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1)
- 2023(11514)
- 2022(10108)
- 2021(9366)
- 2020(7854)
- 2019(18241)
- 2018(18280)
- 2017(36007)
- 2016(19309)
- 2015(21732)
- 2014(21872)
- 2013(21912)
- 2012(20108)
- 2011(18120)
- 2010(18238)
- 2009(17024)
- 2008(16025)
- 2007(13928)
- 2006(12473)
- 2005(11058)
- 学科
- 济(97322)
- 经济(97241)
- 管理(54071)
- 业(50011)
- 企(40975)
- 企业(40975)
- 方法(38537)
- 数学(33685)
- 数学方法(33377)
- 地方(23067)
- 中国(20783)
- 农(20711)
- 学(19603)
- 财(18685)
- 业经(18681)
- 农业(14540)
- 地方经济(14347)
- 贸(13889)
- 贸易(13881)
- 制(13805)
- 和(13345)
- 易(13345)
- 环境(13299)
- 理论(12869)
- 融(12080)
- 金融(12079)
- 银(11766)
- 银行(11729)
- 务(11475)
- 财务(11415)
- 机构
- 大学(277622)
- 学院(275759)
- 济(118900)
- 经济(116465)
- 管理(111195)
- 理学(96206)
- 理学院(95151)
- 研究(94341)
- 管理学(93682)
- 管理学院(93184)
- 中国(71197)
- 京(58646)
- 科学(57077)
- 财(51761)
- 所(47007)
- 研究所(42772)
- 中心(42543)
- 农(41880)
- 财经(41799)
- 江(40149)
- 业大(39459)
- 经(37885)
- 北京(37216)
- 经济学(36317)
- 范(35614)
- 师范(35335)
- 州(35222)
- 院(34056)
- 经济学院(32429)
- 农业(32393)
- 基金
- 项目(187545)
- 科学(147285)
- 研究(138011)
- 基金(136485)
- 家(117845)
- 国家(116887)
- 科学基金(100711)
- 社会(87555)
- 社会科(82985)
- 社会科学(82960)
- 基金项目(72845)
- 省(72731)
- 自然(64981)
- 自然科(63425)
- 自然科学(63413)
- 自然科学基金(62264)
- 教育(61995)
- 划(60567)
- 资助(56634)
- 编号(56004)
- 成果(45262)
- 重点(41305)
- 部(41273)
- 发(40575)
- 创(38415)
- 课题(38039)
- 创新(35827)
- 国家社会(35713)
- 教育部(35651)
- 科研(35506)
- 期刊
- 济(135048)
- 经济(135048)
- 研究(87333)
- 中国(48320)
- 学报(41265)
- 管理(41171)
- 科学(38676)
- 财(38353)
- 农(37717)
- 大学(31158)
- 学学(29456)
- 融(27960)
- 金融(27960)
- 教育(26564)
- 农业(25599)
- 技术(24135)
- 经济研究(22132)
- 财经(20876)
- 业经(19848)
- 经(17738)
- 问题(17207)
- 技术经济(15187)
- 理论(14886)
- 图书(14116)
- 实践(13459)
- 践(13459)
- 现代(12799)
- 科技(12654)
- 业(12397)
- 商业(11952)
共检索到409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波
一、1990年以来GDP与贷款增长概况1.1990年以来衢州市GDP增长情况1990年以来,衢州经济规模不断扩张,GDP由1990年的36.81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68.18亿元,年均增长11.3%(可比价、下同)。从衢州GDP增长的轨迹分析,呈现以下几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1990年-1998年),衢州经济增长极不稳定,起伏波动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市场化改革不仅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通过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与利用率,并同时优化资本积累与劳动供给的结构,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测算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平均潜在增速将仅有6.2%,难以达到6.5%的增长目标。但如果深化市场化改革以促进增长动力转换,"十三五"期间的平均潜在增速可提高至7%左右。因此,政府应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以保证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经济增长动力 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清容 胡鞍钢
1980~2003年,日本向中国提供了累计达3.3万亿日元的贷款,占所有双边贷款总和的比重约50~60%,是中国最大也最重要的援助提供国。这些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以发展经济学的援助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计量模型,利用1980年以来的数据,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个尝试性的评价。我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年前,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在1990年之后的作用则积极显著,这表明不同的政策环境与援助性贷款的相互作用导致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援助 日元贷款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浩
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加是次贷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运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数据分析发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影响是存在区别的:在危机爆发和深化的阶段(2007—2010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速下行都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并且在统计检验上都是显著的;在后危机时代(2011—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行并没有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速下行则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有比较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在危机爆发和深化的阶段(2007—2010年)还是在后危机时代(2011—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韩爱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登四 毛晓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量研究对经济金融两者在宏观层面的相关性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然而,从微观层面看,信贷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多大促进作用,目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衢州市为考察对象,对衢州市1987-2007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桐庐县支行课题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史焕平 李泽成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影子银行增长率、M2增速及经济增长率的MS-VAR模型并选取1990~2014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区制下,区制2中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要大于区制1中的作用效果,即货币扩张时,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减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而在货币紧缩时,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加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亚轩
像许多其他经济理论一样,诸多的汇率理论模型告诉我们,经济增速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当前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理由之一是,中国经济仍存在明显的下行压力,在经济触底之前,人民币汇率都将持续走弱。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汇率也和股市一样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走强,汇率升值;经济转差,汇率贬值。但从理论和实际上看,经济增速和汇率的这种关系稳定吗?人民币汇率走势严格依赖经济增速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严先溥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4%,第二季度增长7.5%,第三季度增长7.3%。引人关注的是,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创下了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对此,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和视角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保持平常心,适应新常态。只要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没有突破上下限,只要经济稳中有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汉飞 李宏瑾
经济增长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通货膨胀、银行贷款的违约均是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经济增长的不良贷款效应讲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该效应的存在源于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而生,其中不良贷款是社会冒险性创新的成本之一,而冒险性创新带来的宏观经济收益就是经济增长。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利用142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密切的正向(因果)关系。同时,同样增长水平的国家,有的国家不良贷款率高而有的低,存在不良贷款效应异常分野的现象。本文阐释了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与不良贷款效应的关系,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制度质量的好坏对不良贷款率的高低有十分重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传统观点认为,高不良贷款率往往伴随着低经济增长或经济危机。但是,本文认为微观金融中的"高收益高风险"命题在宏观层面同样成立,而且制度因素对风险分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66个经济体的截面数据经验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正向(因果)关系,制度的完善则对降低不良贷款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理解我国高增长时期的金融风险和不良贷款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不良贷款 经济增长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