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63)
2023(3131)
2022(2622)
2021(2472)
2020(2121)
2019(4892)
2018(4917)
2017(9036)
2016(5049)
2015(5719)
2014(5878)
2013(5841)
2012(5506)
2011(5111)
2010(5441)
2009(5460)
2008(5563)
2007(5333)
2006(5003)
2005(4827)
作者
(15293)
(12656)
(12562)
(12323)
(8224)
(6073)
(5645)
(4925)
(4889)
(4771)
(4413)
(4395)
(4216)
(4115)
(4026)
(4011)
(3863)
(3732)
(3659)
(3599)
(3471)
(3106)
(3015)
(2972)
(2881)
(2864)
(2830)
(2815)
(2656)
(2564)
学科
(21546)
经济(21511)
(16687)
管理(15936)
(15788)
企业(15788)
(8546)
方法(8358)
(6777)
(6395)
(6385)
理论(6350)
中国(6020)
业经(5822)
数学(5777)
体制(5680)
数学方法(5652)
(5426)
(4526)
银行(4524)
(4489)
贸易(4481)
(4370)
(4370)
(4318)
教育(4147)
地方(3995)
(3805)
金融(3805)
(3488)
机构
大学(79321)
学院(76953)
(31201)
经济(30434)
管理(29569)
研究(26102)
理学(24593)
理学院(24314)
管理学(23943)
管理学院(23779)
中国(21699)
(17918)
(17052)
科学(15007)
(13847)
(13010)
财经(12604)
中心(12334)
北京(11990)
研究所(11420)
(11304)
(11288)
师范(11234)
(10890)
(10730)
业大(9764)
(9681)
经济学(9526)
财经大学(9263)
(9248)
基金
项目(43862)
科学(34521)
研究(33312)
基金(31630)
(27215)
国家(26947)
科学基金(22942)
社会(20971)
社会科(19776)
社会科学(19774)
(16403)
基金项目(15797)
教育(15705)
自然(14320)
(14058)
自然科(13981)
自然科学(13978)
编号(13888)
自然科学基金(13741)
资助(13455)
成果(12579)
重点(10154)
课题(10023)
(9784)
(8876)
(8697)
(8612)
教育部(8607)
项目编号(8475)
国家社会(8412)
期刊
(40527)
经济(40527)
研究(27153)
中国(17707)
(14431)
管理(12758)
教育(12238)
学报(11533)
科学(10648)
(9369)
(9222)
金融(9222)
大学(9155)
学学(8186)
财经(6907)
业经(6543)
技术(6304)
(6022)
图书(5755)
经济研究(5712)
问题(5706)
农业(5616)
书馆(4528)
图书馆(4528)
(4501)
理论(3897)
(3811)
国际(3733)
经济问题(3675)
商业(3649)
共检索到130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黎阳  孙刚  
本文以对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的内涵、性质与国际上对该命题的讨论、检验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探讨了两种理论的矛盾性与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国际研究存在的对该理论理解上的偏差和现有购买力平价方程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可以更好地体现购买力平价思想并符合现实的新的修正方程,并采用相应结论探讨了人民币汇率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长  常坤  
世界银行于2014年公布了2011年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中所有国家的购买力平价数据,以及经购买力平价转换后的各国GDP。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较转换前大幅度上升。这引发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平价是否被系统性低估的疑问。在深入分析现有测度购买力平价偏差的文献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修正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以欧盟-OECD为参照系,构建了一种测度不发达地区购买力平价偏差的方法。测度结果显示:亚太、非洲及西亚地区的购买力平价被系统性低估约30%,从而导致以购买力平价为货币转换因子计算得出的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总量被严重高估。基础价格数据质量较低、规格品代表性和可比性的难以协调以及购买力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志红  侯杰  
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和基础性的研究领域,而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则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假说之一。该命题预言,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通常会出现实际汇率持续升值的现象。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提出以后,出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有些文献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更多的文献则是对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绝大部分支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但也有一些检验的结果对该命题提出了质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周俊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假设前提之一是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力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两部门工资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本文在新的假设下重新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本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比)与相对工资(即工资比)都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际汇率与两部门劳动生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惠好  李蔚  苏振天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理论框架下对一国经济增长影响实际汇率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拓展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政府支出以及相对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政府支出增加推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雪阳  
本文通过对中国1985-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但与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不同的是,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不是实际汇率升值,而是实际汇率贬值。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不仅仅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因为第二、三产业劳动者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萌  
本文运用巴拉萨 -萨缪尔森假设的理论 ,结合亚洲各国与中国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中国 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高估现象 ,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一平  赵海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同一期间,人民币汇率在大部分时间内却呈现出贬值趋势。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应相应地升值。然而现实情况与理论是不一致的。文章使用协整检验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现阶段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长期均衡关系。根本原因是中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因而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传导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泽填  姚洋  
本文旨在研究发展中经济体在结构转型中如何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结构转型抑制了工资水平和不可贸易品价格随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而上涨的幅度,从而削弱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们用184个经济体1974~200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比重越大,实际汇率随相对人均收入提高的幅度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农村人口比重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削弱程度越强。我们的稳健性检验(包括对农村人口比重做内生化处理)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朝阳  
目前关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检验方法可能存在重要缺陷。由BS理论模型衍化而来的实证检验,侧重于部门相对生产率同内部实际汇率的关系,但忽略了贸易品价格下降情况下的影响,从而倾向于高估BS效应的存在性。工资机制是BS效应成立与否的关键环节,而通行的BS效应分步检验不能充分证明这一点。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以工资为中间变量的分步检验改进方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柯金川  蒋超楠  
在总结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折线图的初步直观描述,再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对12个高增长的转型经济体样本期间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这表明,实现经济转型后的高增长转型经济体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内在关联关系,其实际汇率基本变动趋势可由相对生产率的变动所解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黎明  
本文在传统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BS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隐性失业的现实背景,加入了人口因素对传统B S模型进行拓展,并利用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加入了人口因素后,BS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而生产率差异所引起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比较小,农村人口比率变动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也证实了中国转型期间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由于工资效应变小的间接影响,使得BS效应也变小的推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樊丰  崔兴岩  
将非线性平滑转移模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相结合,使用实际汇率对相对生产率进行回归,并在回归残差的基础上建立STAR模型。结果显示残差存在非线性波动,并且具有两个转换函数的STA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残差的非线性波动特征。证明交易成本、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等因素影响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同时也说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影响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均衡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付琼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始终没有消除,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困境。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追赶,人民币实际汇率有长期升值趋势,而当我国可贸易品部门的单位劳动成本相对下降,这一趋势就通过名义汇率升值压力体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缓解升值压力,即采用温和的结构性通胀策略降低升值预期。这对于稳定我国宏观经济,消除外汇储备泡沫,转变经济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君潞  吕剑  
现有文献分别从引入需求方传导机制,引入不完全市场竞争框架,完善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升值的传导机制,以及引入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四方面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但对两部门的划分、生产率的选择以及计量检验方法的运用,仍存有争论,包括人民币实际汇率在内的绝大多数检验结果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提供了支持的证据,不过也有一些检验对其提出了质疑。在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和变动趋势中,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拓展,从而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否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