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4)
2023(3409)
2022(2749)
2021(2840)
2020(2165)
2019(5138)
2018(5240)
2017(7861)
2016(5714)
2015(6518)
2014(6698)
2013(5805)
2012(5507)
2011(5268)
2010(5659)
2009(4801)
2008(4861)
2007(4472)
2006(4201)
2005(3837)
作者
(14510)
(12065)
(11984)
(11552)
(7814)
(5695)
(5531)
(4908)
(4583)
(4502)
(4289)
(4196)
(3965)
(3899)
(3897)
(3886)
(3816)
(3657)
(3591)
(3561)
(3386)
(3170)
(2935)
(2929)
(2926)
(2855)
(2754)
(2630)
(2605)
(2466)
学科
教育(18784)
(11046)
经济(11026)
中国(10246)
管理(7795)
(7105)
理论(7066)
(6499)
教学(5833)
(4959)
企业(4959)
方法(4518)
(4127)
(3782)
发展(3762)
(3639)
数学(3602)
数学方法(3455)
研究(3429)
思想(3341)
(3327)
改革(3184)
政治(3140)
高等(3132)
思想政治(2942)
政治教育(2942)
治教(2942)
技术(2938)
德育(2918)
(2898)
机构
大学(78587)
学院(72053)
研究(31374)
教育(27965)
(22638)
师范(22527)
科学(19524)
(19058)
师范大学(18945)
管理(18210)
(17909)
经济(17201)
(16408)
中国(15632)
理学(15604)
研究所(15213)
理学院(15190)
管理学(14579)
管理学院(14408)
(13146)
北京(12966)
技术(12322)
中心(12052)
职业(11475)
(11373)
(11049)
教育学(10746)
(9893)
业大(9648)
(9438)
基金
项目(44904)
研究(38916)
科学(36593)
基金(29085)
教育(27271)
(25483)
国家(25119)
社会(21178)
科学基金(19842)
社会科(19601)
社会科学(19596)
(18707)
成果(18614)
(18419)
编号(18296)
课题(16661)
基金项目(14374)
(14208)
重点(12250)
规划(12045)
(11926)
自然(11911)
自然科(11637)
自然科学(11629)
资助(11586)
自然科学基金(11425)
(10815)
教育部(10714)
(10697)
项目编号(10649)
期刊
教育(46265)
研究(32089)
中国(24904)
(19894)
经济(19894)
学报(12512)
科学(11059)
职业(10881)
大学(10353)
(10085)
技术(9600)
学学(7953)
技术教育(7128)
职业技术(7128)
职业技术教育(7128)
农业(7094)
(6543)
管理(5816)
(5563)
论坛(5563)
高等(5220)
(4992)
成人(4785)
成人教育(4785)
高等教育(4627)
发展(4102)
(4102)
(4033)
图书(3977)
(3799)
共检索到119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安世遨  
当今时代是对话的时代,当代人具有强烈的对话诉求和显著的对话特征。"对话人"的人性假设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历史上各种人性学说的整合包摄,更与当代哲学取向相契合。对话人具有一系列新的人格素养和特质,它是具有对话意识与能力、生成对话理性、展开对话人生的人。建构这种新时代的对话人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应从构建对话体制、实施对话教学、开展对话管理、修炼对话审美、铸就对话生活、建构对话公民等方面对自身进行变革和再造,以形成一种对话教育,用对话教育去建构对话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献忠  钟和平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德育更应努力凸显这一特质。近年来,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向高校德育领域渗透。对话德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蕴。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对话德育建构,可从对话理念人本化、对话关系伙伴化、对话场域生活化、对话文本人文化和对话方法人性化等五个路向进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付小倩  雍恒一  袁顶国  
在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以"对话"与"建构"为价值诉求,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资源的建设,重审课程内容;形成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共同体,搭建实践平台;采用自中而上的课程实施策略,超越课程方案本身;呼吁政府激励与管制角色的归位,提供有效的支撑体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天宝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我—你”关系,是一种“共享”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一、一种“误读”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改造世界的方式。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概念、核心概念。但长期以来对实践及实践范畴的规定与划分上却存在着分歧,认识上存在着某种误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往往只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归之于实践范畴,排...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鹏  杨兆山  
与人性的契合,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人性是"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而"意义世界"则是基于人"超越性"维度的"合真""合善""合美"的精神世界,彰显了人之于动物的独特性。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它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宗旨,以"美"为鹄的,是受教育者建构自我意义世界的必然途径和可能方式。在"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中,教育的意义探寻功能被遮蔽了。为使人摆脱工具性的存在状态,实现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消解"物化思维",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而通过对受教育者适应性的尊重与超越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桂琴  陈娜  
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教师是教师教育的新模式,但三者在利益诉求、制度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冲突会产生合作的困境。戴维·伯姆的对话理论与"U-G-S"合作共同体建构与发展所需的价值取向、隐性内聚力、协商对话、集体智慧等旨趣相契合,也为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各类机构及其内部人员更好地构筑信赖与合作关系提供了合法化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裴新宁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捷根 (GergenK .J.)以其特有的综合而深刻的视角审视了教育 ,揭开了长期统治教育领域的传统知识论弊病的根源 ,提出“对话”是教育过程的核心 ,语言是知识积累、传输与表征的基本形式的观点 ,从而使基于微观社会关系层面上的教育研究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向华  
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对话可以从本体性和非本体性、理想性和描述性两个不同的角度概括,而与理想性密切相关的伦理性特征尤其重要。对话的教育意蕴体现在教育目的、教学、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教育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幸福美好地生活,那么利用对话理论构建现代教育,重塑一个以对话为特征的教育世界应成为人类教育发展的一种追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靳玉乐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世界的二重性与人生的二重性;关系的本体性;"之间"领域的确立;皈依"永恒之你"。其主要特征有三:强调直接性,注重相互性及动态相遇。其深邃的精神内核使人们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等有了全新的理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亚萍  
简·韦拉所著《如何倾听,怎样沟通——成人对话教育的原理与实践》一书,吸引并激发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探究成人对话教育的浓厚兴趣,基于对话教育与成人教育基本原理及精神的高度契合,尝试对成人对话教育的要义与旨归、价值与诉求、定位与践行等方面的内容作一推介和阐释,以此推进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润洲  
教育是由具体的人构成的世界,而具体人具有三重生命——"种生命"、"类生命"与"个生命",且具体人的三重生命既各有特色、相互区分,也相互依存、互为贯通。从具体人的三重生命观来看,教育应敬畏人的"种生命",省思身体教育;提升人的"类生命",坚守教育理想;增值人的"个生命",完善教育生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萍  
教研室文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应改变"权威式英语教研室文化与传话式英语教研室文化""冲突式英语教研室文化与赞扬式英语教研室文化"的现状,构建开放性与原动性、民主性与交互性的"对话式高校英语教研室文化",转变教学理念,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知识共享,进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深化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扈中平  
“独白”最早受批判于教学活动中 ,但“独白”更应被理解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典型实践形态 ,本文从对象、方式、内容及结果四个方面揭示了“独白”式教育的实质 ,并秉承教育交往理念 ,希望用“对话”式教育来对“独白”式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对“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及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 ,希望完成教育理念 (从“塑造”到“交往”)、课程观 (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之后完成教育实践形态 (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