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914)
- 2022(2632)
- 2021(2702)
- 2020(2312)
- 2019(5418)
- 2018(5763)
- 2017(10253)
- 2016(6209)
- 2015(6942)
- 2014(7378)
- 2013(6940)
- 2012(6538)
- 2011(5886)
- 2010(6535)
- 2009(6316)
- 2008(6533)
- 2007(5839)
- 2006(5883)
- 2005(5882)
- 2004(5295)
- 学科
- 济(19333)
- 经济(19278)
- 管理(16359)
- 业(13951)
- 企(11974)
- 企业(11974)
- 制(10969)
- 中国(8357)
- 财(7953)
- 农(7609)
- 体(7444)
- 银(6497)
- 银行(6497)
- 体制(6329)
- 行(6235)
- 教育(6169)
- 税(5990)
- 税收(5648)
- 收(5581)
- 教学(5579)
- 业经(5572)
- 理论(5443)
- 制度(5259)
- 度(5259)
- 融(5231)
- 金融(5231)
- 地方(4955)
- 农业(4505)
- 学(4339)
- 财政(3918)
- 机构
- 大学(79712)
- 学院(79598)
- 研究(31240)
- 济(30560)
- 经济(29612)
- 中国(26763)
- 管理(25644)
- 财(20506)
- 理学(19284)
- 理学院(19029)
- 京(18660)
- 管理学(18612)
- 管理学院(18440)
- 江(16712)
- 所(16680)
- 科学(16607)
- 中心(14938)
- 范(14209)
- 师范(14137)
- 研究所(14043)
- 财经(13459)
- 州(13189)
- 北京(13166)
- 省(12695)
- 教育(12068)
- 经(11874)
- 农(11793)
- 师范大学(11259)
- 银(11034)
- 人民(10971)
共检索到160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静静
当前的课程论争主要围绕"新课改是否轻视知识",是否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新课改"是否脱离中国国情"等重点问题展开。这表明教育理论界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发展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笔者从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对课程改革的合理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政府、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角度,就如何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的持续、和谐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论争 国情 再思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沙晓艳 崔永红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课程特点,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需求等方面论述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解决课程目标的社会定位、课程设置应体现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广泛参与等策略来保证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保建云
改革目标选择与改革权合理化分配目标没有最终实现是导致分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根本原因;改革目标选择涉及到市场目标与非市场目标的权衡取舍,既是一个自然过程又是一个集体行动和公共选择过程。中国转型期的经济制度变迁具有一般性特点,同时更具有特殊性和中国特色;任何试图锁定改革目标与固化改革模式的观点和政策主张,或者把改革问题简单化、复杂化与意识形态化,都不利于经济制度的创新性变迁。
关键词:
改革目标 经济制度变迁 模式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亮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如果人为地以“大课程论”理论统驭教学 ,把主体行为的“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课程”的依附性地位 ,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制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会得到因循传统的教学的支持 ,但新的课程理念却会遭到惯例的抵制 ,这可能导致以旧思维和旧方法驾驭新内容 ,导致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创新素质目标的失落。因此 ,课程改革应超越“大课程论”或“大教学论”的同样思维不同侧重的偏见 ,在“课程与教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下 ,关注并释放教学的张力 ,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 ,把改革的重心落到体检课程、体验教学上来 ,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新制度课程 教学张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庆平
2003年开始的金融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所采取的手段都与以往相比变化较大,同时,金融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总结个中规律,对推动金融改革,确保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发挥央行职能作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宏观调控与金融改革问题的理性思考,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加快金融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调控 金融改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逢谷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of the reform about current enterprise statistics.There are five aspect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prevalent arguments.They are the theories lagging behind the practic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peration and pursuits,the invisible setup and post,each doing things in own scope of professional work and the increase in forms for reporting statistics of the government.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周谷平
课程改革是人们对课程进行的根本性改造,与一般的、具体的课程改进相比,综合性更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它往往涉及有关课程的价值观念、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或方向性调整。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是人们通过学校课程的不断改变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经常会采用线性思维方式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值得反思和改进。对课程改革的评价可以考虑课程改革的适切性、进步性和正义性。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思维方式 评价标准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杨玉麟
根据图书馆计算机编目广泛应用及图书馆网络环境基本形成的实际状况,对由此产生的《文献编目》课程内容应有的变化进行了归纳,提出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并且强调了《文献编目》课程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计算机编目 《文献编目》课程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兴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化金融体制初步建立、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服务工具不断增加、金融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和输入性因素的影响,金融的不适应性表现也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特别是加强金融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加快金融监管体制、金融市场、金融主体发展、金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谷成 蒋守建
资源税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对于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理顺政府与企业分配关系、统一规范税制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梳理和归纳既有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了资源税的性质与税制设置目标,分析了资源税的转嫁机制与税收归宿,探讨了资源税的收入归属问题。文末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源税的若干建议,为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程亚男
图书馆改革的再思考程亚男Abstract:Thelibrarianshipunderplannedeconomylackstheabilityofdevelopingonit'sown,thusproducescertainmulpractices,...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长酉
关于建筑业经济体制改革方向问题的王长酉1.建筑业改革得失1.1建筑业的改革成就斐然。改革开放以来,是建筑业在建国后发展最活跃时期,生产能力迅速增强。八十年代十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7万亿元,超过前30年总和,机械装备水平有很大提高,机械装备总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光华 吴维维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主要亮点是选考和一科两考,但一些专家对此两点并不看好,认为选考面临学科间分数不等值,一科两考存在诸多危险,提议暂缓实施。通过对选考和一科两考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选考困境的根本是物理学科选考失衡,根源在于物理学科自身学习难度大,而其他选考科目之间不等值问题不突出,妥善解决物理选考问题是完善选考制度的关键;同时一科两考的危险并没有研究者所说的那么大,尤其是英语考试接近水平参照考试水平,英语两考并裸分计不会带来大的问题。高考公平与否的判断应以高考改革价值取向为标准。建议在完善选考制度方面,对物理学科给予特殊"待遇",可通过高校适当限定专业科目选择或规定必考选考科目来调节,或缩小改革"步伐"改任意选考为提供固定选考科目组合;英语一科两考应继续实施,最好是只按等级制赋级而不计入总分,而该等级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录取的自主要求;对选考科目的一科两考建议可暂缓。
关键词:
新高考 选考 一科两考 等值 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