5022)
(4995)
(4986)
(4868)
(4532)
(4473)
(4426)
(4305)
(4292)
(4005)
(3851)
(3764)
(3513)
(3493)
(3485)
(3309)
(3276)
(3214)
(3146)
学科
(12872)
经济(12843)
管理(11833)
(9160)
(6957)
企业(6957)
理论(6568)
教育(6274)
教学(5838)
中国(5822)
(5807)
(5695)
(5620)
(5223)
学法(4039)
教学法(4039)
(3967)
(3618)
银行(3592)
学理(3577)
学理论(3577)
(3488)
农业(3350)
地方(3342)
(3300)
方法(3292)
金融(3292)
业经(3143)
体制(3012)
研究(2942)
机构
学院(72430)
大学(70183)
研究(29983)
(21300)
科学(20739)
中国(20574)
(20395)
管理(20119)
经济(19588)
(17380)
农业(17286)
(16806)
理学(16105)
研究所(15841)
理学院(15837)
管理学(15247)
管理学院(15125)
业大(15110)
(14311)
技术(13814)
(12928)
中心(12889)
(11395)
(11272)
师范(11063)
(10977)
农业大学(10773)
(10641)
北京(10436)
职业(9998)
基金
项目(47277)
研究(34426)
科学(34067)
基金(29106)
(27528)
国家(27266)
(21971)
科学基金(20790)
教育(18325)
(18208)
社会(17166)
社会科(15934)
社会科学(15930)
编号(15753)
基金项目(14962)
自然(14014)
成果(13833)
自然科(13675)
自然科学(13665)
自然科学基金(13376)
课题(13256)
资助(12248)
重点(11726)
(10775)
(10724)
计划(10390)
(10325)
科技(10135)
(9974)
(9465)
期刊
(27569)
经济(27569)
中国(24326)
研究(22412)
(20629)
教育(20356)
学报(19084)
农业(14427)
大学(13317)
科学(13266)
学学(12430)
(9582)
技术(8661)
管理(8276)
(7535)
职业(7328)
业大(6472)
(6217)
金融(6217)
农业大学(5676)
(5155)
业经(5054)
技术教育(4713)
职业技术(4713)
职业技术教育(4713)
(4427)
论坛(4427)
图书(4195)
财经(4035)
经济研究(3933)
共检索到123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湛  
在全国各地出现水稻小面积产量达到10500kg/ha,是我国目前超级稻的栽培目标。超级稻具有群体密度大,叶面积指数高,施肥量多等特点。要求选用千粒重较大,耐肥抗倒,并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栽培上要注意培养地力,重视促根,控制分蘖。创造条件施中期肥是技术上的关键和难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萍  马勇光  李兴涛  吕文彦  吕香玲  于翠梅  
以超级稻沈农9741的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筛选基本培养基、优化激素组合和调节培养基渗透压,构建了适合水稻特定品种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采用I3(NBB+2.0mg·L-1 2,4-D)培养基可获得95%的愈伤诱导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采用S3(NBB+1.5 mg·L-12,4-D+0.2 mg·L-16-BA+500 mg·L-1脯氨酸)的培养基能使愈伤快速增殖,并且保持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采用D2(NBB+3.0 mg·L-1 6-BA+0.5 mg·L-1NAA+500 mg·L-1脯氨酸)的培养基可获得85%的幼苗分化率。该体系可用于超级稻沈农9741的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一鸣  田晋元  林青山  江奕君  肖立中  唐湘如  
【目的】探明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对华南广适型超级稻产量的影响,即通过强化叶片"源"的功能和籽粒"库"的活性来提高华南广适型超级稻产量。【方法】以5个华南广适型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玉香油占"、"桂农占"、"合美占"和"丰美占"为材料,设置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简称强源活库栽培)和常规高产栽培技术(简称常规高产栽培)2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栽培技术对华南广适型超级稻品种产量和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高产栽培技术相比较,强源活库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胜泰1号"、"玉香油占"、"桂农占"、"合美占"和"丰美占"的实际产量,产量增幅为18.60%~26.23%,并且在强源活库栽培技术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林  马均  冉茂中  
为明确强化栽培方式下超级稻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研究对比研究了了三角形强化栽培和常规栽培两种栽培方式下7个超级稻品种(D优527、协优9308、协优527、II优602、国稻1号、两优培九和准两优527,以汕优63作对照)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方式下超级稻品种的增产途径存在差异,常规栽培条件下超级稻高产品种的产量优势在于群体颖花量显著提高;而强化栽培条件超级稻高产品种的产量优势则在于库容扩大后具有较高的结实率;2不同栽培方式下超级稻高产品种均具有抽穗期茎鞘物质积累量大、输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履端  陈石品  徐倩华  
以超级稻D奇宝优527为材料,运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研究播种量、栽插密度、氮肥施用量、移栽期和钾肥施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其高产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方案.结果表明: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影响产量的各因子间,播种量(X1)与种植密度(X3)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关系,氮肥(X4)与钾肥(X5)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经模拟统计得出其优化的栽培技术组合为:作为中稻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晶晶  周天阳  韦陈华  邬佳宁  张耗  刘立军  王志琴  顾骏飞  杨建昌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超级稻强、弱势粒品质及淀粉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稻米品质即水稻强、弱势粒品质的协同提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稻甬优2640和武运粳24为供试材料,大田种植条件下,设置氮空白区(0N)、当地农民习惯(LFP)、优化栽培管理1(T1)和优化栽培管理2(T2)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试验裂区设计,以处理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小区)。2018年测定全穗籽粒外观、加工、蒸煮食味品质和RVA特征值,在此基础之上,2019年增加强、弱势粒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晶度和红外光谱分布测定。【结果】(1)在稻米品质上,与强势粒相比,弱势粒加工品质更优,而外观品质更劣,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显著提高,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黏度显著下降。(2)在淀粉特性上,与强势粒相比,弱势粒的淀粉颗粒较小且破损严重,结晶度、1 045/1 022 cm~(-1)值显著提高,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显著下降,消解值和糊化温度显著上升。(3)与当地农民习惯LFP相比,通过优化栽培管理T1和T2,两品种强、弱势粒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胶稠度显著上升,蒸煮食味品质变优;淀粉特性也都有所改善,相对结晶度降低,淀粉表层有序性下降,其中弱势粒品质及淀粉特性提升较为明显。【结论】弱势粒稻米品质显著劣于强势粒,优化栽培措施能够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弱势粒品质实现全穗籽粒品质的提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慧琴  
从去年开始,全国实行新的工业生产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具体由以下六项指标组成:①工业产品销售率;②工业资金利税率;③工业成本利润率;④工业净产值率;⑤全员劳动生产率;⑥全部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综合评价时,分别给上述指标定权数为:15、30、15、10、10、20;综合评价公式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祥智  
对重新构建农业技术经济学科体系的几点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孔祥智一、关于新的"农业技术经济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1.农业技术经济学应该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服务,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增加技术投入水平,提高农业技术贡献份额,在教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廖必长  董益坤  
为探索烟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最适移栽秧龄,特设立不同秧龄移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各处理在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和分蘖动态上的差异。烟后水稻适当缩短秧龄,提早移栽,秧苗起发快,低节位分蘖多,穗型大,产量高;而且具有省工、省秧田和提早成熟的作用。烟后水稻强化栽培的秧龄以15~20 d 为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琳  洪亚辉  王若仲  周涌  
以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源激素和化学试剂对超级稻离体再生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胚在MS+2,4-D2mg/L+KT1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4%;愈伤组织在MS+6-BA2mg/L+KT1mg/L+NAA0.5mg/L培养基上,分化率为76.66%;当分化培养基中添加5mmol/LCuSO4,愈伤组织生长旺盛,分化率提高,可达86.6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应斌  
对中国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指出现已育成的籼型超级杂交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种植产量达到12t.hm2,表现出根系旺盛、分蘖力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以及前期能早发和后期抗早衰的潜在高产优势。有关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超级杂交稻在保持较高经济系数的同时,通过增加生物产量是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途径。进一步研究超级杂交稻的产量稳定性、产量形成机理、适宜种植区域,群体诊断指标、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关键栽培的技术等,对于建立超级杂交稻的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应斌  周上游  唐起源  
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中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叶面积指数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读了《中国人口科学》1988年第2期乔晓春同志写的《对加速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文的几点看法》(以下简称《几点看法》),作为原作者,我仅就《几点看法》提出的三个商榷问题作一简要的回答。对于《几点看法》提出的商榷意见,只要能做到正确理解原文,不将自己的误解移花接木,并具有一点量性分析知识及正确运用概念的能力,就能找到勿需我再做一遍重复的答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  刘美菊  官玉范  曹峻  戢正华  李家军  汪晓春  沈康荣  林杉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水稻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季节性缺水和生长前期低温是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覆盖地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覆膜后追肥困难,生产上往往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由此可能造成覆膜水稻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出现缺氮的现象,该体系内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报道较少。2004—2006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布置了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水稻生长速率、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包括4个处理:1)常规淹水种植,不施氮肥;2)覆膜湿润栽培,不施氮肥;3)常规淹水种植,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4)覆膜湿润栽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