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4)
- 2023(11277)
- 2022(10100)
- 2021(9472)
- 2020(7998)
- 2019(18756)
- 2018(18531)
- 2017(35615)
- 2016(19715)
- 2015(22056)
- 2014(21924)
- 2013(21976)
- 2012(20223)
- 2011(18234)
- 2010(18063)
- 2009(16227)
- 2008(15559)
- 2007(13469)
- 2006(11807)
- 2005(10401)
- 学科
- 济(74751)
- 经济(74664)
- 管理(52809)
- 业(49694)
- 企(41332)
- 企业(41332)
- 方法(36411)
- 数学(31592)
- 数学方法(31222)
- 学(20683)
- 农(19660)
- 财(18759)
- 中国(18673)
- 贸(18258)
- 贸易(18253)
- 易(17854)
- 业经(15889)
- 地方(15037)
- 农业(13011)
- 理论(12791)
- 出(12576)
- 和(12491)
- 制(12211)
- 环境(11947)
- 技术(11880)
- 务(11059)
- 财务(10997)
- 财务管理(10973)
- 教育(10373)
- 企业财务(10359)
- 机构
- 大学(279404)
- 学院(274813)
- 管理(107558)
- 济(104135)
- 经济(101744)
- 研究(97963)
- 理学(93758)
- 理学院(92708)
- 管理学(90902)
- 管理学院(90465)
- 中国(70374)
- 科学(65837)
- 京(60728)
- 农(54077)
- 所(51598)
- 研究所(47698)
- 业大(47456)
- 财(45740)
- 农业(43518)
- 中心(43118)
- 江(40213)
- 北京(38132)
- 财经(37062)
- 院(36215)
- 范(35915)
- 师范(35334)
- 经(33868)
- 州(32083)
- 技术(30947)
- 经济学(30432)
- 基金
- 项目(197073)
- 科学(152151)
- 基金(141851)
- 研究(137385)
- 家(127310)
- 国家(126313)
- 科学基金(105833)
- 社会(83184)
- 社会科(78703)
- 社会科学(78680)
- 省(77265)
- 基金项目(75648)
- 自然(72610)
- 自然科(70862)
- 自然科学(70835)
- 自然科学基金(69550)
- 划(66682)
- 教育(62269)
- 资助(59809)
- 编号(55025)
- 重点(45007)
- 成果(43958)
- 部(42946)
- 发(42092)
- 创(40799)
- 计划(39161)
- 科研(38982)
- 课题(38215)
- 创新(38142)
- 大学(35945)
- 期刊
- 济(110534)
- 经济(110534)
- 研究(78573)
- 学报(53491)
- 中国(52201)
- 农(47104)
- 科学(46313)
- 管理(38721)
- 大学(38212)
- 学学(35951)
- 农业(33487)
- 财(32778)
- 教育(29668)
- 技术(22739)
- 融(19477)
- 金融(19477)
- 经济研究(17602)
- 业经(17509)
- 业(17422)
- 财经(17105)
- 图书(16361)
- 问题(14684)
- 经(14471)
- 业大(14364)
- 科技(14292)
- 理论(13684)
- 版(13453)
- 技术经济(12935)
- 资源(12714)
- 实践(12611)
共检索到397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雄 何学军 刘利平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中不同金钱鱼规格和密度对养殖效果和氮磷利用的影响,在21个室外水泥池(5 m×3 m×1.2 m)中,开展3×2的双因素实验,即设置3种金钱鱼放养密度(1、2和3尾/m2)与2种金钱鱼规格(10.0与30.0 g/尾)组合的组为实验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不换水以及相同饲料投喂量。结果表明,与对虾单养组相比,该养殖模式可将对虾的存活率提高1.9%~13.6%,养殖总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养殖系统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4.4%~62.5%和19.4%~29.1%,显著高于单养池的26.7%和8.2%(P...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金钱鱼 综合养殖 氮磷利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鹤忠
对虾池综合养殖是根据生态平衡、物种共生互利和对物质多层次利用等生态学原理,人为地将相互有利的虾、鱼、贝、藻等多种养殖种类按一定数量关系综合在同一对虾池中进行养殖的一种生产形式。它使虾池中各生态位和营养位均有适宜的养殖对象与之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吉桥 李德尚 董双林 王克行 田相利
利用50个5.0×5.0×1.8m陆基围隔研究了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海湾扇贝和缢蛏投饵或施肥混养及鲈鱼与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混养最佳结构的生态效率、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几种综合养殖系统最佳结构下各种养殖对象对N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鲈鱼-对虾-罗非鱼(30.91%)>对虾-海湾扇贝(21.0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20.12%)>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7.81%)>对虾-缢蛏(16.93%)>单养对虾(11.52%);对P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缢蛏(16.08%)>鲈鱼-对虾-罗非鱼(12.83%)>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2.63%)>单养对虾(1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振雄 李德尚 张曼平 董双林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的30.0%~34.7%和65.1%~69.9%。在支出项目中,收获对虾占氮磷总输入百分比分别为9.06%~11.5%和3.02%~3.94%。沉积氮磷量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输入的19.4%~64.6%和21.7%~95.9%。底泥中氮磷的渗漏只占其支出的很小部分,分别占其输入的5.0%和0.5%左右。
关键词:
氮磷收支,对虾养殖池塘,围隔实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海生 原居林 刘梅 倪蒙 顾志敏
为了解接种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种植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影响,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设置空白对照组、单纯接种蛋白核小球藻、种植水蕹菜及二者联合的4个处理组,定期监测各处理组中水质理化指标、生长特性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三个处理组均能有效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的NO~-_2-N、NH~+_4-N、TN和TP,其中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处理组对NO~-_2-N的去除率达到51.27%;种植水蕹菜处理组对NO~-_2-N、NH~+_4-N和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55.19%、70.06%和74.76%;联合处理组对水体TN去除率为49.66%,去除TN效果最佳。三个处理组均能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提高其成活率,其中联合处理组效果最佳,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0.66%和27.27%,水雍菜处理组分别增加了8.14%和9.10%,蛋白核小球藻处理组分别增加了4.41%和2.28%,同时联合处理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种植水蕹菜处理组能显著增加南美白对虾CAT、GST活性和GSH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128.84%、235.39%和426.26%;联合处理组对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的SOD活性和GSH含量促进效果最佳且达到显著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52.75%和1 376.69%。综上可见,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和种植水蕹菜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南美白对虾生长及免疫活性,且以联合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王清印 张海艳
本实验设置300尾/m3、600尾/m3、1200尾/m3和1800尾/m34个养殖密度,探讨了工厂化对虾养殖池中养殖密度对氮磷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对系统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84.3%~98.3%和93.2%~97.3%,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水层输出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27.5%~36.3%和8.4%~23.9%,通过底泥沉积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30.9%~43.9%和51.5%~62.3%。结果说明,在系统氮磷的总输出中,水层输出和沉积均占到了相当的比重,相比较而言,沉积作用更为重要。养殖密度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层和提高底泥沉积的氮磷量;总氮磷的投入中有14.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士 臧维玲 戴习林 侯文杰 张煜 杨明 丁福江
在不换水、不用药条件下,在室内采用相同规格(3.50 m×7.15 m×1.20 m)水泥池和相同养殖密度300 ind/m3,分别以水位40、80、110 cm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81 d,研究不同养殖水位(水量)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养殖系统的氮、磷收支。结果表明:40 cm水位试验组成活率、单位体积水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个组单位面积水体产量两两间差异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戴杨鑫 王岩 唐金玉 李由明
选用草鱼(Ctenoparyngodon idellus)、银鲫(Carassius gibelio)、鲢(Hypop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作为本研究的混养鱼类,通过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混养鱼类组合(草鱼+鲫+鲢+鳙或鲢+鳙)和配合饲料投喂方式(投喂或不投喂)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水体化学特征的影响,实验为期155 d。结果表明,实验设计的混养鱼类组合可显著影响鱼蚌综合养殖水体的Ca2+、总碱度(Alk)、总硬度(HT)和总磷(TP)水平;投喂配合饲料可显著影响Ca2+、Alk、HT、氨氮(TA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房景辉 张继红 吴文广 毛玉泽 高亚平 蒋增杰 方建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相同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鱼苗网箱养殖密度(密度5尾/箱,鱼苗体质量约21 g),分别与不同数量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lbuhitensis,0 g,50 g,70 g,90 g)混合养殖,4个实验组分别记作C、S1、S2和S3,网箱规格为Ф60 cm×30 cm。各实验组设3个平行组,实验进行40 d。牙鲆和沙蚕在称重前均饥饿24 h,同时取5尾牙鲆和20 g沙蚕作为实验初始样品。实验期间,每天07:30和18:00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根据对照组饵料剩余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每个实验单元的投饵量基本一致,此过程中不处理残饵和粪...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聃 刘梅 房伟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池塘内套养不同密度的大规格罗氏沼虾(M.rosenbergii)的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确定最佳套养密度,本研究在中华绒螯蟹(10kg/667 m~2)-日本沼虾(15kg/667 m~2)套养池塘内每667 m~2分别投放规格为75~80只/kg的罗氏沼虾5kg(T1)、15kg(T2)和25 kg(T3),并定期监测罗氏沼虾生长情况,计算池塘氮磷收支,分析成本和收益。结果显示:T1罗氏沼虾生长速度要快于T2和T3;饲料为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T1、T2和T3氮输入的(81.99±2.14)%、(81.94±2.20)%和(81.91±2.21)%,磷输入的(85.16±2.33)%、(84.99±2.31)%和(84.85±2.40)%;水生植物是主要支出方式,分别占T1、T2和T3氮支出的(61.21±1.93)%、(56.99±2.03)%和(52.05±1.89)%,磷支出的(38.90±1.34)%、(37.72±1.36)%和(33.75±1.33)%;T1和T2的氮、磷相对和绝对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T3;T1和T2的氮、磷排污系数差异不大,均显著低于T3;T2的单位面积效益要高于T1和T3。结果表明,T2密度套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套养密度为每667 m~2投放中华绒螯蟹10 kg,日本沼虾15 kg和罗氏沼虾15 kg。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煜 曹煜成 文国樑 王善龙 李卓佳 徐武杰 胡晓娟
为探讨HACH速测法检测对虾养殖水体氮磷含量的可行性,应用HACH速测法和国标法(GB 17378.4-2007)检测对虾池塘水体NH_3-N、NO_2~--N和PO_4~(3-)含量,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及其相互关系;并研究了对虾养殖池塘水样直接过滤测定、过滤低温冻存和低温冻存过滤三种处理方法对NH_3-N、NO_2~--N和PO_4~(3-)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HACH速测法检测NH_3-N、NO_2~--N和PO_4~(3-)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检测结果与国标法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杨鑫 唐金玉 王岩 李由明
通过155 d的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方法对鱼蚌综合养殖水体水化学的影响。鱼蚌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鱼蚌比例为1.5∶1。施肥处理为施鸭粪(DM)、施化肥(CF)及结合施鸭粪和化肥(DC)。实验期间定期采样分析水化学指标。各施肥处理间透明度(SD)、溶氧(DO)、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重碳酸根离子、钙离子(Ca2+)、镁离子(Mg2+)、总碱度、总硬度、氨态氮(TAN)、硝酸态氮(NO3-N)、亚硝酸态氮(NO2-N)、活性磷(PO4-P)、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均无显著差异,但围隔CF内PO4-P/TP显著高于围隔DM,5月20日—7...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坤 胡星明 卢文轩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中进行鱼蚌综合养殖试验,以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吊养密度和深度对水质、鱼和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三角帆蚌放养模式分别为对照组0只/m~3(C)、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9只/m~3(D-6)、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18只/m~3(D-12)、水下40 cm和80 cm处双层吊养18只/m~3(S-12)。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组透明度和溶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吊养组(D-6、D-12、S-12)TN、NH~+_4-N和COD的平均含量均低于C组。各组TP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吊养三角帆蚌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其中D-12组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最高。同等三角帆蚌密度下,单层吊养(D-12)的水质化学指标、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优于双层吊养(S-12)。从改善水质、鱼蚌生长情况等指标考虑,在草鱼养殖池中,三角帆蚌最佳吊养密度和深度分别为18只/m~3和40 cm。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广 张继红 刘毅 赵云霞 张坤阳 王亮亮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在山东省青岛薛家岛海域构建了包含鱼类网箱、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和异枝麒麟菜(Eucheuma striatum)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MTA)模式,开展现场实验的同时在室内测定了马氏珠母贝的摄食生理指标和异枝麒麟菜的营养盐吸收速率,对比分析了贝藻综合养殖对网箱养殖区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点马氏珠母贝壳高及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层为0.50~0.62 m的平均壳高显著高于其他水层。实验点异枝麒麟菜的净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点,水深为0.60~0.90 m处生长速率最高;在24.45℃条件下,马氏珠母贝对颗粒有机物质的摄食率、吸收率和吸收效率均值分别为(4.13±0.77) mg/(h·ind)、(1.04±0.24) mg/(h·ind)和(25.00±2.51)%,均显著高于20.74℃;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异枝麒麟菜对N、P、Si营养盐吸收速率均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30℃。实验期间,马氏珠母贝摄食和吸收的颗粒有机物分别为778.08 g和144.47 g,异枝麒麟菜吸收的N、P、Si总量分别为8.55、1.11和9.18 g,均高于对照点。温度、养殖深度、颗粒有机物及营养盐浓度是影响马氏珠母贝和异枝麒麟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主要因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金玉 王岩 任岗 李由明
通过93 d围隔实验比较了增加摄食配合饲料的鱼(草鱼和银鲫)密度和添加EM菌对三角帆蚌、草鱼、银鲫、鲢和鳙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采用2×2实验设计,设4个处理:LF0(20尾草鱼+10尾银鲫)、LFA(20尾草鱼+10尾银鲫+EM菌)、HF0(40尾草鱼+20尾银鲫)和HFA(40尾草鱼+20尾银鲫+EM菌)。所有处理中三角帆蚌、鲢和鳙密度相同,均为每个围隔内40只蚌、8尾鲢和2尾鳙。实验期间围隔内不换水,每天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定期向LFA和HFA围隔内泼洒EM菌。结果显示,围隔内出现浮游植物超过81种,分别隶属7门、32科、73属;实验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和栅藻,后期转为微囊藻、平裂藻和腔球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2×108~8.3×108个/L;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草鱼和银鲫组(HF0和HFA)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呼吸强度较高,初级生产力较低;添加EM菌可降低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增加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在蚌鱼综合养殖中放养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不宜过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