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0)
2023(4575)
2022(3949)
2021(3690)
2020(2974)
2019(6777)
2018(6725)
2017(13309)
2016(7547)
2015(8438)
2014(8706)
2013(8557)
2012(8224)
2011(7582)
2010(7957)
2009(7521)
2008(7595)
2007(7031)
2006(6639)
2005(6270)
作者
(20936)
(17194)
(17154)
(16771)
(11352)
(8165)
(7907)
(6645)
(6644)
(6488)
(5901)
(5740)
(5728)
(5716)
(5648)
(5462)
(5200)
(5189)
(5169)
(5034)
(4641)
(4256)
(4251)
(4093)
(4083)
(4004)
(3982)
(3928)
(3474)
(3473)
学科
(27880)
经济(27840)
管理(23267)
(20853)
(16907)
企业(16907)
方法(10110)
(10083)
(9377)
数学(8955)
中国(8857)
数学方法(8750)
(8162)
(8061)
(7651)
贸易(7644)
(7500)
(6733)
银行(6733)
(6492)
业经(6340)
地方(6276)
农业(5989)
(5757)
及其(5755)
(5633)
金融(5633)
政策(5615)
税收(5567)
(5519)
机构
学院(105500)
大学(104288)
(46219)
经济(45015)
管理(39630)
研究(37452)
中国(32476)
理学(32174)
理学院(31870)
管理学(31381)
管理学院(31171)
(25870)
(22033)
科学(19393)
(19359)
财经(18686)
中心(18678)
(18565)
(16766)
研究所(16033)
(15150)
(15000)
北京(14557)
(14271)
(14201)
师范(14187)
经济学(13835)
银行(13787)
财经大学(13510)
(13328)
基金
项目(58761)
研究(47481)
科学(46420)
基金(41746)
(34659)
国家(34307)
科学基金(29509)
社会(29219)
社会科(27732)
社会科学(27729)
(22498)
教育(22427)
编号(20668)
基金项目(20234)
(19175)
成果(19132)
资助(18796)
自然(17643)
自然科(17200)
自然科学(17195)
自然科学基金(16905)
课题(15152)
(13601)
(13299)
重点(13059)
(12846)
(12737)
(12415)
项目编号(12409)
教育部(11951)
期刊
(58038)
经济(58038)
研究(39711)
中国(24727)
(20427)
金融(20427)
(19742)
管理(16225)
教育(15839)
(14432)
科学(11373)
学报(11247)
技术(9664)
财经(9338)
大学(9264)
业经(9194)
经济研究(9082)
农业(9044)
学学(8279)
(8020)
(7646)
问题(7322)
国际(7048)
图书(6342)
理论(6183)
实践(5591)
(5591)
(5530)
论坛(5530)
(5231)
共检索到184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课题组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但是,这四个目标之间却充满了矛盾,因而使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实行同一货币政策达到多个不同目标。目前,大多数中央银行都把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奚君羊  刘卫江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 ,自 1 990年代起 ,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 ,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 ,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 ,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 ,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燕  凌亢  吴九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杰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货币政策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但货币政策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该文通过探讨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分析其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从来  
理论上的多目标定位与实践中的单一目标使货币政策目标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反映出货币政策当局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存在着公告目标和实际目标之间的偏离。无论哪一种情形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实践中货币政策目标由多目标向单一目标收敛的现象,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定位问题。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应该包括经济增长目标,但是中国失业问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涵盖充分就业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伍戈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和教训的讨论很多,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各界已经对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达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将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此次金融危机前货币政策进行系统性回顾,反思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并对危机后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家鼎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英奎  
一、货币政策缘何失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内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货币现象,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治理通缩的主渠道是货币政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定义,以通货膨胀率低于1%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那么按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来看,1997年我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按居民消费指数上涨率看,我国1998年进入通货紧缩;到2002年底,这两个价格指数上涨率分别为-1.3%和-0.8%。这说明,在连续几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我国仍未走出通货紧缩阴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秋灵  李秦男  
文章从动态相关系数、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这三个维度,同时比较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从产出还是物价效应考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均高于数量指标,建议人民银行以利率为货币政策新的中介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大永  蒋冠  
本文从货币的理论定义和经验定义出发 ,简要介绍了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特点及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析了导致货币供应量目标失效的几种可能原因 ,指出金融创新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当前一些国家纷纷转向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发现 ,只要解决了货币的界定以及修正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方法之后 ,货币供应量仍会继续成为货币中介目标的首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彬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制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探讨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对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晓艳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环节,目前世界各国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选择的中介目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和隐形的中介目标等五种。这五种中介目标各有其优势、弊端及应用的具体环境,本文对此进行了逐一分析,并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中国应采用何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五种选择1.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的核心是控制货币总量的增长。按照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控制住货币供应量就可以控制住通货膨胀。受这种理论的影响,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滞涨",主要工业化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盛军锋  
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受到挑战,分析发现,目前M2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和消费物价变动间仍存在较明显的关联,但货币流通速度较大的变化率和货币乘数不稳定等因素造成M2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下降,影响了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际效果。银行间市场利率与经济景气变化存在较密切的关联,观测性和可控性强,具备成为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能,但受到利率市场化整体进程的制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包括汇率与利率)必将对在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境内央行的货币政策,甚至存在削弱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可能。本文通过对离岸货币市场影响境内货币供应量机制的分析,并以离岸美元市场发展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在离岸、在岸市场的传导效果为例,提出:选取利率作为国内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帮助境内货币当局在不影响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有效规避离岸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