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4)
- 2023(11883)
- 2022(10459)
- 2021(10134)
- 2020(8348)
- 2019(19398)
- 2018(19415)
- 2017(38366)
- 2016(20750)
- 2015(23232)
- 2014(23415)
- 2013(22837)
- 2012(21069)
- 2011(18989)
- 2010(19074)
- 2009(17593)
- 2008(17171)
- 2007(14989)
- 2006(13286)
- 2005(11737)
- 学科
- 济(80281)
- 经济(80182)
- 管理(62625)
- 业(59034)
- 企(50181)
- 企业(50181)
- 方法(37676)
- 数学(31896)
- 数学方法(31473)
- 财(22224)
- 农(22212)
- 中国(20457)
- 业经(18392)
- 学(17889)
- 地方(15777)
- 理论(15445)
- 贸(15332)
- 贸易(15327)
- 制(15161)
- 易(14893)
- 农业(14739)
- 务(14318)
- 财务(14253)
- 财务管理(14229)
- 和(13665)
- 企业财务(13541)
- 策(13420)
- 银(13351)
- 银行(13319)
- 技术(12719)
- 机构
- 大学(294200)
- 学院(292555)
- 管理(121227)
- 济(117160)
- 经济(114496)
- 理学(105341)
- 理学院(104246)
- 管理学(102592)
- 管理学院(102065)
- 研究(94735)
- 中国(72864)
- 京(62262)
- 科学(57584)
- 财(55192)
- 所(46440)
- 财经(44113)
- 农(43961)
- 中心(43722)
- 江(42488)
- 研究所(42194)
- 业大(41865)
- 经(40098)
- 北京(39438)
- 范(38860)
- 师范(38578)
- 州(34816)
- 院(34487)
- 经济学(34276)
- 农业(34149)
- 财经大学(32835)
- 基金
- 项目(199066)
- 科学(157338)
- 研究(149114)
- 基金(144897)
- 家(124357)
- 国家(123277)
- 科学基金(106990)
- 社会(92886)
- 社会科(87913)
- 社会科学(87893)
- 基金项目(76931)
- 省(76682)
- 自然(69697)
- 教育(68472)
- 自然科(68034)
- 自然科学(68020)
- 自然科学基金(66799)
- 划(64650)
- 编号(62374)
- 资助(60185)
- 成果(51177)
- 部(44467)
- 重点(43694)
- 课题(42088)
- 发(41711)
- 创(41232)
- 项目编号(38698)
- 教育部(38528)
- 创新(38261)
- 人文(37985)
- 期刊
- 济(127886)
- 经济(127886)
- 研究(89538)
- 中国(51026)
- 管理(43629)
- 学报(42127)
- 财(40576)
- 科学(40024)
- 农(39648)
- 教育(34138)
- 大学(32441)
- 融(31082)
- 金融(31082)
- 学学(30355)
- 农业(26952)
- 技术(24516)
- 财经(21214)
- 业经(21092)
- 经济研究(19821)
- 经(17945)
- 问题(16409)
- 理论(15935)
- 图书(15885)
- 实践(14782)
- 践(14782)
- 技术经济(13982)
- 科技(13732)
- 现代(13682)
- 业(12872)
- 商业(12504)
共检索到425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谭浩
我国金融业隐藏着金融风险,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重较高。不良贷款比重较高,意味着来自居民储蓄的硬约束和对企业贷款的软约束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势必会导致潜在的银行经营风险。而要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金融风险增庆的趋势,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妍
本文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对我国银行小微贷款决策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就"损失厌恶"效应而言,受试者的性别对损失厌恶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其次的影响因素是性格、决策方式、受试者的工作年限与年龄。(2)对"框架效应",被试认知需求的影响最大,认知需求得分高的被试不容易出现框架效应,此外被试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决策方式等对其也有影响。(3)对"心理账户"效应,受试者所在银行的所有制性质对心理账户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国有银行的受试者表现出更高的"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名峰 杨川 吴郁玲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决策行为博弈模型,研究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贷款成本、贷款利率等对贷款决策的影响,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动态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贷款成本是影响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关键因素,贷款利率对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政府供给金融公共产品能有效提高贷款供需方的借贷意愿。由此提出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贷款在线办理,压低贷款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度向农地抵押贷款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名峰 杨川 吴郁玲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决策行为博弈模型,研究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贷款成本、贷款利率等对贷款决策的影响,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动态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贷款成本是影响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关键因素,贷款利率对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政府供给金融公共产品能有效提高贷款供需方的借贷意愿。由此提出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贷款在线办理,压低贷款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度向农地抵押贷款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杜斌
本文以传统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山西省大同市技术改造贷款的发展为个案研究对象,探讨技改贷款所面临的市场、政策和制度三重约束。近年来,技改贷款在总量和占比上都呈逐年下降趋势,直接影响到传统工业基地的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就此,本文从银行、政府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改贷款 信贷市场 信贷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聂强 杜晓山
追踪理论文献对小额信贷中团体贷款绩效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其作用机制。团体贷款创造了横向监督机制,缓解了信贷交易中的道德风险。但是,横向监督机制面临着监督成本,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局限,从而有效作用空间是有限的。在小额信贷贷款技术多元化趋势下,团体贷款对机构客户群选择的影响、团体贷款与社会资本的相互关系、与金融监管执行的关系以及与机构社会绩效的联系等问题,仍需要在进一步研究继续深入。
关键词:
团体贷款 小额信贷 贷款技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奇
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行为决策理论的文献,比较行为决策理论与传统理性决策理论的不同之处,梳理了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脉络,然后重点综述了国内外运用行为决策理论研究投资组合的成果,同时也考虑了政府行为、消费行为等;在此基础上总结本主题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动态,尤其是结合中国实际,展望了此主题应开展的实用性研究。本文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银行小微贷款决策属于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不确定型决策,现代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人们往往由于认知偏差导致决策偏差,出现系统性的非理性行为。本文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我国银行小微贷款决策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损失厌恶、框架效应、心理账户)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研究了性别、年龄、认知需求、决策方式等要素对非理性行为出现概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损失厌恶、框架效应在我国银行小微贷款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中存在,但心理账户效应不显著;(2)就"损失厌恶"效应而言,男性、年轻人更易出现面对损失时的风险寻求,先个体后集体的决策方式能较好地避免这一现象;(3)就"框架效应"而言,女性和认知需求低的人显示框架效应的概率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致宁 张戡
P2P网络贷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贷款模式,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迅猛发展。由于缺乏监管与法律规范,P2P网络贷款呈现出无序和异化的发展趋势,并容易产生暴力催收等安全稳定事件,隐含着巨大的法律和道德风险。文章基于博弈理论,对特点及深层原因,为P2P网络贷款利益相关方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各利益相关方的不同行为P2P网络贷款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伟平 张娜
本文研究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约束的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监管会促使商业银行调整表内外资产结构,减少表内贷款发放,扩张表外未使用贷款承诺业务,严格执行监管惩罚措施有利于抑制商业银行表内外信贷增长;(2)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约束具有互补性,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非线性影响依赖于流动性比率的大小,流动性比率越高,其促进资本监管压力下的信贷紧缩效应越明显;(3)逆周期监管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弱资本监管与流动性水平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负向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易娴
农村资金短缺是我国"三农"困境的重要成因,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问题。通过从国外违约风险研究的动态分析、生成机理与特征、违约实证分析、社会资本、生存分析方法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研究现状、动态发展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农户 贷款 违约风险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丽婷
结合我国贷款利率管制开放的背景,分析目前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利差小、定价能力不足及外部定价环境欠佳等瓶颈约束,最终从商业银行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破解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瓶颈约束的政策建议,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需要积极推动业务创新,并完善贷款定价机制。而对于政府而言,则重点在于优化贷款定价外部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平
本文立足S-W模型的信息非对称及其逆向选择效应假设,基于贷款供给曲线理论并结合中国的信贷市场现实环境,创新性地提供了贷款利率自由化改革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供给约束的理论解释。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贷款供给约束,需要加快推进我国银行存款利率管制的全面自由化进程,而根本之道还在于推行能够有效减弱信贷市场非对称信息的各种政策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善民
农户信用评定一直被视为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有效途径。基于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分析破解农户融资难题的微观机制,在我国首个信用县农户信用评定的准自然实验基础上,运用DID模型有效识别并测度农户信用评定对农户融资可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信用评定显著促进了农户融资可得性,并且这种正向关系对农户生产型贷款更显著。进一步,运用PSM-DID模型进行的稳健性分析,所得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因此,需要构建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评价平台,推动信贷资源流向农村,实现普惠金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亚辰 何广文 田雅群
基于407家小额贷款公司2011—2016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和融资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双重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财务绩效有负向影响,对社会绩效有正向影响;融资政策的放宽可以改善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削弱融资约束对财务绩效的负效应,但会降低融资约束对社会绩效的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不能兼顾,但融资约束可以弱化社会绩效对财务绩效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