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7)
2023(15473)
2022(13301)
2021(12411)
2020(10449)
2019(23946)
2018(23491)
2017(45848)
2016(25043)
2015(28171)
2014(27854)
2013(27342)
2012(25522)
2011(22954)
2010(23548)
2009(22422)
2008(22559)
2007(20725)
2006(18377)
2005(16737)
作者
(69987)
(58364)
(58104)
(55554)
(37700)
(28079)
(26601)
(22293)
(22065)
(21338)
(19790)
(19656)
(18627)
(18501)
(18361)
(18172)
(17658)
(17173)
(17125)
(17082)
(14414)
(14275)
(14229)
(13474)
(13200)
(13165)
(13105)
(13047)
(11727)
(11606)
学科
(103871)
经济(103749)
管理(79272)
(79131)
(66605)
企业(66605)
方法(47418)
数学(41765)
数学方法(41347)
(32193)
(29963)
中国(28162)
(23864)
业经(22904)
(21393)
贸易(21377)
(20980)
财务(20940)
财务管理(20889)
地方(20815)
(20701)
企业财务(19876)
农业(19235)
(18818)
银行(18792)
(18658)
技术(18595)
(18001)
金融(17999)
(17923)
机构
学院(354662)
大学(353842)
(150940)
经济(147745)
管理(139711)
理学(118804)
理学院(117595)
研究(116359)
管理学(115826)
管理学院(115131)
中国(93348)
(75282)
(73888)
科学(66046)
财经(58399)
(57531)
(56596)
中心(56054)
(54180)
(52926)
研究所(51036)
业大(47216)
北京(46896)
经济学(46393)
(45519)
师范(45145)
(44792)
财经大学(43178)
农业(42186)
经济学院(41846)
基金
项目(224185)
科学(178031)
研究(168249)
基金(163517)
(140307)
国家(138824)
科学基金(120432)
社会(107907)
社会科(102354)
社会科学(102329)
(87009)
基金项目(85380)
教育(78704)
自然(76372)
自然科(74650)
自然科学(74629)
自然科学基金(73336)
(73220)
编号(69351)
资助(67956)
成果(57682)
(51023)
重点(50019)
(48461)
(47931)
课题(47856)
创新(45349)
教育部(44679)
国家社会(44011)
人文(43711)
期刊
(172394)
经济(172394)
研究(110462)
中国(72654)
(61270)
管理(53231)
(49154)
学报(48042)
科学(46094)
(42580)
金融(42580)
教育(39392)
大学(37145)
学学(34608)
农业(32312)
技术(30378)
财经(29926)
业经(28870)
经济研究(27887)
(25629)
问题(22399)
(20073)
技术经济(18253)
(17953)
理论(17745)
商业(17335)
图书(17331)
国际(17022)
统计(16702)
世界(15879)
共检索到550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若山  
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实施得并不理想,二十年仅退市了不到130家公司,退市率为0.36%,远远低于成熟证券市场6%~8%的退市率。本文首先从多角度分析了我国退市率极低的历史原因,除与我国实施的IPO制度有关外,退市标准过于简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分析了低退市率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其不仅歪曲了资本市场的配资功能,也影响了上市公司正常的经营理念,更损害了审计质量。再次,对2020年我国对证券市场不良现象实施“零容忍”政策并颁布退市新规后,2022年上半年的43家退市或即将退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发现退市新规不仅夯实了证券市场的审计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小股东的维权意识,并使资本市场逐步恢复正常的配资功能。最后,对退市新规带来的积极影响、“爆炒”ST股票顽疾的消除可能需要时间,以及如何为中小股东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护进行了思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煜  
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推行之后,美国《证券法》确立起了行政主导的市场监管体制,同时融合了美国大型证券交易所的市场规制传统,在监管模式中延续了退市决策的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机制的实施以区分对待欺诈违法型退市和经济衰退型退市两种情形为前提,交易所主要承担经济衰退型退市的决策职能。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例,为应对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触及经济退市指标的退市个案并非立即执行。从触及底线到执行强制退市的交易所裁量时间成为退市主体最后的自救机会。在自愈期间内,交易所根据对象的市场行为及投资者反应,决定何时执行强制退市,从而保障强制退市制度实施的市场化实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建平  李晓莉  
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科学的退市制度可以发挥优胜劣汰功能,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运营质量,帮助投资者增强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上市资源的稀缺性、利益关联和退市标准的相对单一导致我国缺乏有效的退市机制。退市机制的缺失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功能,助长了市场操纵行为,无助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证券市场完整的运作体系需要疏通发行和退出两个端口,在完善退出机制的同时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形成进退有序的格局。应通过完善相应的机制,引导规范的市场化重组行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玉莲  夏常源  
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进行了重大修订,并规定于2012年5月1日开始实施。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探讨创业板的退市新政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引发的连锁反应,利用经验证据实现对退市新政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有效性的判断。结果发现,深交所退市新政的监管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郑珺  黄怡  李开伟  
2014年发生的南纺股份退市之争在资本市场与监管层引起了高度关注,本文围绕南纺股份是否应该退市的争议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得出完善退市制度要与IPO注册制改革共同对接、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培育与保护市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的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文莉  何闻伟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司摘帽与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背景、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显著影响公司摘帽,但是市场化指数、盈利能力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还发现公司在摘帽后业绩普遍出现下滑,表明它们并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以维持较好的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婷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过度投机、"不死鸟"、爆炒ST公司等不合理现象。本文以典型的"不死鸟"——山水文化为案例,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和非经常损益比重为重要指标,通过对其由于退市机制导向形成的"二一二"盈亏模式进行概括,进一步分析我国退市机制存在缺乏有效财务退市指标和退市程序过于冗长等漏洞,并提出逐步推行注册制以及强化监管力度等措施以提高退市机制的有效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妍妍  刘峥  周倪波  
本文从价值效应、绩效效应和治理效应三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整体效应。价值效应体现为公司主动退市后,其换股和收购溢价以及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均有所提升;绩效效应体现为退市存续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治理效应体现为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实现了整体上市、产业链整合和管控机制的强化。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初见成效,但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业绩不稳定和大股东侵占行为等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敏伶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证券市场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退市制度过于宽松,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可以轻易的规避退市风险,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的作用。2012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增加了多项退市指标,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掀开了新的帷幕。本文结合ST南化的具体案例,就其两次扭亏为盈规避退市的行为中政府补贴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新的退市制度对利用政府补贴实现营业外收益的会计手段的抑制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贻芬  
退市机制失灵是我国证券市场上资源配置低效的主要原因。面对退市机制建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大股东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滥用现象,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降低退市成本和监管成本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登津   兰天琪   赵瑞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法律制度,完善的退市制度是建立良性市场生态的重要一环。本文以2020年12月31日退市新规的正式发布为研究事件,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对退市新规发布后的短期市场反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对退市新规的审议通过体现了充分的关注并予以积极反应,依据公司特征进行区分后发现,经营风险和监管风险较高的公司市场反应较差,而信息环境较好、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的公司市场反应更加正向;进一步地,退市新规对于国企与非国企上市公司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投资者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相对负面;此外,较之征求意见稿,退市新规正式版发布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结论显示,退市新规的正式颁布优化市场环境,高质量公司更加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红利,为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霞  
2014年证监会修订新退市制度,完善了上市公司退市指标体系,尤其是财务性退市标准包含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审计意见等四项指标,事实上已于2012年开始实施。以四项财务性退市标准的实施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变量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法进行验证,发现新退市制度实施之后,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审计意见均显著改善;净资产为负数、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以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则有所减少;审计意见与净利润和净资产两项退市标准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增退市标准产生了经济后果,新退市制度具有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云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是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众多规模大、效益好的公司千方百计地寻求上市却未能如愿的同时,有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却因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长期业绩不佳,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等诸多原因而退市。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31家退市公司为例,分析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从多个方面提出管理对策,以防范和控制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艺馨  
本文在近期发布的《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的背景下,以1998—2010年因为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的ST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样本公司在退市前三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这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退市前三年的价值相关性呈相反的变动趋势。在退市前一年,资产负债表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而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显著降低;同时,在退市前的第二年,资产负债表的价值相关性达到了三年来的最低值,而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达到了三年来的最高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念念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建立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标志。退市机制虽然已在中国实施 ,但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 :细化退市标准 ,建立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建立股本保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