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1)
- 2023(4363)
- 2022(3457)
- 2021(3494)
- 2020(2717)
- 2019(6269)
- 2018(6278)
- 2017(10251)
- 2016(6870)
- 2015(7458)
- 2014(7744)
- 2013(6773)
- 2012(6226)
- 2011(5795)
- 2010(5922)
- 2009(4921)
- 2008(4877)
- 2007(4458)
- 2006(3850)
- 2005(3621)
- 学科
- 教育(18600)
- 济(14793)
- 经济(14775)
- 管理(11771)
- 业(11485)
- 中国(11050)
- 企(9072)
- 企业(9072)
- 方法(7518)
- 学(7126)
- 理论(7119)
- 数学(6652)
- 数学方法(6519)
- 教学(5988)
- 财(5215)
- 技术(4593)
- 发(4054)
- 农(3938)
- 发展(3731)
- 展(3609)
- 制(3400)
- 研究(3352)
- 革(3315)
- 务(3302)
- 财务(3297)
- 财务管理(3290)
- 思想(3259)
- 企业财务(3213)
- 改革(3194)
- 高等(3150)
- 机构
- 大学(87693)
- 学院(82291)
- 研究(33459)
- 教育(27349)
- 济(24119)
- 经济(23320)
- 管理(23087)
- 范(22086)
- 师范(21956)
- 科学(20345)
- 理学(20132)
- 京(20027)
- 理学院(19729)
- 管理学(19145)
- 管理学院(18939)
- 师范大学(18347)
- 中国(17304)
- 所(16962)
- 研究所(15691)
- 中心(13660)
- 江(13576)
- 北京(13332)
- 技术(13329)
- 农(13036)
- 财(12550)
- 院(12058)
- 职业(11989)
- 业大(11467)
- 州(10644)
- 教育学(10379)
- 基金
- 项目(54606)
- 研究(44832)
- 科学(44579)
- 基金(36959)
- 家(32510)
- 国家(32103)
- 教育(29867)
- 科学基金(26358)
- 社会(25965)
- 社会科(24350)
- 社会科学(24344)
- 省(22403)
- 划(21658)
- 编号(19639)
- 成果(18843)
- 基金项目(18529)
- 课题(17550)
- 自然(16370)
- 自然科(16033)
- 自然科学(16027)
- 自然科学基金(15760)
- 资助(14956)
- 年(14890)
- 性(14365)
- 重点(14253)
- 部(14214)
- 规划(13286)
- 教育部(12775)
- 发(12569)
- 项目编号(11866)
共检索到129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真正的对话乃是要唤起个体现成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内在对话,激励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说以独立、平等为核心旨趣的现代性对话理念是教育性对话的基础,那么以个体精神的开放性为核心的古典对话理念则是教育性对话得以可能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民主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相互承认、彼此开放、真诚聆听是现代性对话理念的实践形态,那么个体充分地敞开自我、接纳异质性事物、乐于转向更高事物正是教育性对话得以可能的古典路径。对话的展开不仅要关注现成自我的实际状态,更要关注理想自我的可能性,通过对话让自己变得更好乃是教育性对话的根本旨趣所在。
关键词:
对话 古典教育 现代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祥云 罗绍武
只有突破方法论视角的局限,从本体论高度多维探讨对话范畴的意蕴,才能更好地彰显其原理性的教育含义。对话是一种生存方式,对话是一种生活态度,对话是一种社会制度,对话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在此理解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全面地拓展出对话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意义。理解了这五个维度,对话的运用之妙就存乎于心。教育方法与科技方法不同,无法"傻瓜化",越是有教育价值的方法,对教师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越具有挑战性,对话就是这样一种具有精神挑战性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对话 生存方式 态度 制度 文化 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陈小伟
由于对话和理解是人类把握自身的两种基本方式,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对话,也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理解。始于对话的教育,作为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和追求人性化而趋向理解的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在大学构建起从对话至理解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起着引向理解的前导作用,学生应成为积极走向理解的实践者,藉此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间的对话,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知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达成教育目的。
关键词:
理解 对话 大学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廷勇
与晦涩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明确界定了说话、思想、存在和真实的本质关联,认为思想是心灵就某个关注对象自己跟自己的谈话。与演说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批评智者的演说术消解了说话的求真本质,破坏了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伦理和自由关系,败坏了年轻人的灵魂。他认为说话与伦理、正义和德性关系重大。苏格拉底在对话式的哲学生活中向人们表明什么是好的对话,何以通过对话省察自己内在心灵,引导他人,进而走上追寻真实、理性和德性的思之道路。苏格拉底对话式口语传统与教育是同构耦合的,是本真教育的显现和在场,为教育准备了求真向善的基底。对置身于媒介丛林中的教育来说,苏格拉底对话的启示是,在寻求媒介与说话和对话的深度融合之中将学校营造为精神世界的学习共同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长伟
以古今之变的视角对教育功能进行分析有助于从思想史的角度把握教育功能的历史流变,参透教育精神的时代性变化。在柏拉图所塑造的古典功能论传统中,功能是一事物所专有的,即只有它才能够在特定事物的完成上完成得好;事物的专有功能的发挥以事物的专有德性为根据。由此推论,教育的功能就是使灵魂获得真正的完善和成全,且唯有教育在灵魂的完善上做得好;教育功能的发挥以教育德性的存在为根据。古典教育的功能在近代发生了断裂,教育功能出现了现代转向。这一转向后的现代教育功能可以被概括为“无根的普遍的‘完成’”。站在古典的立场上去思索现代,会发现这一转向的代价就是教育功能本身的丧失。在古今之变的思想史视角下,如何将古典融入现代去更新现代教育功能就成了一个紧要的课题。
关键词:
教育功能 德性 灵魂 完善 结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黎琼锋 何洪
对话以及对话教学日渐成为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在教学过程中,对话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话以及由对话延伸出来的意义能够渗透整个教学过程。对话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越对话本身,对话可以作为意义分享的方式、作为价值建构的过程,还应当成为一种必要的教学精神。通过对话,人得以找到自我、追寻价值人生。
关键词:
对话 意义分享 价值澄清 教学精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向华
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对话可以从本体性和非本体性、理想性和描述性两个不同的角度概括,而与理想性密切相关的伦理性特征尤其重要。对话的教育意蕴体现在教育目的、教学、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教育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幸福美好地生活,那么利用对话理论构建现代教育,重塑一个以对话为特征的教育世界应成为人类教育发展的一种追求。
关键词:
对话教育 教育目的 师生关系 学习共同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亚萍
简·韦拉所著《如何倾听,怎样沟通——成人对话教育的原理与实践》一书,吸引并激发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探究成人对话教育的浓厚兴趣,基于对话教育与成人教育基本原理及精神的高度契合,尝试对成人对话教育的要义与旨归、价值与诉求、定位与践行等方面的内容作一推介和阐释,以此推进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
对话 成人教育 原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安世遨
当今时代是对话的时代,当代人具有强烈的对话诉求和显著的对话特征。"对话人"的人性假设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历史上各种人性学说的整合包摄,更与当代哲学取向相契合。对话人具有一系列新的人格素养和特质,它是具有对话意识与能力、生成对话理性、展开对话人生的人。建构这种新时代的对话人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应从构建对话体制、实施对话教学、开展对话管理、修炼对话审美、铸就对话生活、建构对话公民等方面对自身进行变革和再造,以形成一种对话教育,用对话教育去建构对话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谢伟光 王慎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法具有深刻的生成逻辑和丰富的价值意蕴,对讲好思政课具有重大意义。其生成逻辑表现为:在课程逻辑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决定其必然性;在教法逻辑上,独白式教学的单一性决定其必要性;在学情逻辑上,对象与学科的统一性决定其可能性。价值意蕴在于:实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筑牢信仰之基;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锻造时代新人;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促进教学相长;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于无声处化人。实施对话式教学法的主要路径是:教——预设理论框架,加强引导总结;中介——设置良好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学——积极发言倾听,协同共建共享。
关键词:
思政课 对话 主体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扈中平
“独白”最早受批判于教学活动中 ,但“独白”更应被理解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典型实践形态 ,本文从对象、方式、内容及结果四个方面揭示了“独白”式教育的实质 ,并秉承教育交往理念 ,希望用“对话”式教育来对“独白”式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对“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及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 ,希望完成教育理念 (从“塑造”到“交往”)、课程观 (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之后完成教育实践形态 (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关键词:
独白 对话 交往 审美化 文本 公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通识教育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超越有限,追寻普遍与永恒的教育。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意义乃在于其承载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也就是以通识培育通人,即培养完整的人,而非通才。大学通识教育需要超越专门知识训练而达至整全意识,以向着经典、自由求知为取向的阅读与交往乃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路径。通识教育不仅关涉大学教育的目标与内涵,同样关涉中小学教育品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存在二重性 整全意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师生关系,解释并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古典的目的论语境中,师生是亲密的友爱的,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并且,学生要敬畏教师。而在现代机械论的语境中,师生关系是疏离的而非友爱的、是契约式的而非伙伴式的,是平等的但缺乏教育性的。当下师生关系在走向民主与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等不良症候。回归古典的目的论师生关系,重温目的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友爱性以及敬畏性,有助于我们当下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关键词:
目的论 机械论 师生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自龙
年终统计开始了,各类指标相聚在办公室,相互寒喧一阵后,各自谈起了自己的感受。总产值:告诉各位“兄弟”一个好消息,今年我三易其主,身价猛增。统计对我的每一个“细胞进行了测算”,定我一百万元。乡长看后,定成一百三十万元。书记最后拍板,将我定为一百五十万元。
关键词:
一百五 造林面积 人平纯收入 人口出生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亮
教学的教育性解释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是个教育学问题,教育的教学性解释教育中的教学价值,是个教学论问题,它们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这两个问题被泛教育的解释混淆了,用教学的教育性解释教育的教学性,泛化了教学之所以是教学的特殊性,使"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中的"教学"无所适从。在教学论的学科范畴,教学的教育性是个跨学科边界的特性,教育的教学性是学科边界规定的特性,它是教学存在的底线,也是多元理解教学、多学科跨界融合的教学研究的底线。
关键词:
教育学 教学论 学科边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