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2)
2023(6515)
2022(5585)
2021(5464)
2020(4397)
2019(10318)
2018(10608)
2017(19857)
2016(11005)
2015(12305)
2014(12803)
2013(12233)
2012(11425)
2011(10674)
2010(11265)
2009(10876)
2008(10990)
2007(9856)
2006(9396)
2005(8963)
作者
(30578)
(25394)
(25168)
(24706)
(16576)
(12043)
(11631)
(9731)
(9626)
(9618)
(8633)
(8563)
(8375)
(8368)
(8351)
(8114)
(7605)
(7572)
(7361)
(7131)
(6844)
(6219)
(6192)
(5994)
(5864)
(5835)
(5788)
(5684)
(5168)
(4981)
学科
(42076)
经济(42012)
管理(32709)
(28480)
(24875)
企业(24875)
方法(15125)
(14104)
中国(13234)
(13128)
(13000)
数学(12132)
数学方法(11868)
业经(10605)
(10456)
银行(10453)
(10113)
(10018)
理论(10007)
(9325)
(9185)
金融(9185)
(9155)
(8970)
贸易(8962)
(8737)
(8375)
地方(8225)
税收(8127)
(8057)
机构
大学(156126)
学院(155551)
(66302)
经济(64623)
管理(57886)
研究(56127)
中国(47449)
理学(47299)
理学院(46818)
管理学(46044)
管理学院(45732)
(37619)
(34162)
科学(30300)
(27972)
(27289)
财经(27008)
中心(26440)
研究所(24413)
(24314)
北京(22760)
(22097)
师范(21924)
(21517)
(21062)
经济学(20252)
(20111)
财经大学(19722)
(17959)
经济学院(17825)
基金
项目(88028)
研究(70040)
科学(69426)
基金(62651)
(52695)
国家(52183)
科学基金(44817)
社会(43132)
社会科(40805)
社会科学(40800)
教育(33638)
(33345)
基金项目(30958)
编号(30077)
(28553)
成果(27581)
资助(27279)
自然(27118)
自然科(26419)
自然科学(26411)
自然科学基金(25962)
课题(22054)
(20168)
重点(19997)
(19240)
(18738)
(18394)
项目编号(18232)
(17959)
教育部(17853)
期刊
(84543)
经济(84543)
研究(58494)
中国(38032)
(29347)
教育(25964)
(25833)
金融(25833)
管理(24637)
(19602)
学报(18334)
科学(17943)
技术(15096)
大学(15036)
财经(14107)
学学(13342)
经济研究(13135)
业经(12589)
(12214)
农业(12200)
问题(10410)
(9752)
图书(9269)
国际(8726)
理论(8711)
实践(7776)
(7776)
(7749)
论坛(7749)
职业(7378)
共检索到269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春阳  赵晓辉  
货币政策理论应随着货币政策实践、金融和经济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不同学派在货币政策的目标、传导机制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别。20世纪80年代货币政策理论有了更多创新和更大发展。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而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信贷传导机制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和途径、货币政策内生性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家华  章建伟  何金旗  
资产价格正在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最终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现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必须进行变革,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变化作出反映的准则及行动框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军  
本文主要研究在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形势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有关理论问题,试图解决两个方面的疑义:一是为什么不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的独立操作以缓解通货紧缩问题?二是为什么不启用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启动经济、扩大有效需求,而要选择稳健的货币政策?文章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入手,在定义社会购买力两个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货币供给的“溢出”效应对货币的“中性”或“非中性”的影响,并由此而推断货币的“中性”或“非中性”与经济的非均衡类型关系。通过实证分析证明随着我国由资源约束型短缺经济向需求约束型过剩经济过渡,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处于由“非中性”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之中,货币政策对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仁杰  何孝星  
随着治理整顿取得初步成效,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开始逐步走向正轨,加大改革份量的有利时机已经形成。鉴于近些年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存在的种种困难与问题,本文拟就我国货币政策运行外部环境的配套问题再作两点思考。 一、外部环境中存在的三个基本缺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月秋  
为揭示经济增速下滑与不断走高的货币流动性(M2/GDP)之间的现象,本文从货币资金流动视角分析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运行的矛盾及原因,认为新常态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使得以上矛盾得到解决,应当通过有序推动金融改革,使漏出的货币回归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孝星  
一、一些诘疑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不面临两大难题:规模失控与结构失衡。这点我国亦不例外。经过1984年以后国民经济多次失控与反失控,我们逐步看到我国经济宏观失控表象之后潜藏着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为此自1987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调节机制尤其是货币政策调节机制逐由单一规模调节转向规模与结构调节并重,特别是1989年国务院首次公布我国产品发展序列政策,标志着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联合运用。这种联合运用,构成了三年来我国治理整顿的一项重要方面。不可否认,1989年以来的治理整顿给我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晓红  王静  
面对我国加入WTO而言 ,中国金融业除了有效调动和提升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能力外 ,同时 ,还面临着如何适应金融创新在宏观领域的冲击 ,有效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更为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国际上已有的经历 ,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供求机制与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深刻影响 ,并根据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在应对入世与金融创新冲击等方面所应当进行的调整和适应性准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宇  
历史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总是高度依赖于宏观经济数据,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并不支持美联储的降息决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关于三次降息的理由陈述也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美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困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工具箱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正在调整变化之中。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晓红  王 静  
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内部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造性变革,同时也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可以说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就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融资方式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涌现,整个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结构格局及其运行机制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和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晓红  王静  
本文结合国际上已有的经历 ,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供求机制与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深刻影响 ,并根据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在应对入世与金融创新冲击等方面所应当进行的调整和适应性准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伍戈  
近期国内外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又一次引发了大家对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关系的热烈讨论。本文对有关重要理论和经典分析框架进行回顾,并对现实情况进行一些探讨。资产价格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货币政策:资产价格既可以作为传导货币政策的途径,也可以是货币当局所使用信息的重要部分。我们用经典的Bordo-Jeanne理论框架分析了货币当局在资产价格膨胀时所面临的困境。然后我们以美国为例,用两种不同的实证方法探讨了美联储是否"真的"受到了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后我们还结合中国的现状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立  
一、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重大导向调整需十分谨慎 进入2003年以来,金融运行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货币供应量增长在上年底基础上继续加快,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和贷款较快增加,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的同时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5月份广义货币M_2同比增长20.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为1997年8月以来最高值;狭义货币M_1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铁军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20年里,中国采取了一种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截然相反的改革方式,即以增量改革和分步到位为特征的渐进性改革战略。既然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悖离正统经济学的改革路径,那么,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两大重要支柱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自然不可避...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朝举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 ,源于货币政策的扩张性或紧缩性。持续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将对一国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造成诸多危害。要避免经济增长过热或过冷 ,出路在于既反通货膨胀 ,亦反通货紧缩 ,为此应实施中立性的货币政策 ,通过前瞻性的微调来熨平经济增长的波峰和波谷 ,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本文围绕美国新政府"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当前出现的货币政策困境,并指出下一阶段化解困境的可能取向:央行应该遵循"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活力的激发与深化,对外要密切关注复杂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内要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依托货币政策改革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和供给效率的再提升;择时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防范汇率大幅度波动以确保汇率稳定的基本基调;在把握好金融领域"降杠杆"主基调的基础上,运用松紧有序、灵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