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9)
- 2023(2299)
- 2022(2056)
- 2021(1781)
- 2020(1624)
- 2019(3554)
- 2018(3526)
- 2017(6407)
- 2016(3714)
- 2015(4299)
- 2014(4246)
- 2013(4195)
- 2012(4263)
- 2011(3903)
- 2010(4029)
- 2009(3750)
- 2008(4007)
- 2007(3618)
- 2006(3334)
- 2005(3027)
- 学科
- 济(14972)
- 经济(14945)
- 管理(9218)
- 业(8727)
- 方法(8164)
- 企(7360)
- 企业(7360)
- 学(6846)
- 数学(6791)
- 数学方法(6535)
- 财(3570)
- 农(3557)
- 理论(3240)
- 中国(3123)
- 融(2781)
- 金融(2780)
- 和(2636)
- 业经(2598)
- 银(2584)
- 策(2572)
- 银行(2567)
- 制(2479)
- 行(2459)
- 务(2428)
- 财务(2418)
- 财务管理(2411)
- 企业财务(2311)
- 农业(2308)
- 及其(2172)
- 贸(2145)
- 机构
- 大学(63922)
- 学院(61204)
- 研究(25363)
- 济(20934)
- 经济(20383)
- 管理(20373)
- 科学(19034)
- 中国(18550)
- 理学(17690)
- 理学院(17392)
- 管理学(16613)
- 管理学院(16511)
- 农(15205)
- 所(14874)
- 京(14442)
- 研究所(13972)
- 农业(12460)
- 业大(11705)
- 中心(10687)
- 财(10029)
- 江(9854)
- 院(9416)
- 北京(9052)
- 范(9023)
- 师范(8799)
- 室(8449)
- 财经(8163)
- 省(7929)
- 科学院(7755)
- 实验(7734)
- 基金
- 项目(42656)
- 科学(32904)
- 基金(31538)
- 家(29946)
- 国家(29770)
- 研究(26259)
- 科学基金(24136)
- 自然(17857)
- 自然科(17490)
- 自然科学(17481)
- 自然科学基金(17151)
- 基金项目(16003)
- 省(15872)
- 社会(15448)
- 划(14866)
- 社会科(14617)
- 社会科学(14609)
- 资助(14358)
- 教育(12144)
- 重点(10390)
- 计划(10063)
- 部(9345)
- 编号(9259)
- 科技(8926)
- 科研(8922)
- 发(8679)
- 成果(8441)
- 创(8175)
- 创新(7784)
- 专项(7673)
共检索到90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翟毓秀 于东祥
对虾饵料的水中稳定性,是衡量对虾饵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对虾的喂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饵料的饲料系数,甚至关系到对虾的正常生存。对虾饵料的水中稳定性差,会增加饵料的需要量,影响养殖对虾的效益以及养殖水质的污染,使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污染。几年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昔恩 何苹萍 黎大勇 陈田聪 陈晓汉 谢达祥 韦嫔媛 彭金霞 张彬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盐度季节下凡纳滨对虾亲虾饵料生物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差异,分析营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与亲虾繁殖性能的相关性,为实现凡纳滨对虾在广西沿海全年稳定高效繁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委托广西分析测试中心对不同盐度季节的沙蚕、鱿鱼和牡蛎等亲虾饵料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分别采用火焰发射光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脂肪酸气相色谱法测定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在低盐季节中,饵料牡蛎、鱿鱼和沙蚕中多种矿物质元素(尤其是镁、锌和硒)含量显著降低,但磷含量显著升高,过高的磷含量会抑制其他矿物元素的吸收从而抑制对虾的生长。此外,鱿鱼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仅在高盐季节达到标准,低盐季节未达到FAO/WTO的理想模式,蛋白质量较差。与此同时,3种生物饵料在低盐季节的20∶5n-3(EPA)和22∶6n-3(DHA)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与对虾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结论】低盐度季节中亲虾鲜活饵料的微量元素含量、必需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营养指标显著下降或异常变化,导致饵料营养质量降低,推测其是造成亲虾摄食生长状态和繁殖性能显著降低的重要原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柳旭东 梁萌青 张利民 王际英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比国内外4种商品微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浸泡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溶失、浸泡液中有机氮及有机磷含量的差异,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微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及其对部分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微颗粒饲料D4的沉降速度较快外,其他3种相当;前5min溶失的物质是各种微颗粒饲料总失重量的大部分;国内外微颗粒饲料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如: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较大差异;浸泡30min时,各种微颗粒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前后波动幅度小;浸泡30min时,微颗粒饲料D1浸泡液中溶解有机磷含量是最低的,而溶解有机氮含量是最高的。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商品微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差异较大,这与各种微颗粒饲料的营养...
关键词:
微颗粒饲料 水中稳定性 水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旭鹏 孟宪红 孔杰 曹宝祥 刘宁 罗坤 李伟亚
为揭示不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毒量对于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逐尾、定量人工感染实验,在确保每尾中国明对虾进食特定量WSSV毒饵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喂食含5.2×108copies、1.0×109copies、2.1×109copies WSSV的毒饵,对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389.3、323.3和187.3 h,差异极显著(P<0.01);对虾最终累计死亡率都为100%。研究表明,致死量范围内,WSSV的感染量越低,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越长。为了揭示饵料对中国明对虾抗病性能的影响,对已感染WSSV的中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硕 董双林 王芳
通过室内生长实验的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在不同盐度下摄食日本刺沙蚕及盐度 31海水中摄食日本刺沙蚕和配合饲料的碳收支。结果显示 ,盐度 5~ 35范围内 ,水温 2 5℃时 ,中国对虾的碳摄食量在盐度 13时达到最大为 61.64 (mg·g- 1·d- 1) ;而最适生长的盐度条件为 2 0 ,此时的碳利用效率最高为 2 5 .84% ,碳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 3.89%。盐度影响中国对虾碳生长的机制主要取决于摄食量和碳的转换效率。中国对虾摄食沙蚕的生长显著大于摄食配合饲料的 ,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的碳转换效率分别为摄食碳的 2 6.80 %和 13.78%。饵料对碳生长的影响机制是由碳同化率和转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生力 刘福军 冯普刚
为探讨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及饵料对卵、无节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对南美白对虾卵和无节幼体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 ,并比较幼体阶段主要脂肪酸含量及其变化。在卵脂肪中占主要比例的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DHA ,而在无节幼体中则为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EPA和DHA。在从卵到无节幼体的发育过程中 ,除EPA和DHA占总脂肪酸比例有较明显的上升外 ,其他脂肪酸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总体变化特点为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逐渐下降 ,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上升。亲虾饵料沙蚕 (Nereisspp ...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冀德伟 张敏 闫茂仓 柴雪良 胡利华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选育保种中间养成阶段(约10 ~40g/尾)的营养需求,以同一全同胞家系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体质量为(10.30±1.61)g,选择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和双齿围沙蚕(Perineresis aibuhitensis)这4种饵料进行60d的投喂试验,在对4种饵料进行营养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其对对虾生长、成活,以及消化、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4种饵料投喂下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2)人工饲料组对虾肝胰腺中消化相关的α-淀粉酶d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物饵料组(P<0.05),蛋白酶基因表达趋势同α-淀粉酶d4基因相似,双齿围沙蚕组和软颗粒饲料组的胰脂肪酶基因表达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虎斑乌贼组小核核糖核蛋白多肽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生物饵料组y~(+)L氨基酸转运载体-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3)虎斑乌贼和双齿围沙蚕的氨基酸营养评价相对较高,而配合饲料和双齿围沙蚕的脂肪组成和含量相对更优。研究发现:双齿围沙蚕的营养价值最高,软颗粒饲料最低;4种试验饵料的投喂效果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除蛋白酶基因外,其他基因表达同试验饵料的营养组成和投喂效果一致。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天时 孔杰 刘萍 张庆文 王清印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养殖密度 生长 存活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世瑞 高焕 孔杰 王如才
采用4种饵料投喂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用投喂感染的方法人工感染WSSV。测定体长、体重以及各组的攻毒存活率,实验周期15 d。ANOVA分析结果表明,投喂鲜活卤虫组体长、体重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5)。投喂卤虫成体和投喂鱼肉两组的攻毒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投喂配合饵料和蛤蜊肉两实验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5),投喂人...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饵料 人工感染 WSSV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硕 董双林 王芳
利用稳定同位素碳比率δ13 C(13 C/ 12 C)作为天然示踪物 ,对池塘养殖生态系 (室内和围隔 )中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提供的能源物质对养殖中国对虾生长的贡献比例进行研究。室内分别以δ13 C值不同的配合饲料和日本刺沙蚕喂养中国对虾 (0 .961± 0 .0 12 ) g的实验结果表明 ,虾体的δ13 C值受到食物δ13C值的影响 ;在等量 (干重 )混合喂食的情况下 ,中国对虾生长能量的 61.67%来源于投喂的沙蚕 ,而配合饲料只贡献了 38.33%。池塘围隔养殖的中国对虾虾体、有机肥 (鸡粪 )和投喂配合饲料的δ13 C值测定表明 ,以有机肥为碳源的天然饵料对中国对虾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肖广侠 孟宪红 孔杰 曹宝祥 刘宁 张庆文 罗坤 李战军
采用单胞藻(SA)、配合饵料(AF)、轮虫(BP)和卤虫幼体(BS)4种饵料,设计了SA+AF、SA+AF+BP、SA+AF+BS和SA+AF+BP+BS 4种饵料组合并用于中国对虾苗种培育,投喂SA+AF饵料的受精卵分设"碘伏"消毒及未消毒组,投喂其他饵料的受精卵均为"碘伏"消毒组。分析各期幼体成活率、P10体重及WSSV携带量,结果表明,N-Z期间,受精卵消毒与否及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的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Z-P期间,投喂BP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未投喂BP组(P<0.01);投喂SA+AF+BS的幼体在M-P期间成活率与其他饵料组差异极显著(P<0.01);投喂SA+AF+B...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亚青 王子臣 王国江
对虾夷马粪海胆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带菜、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幼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0.5×10-2~3.0×10-2cm/个·天),1.0cm幼海胆在19.0℃时生长最快,而3.6~5.0cm成海胆在16.0℃时最快。水温上升至25.0℃,5.0cm以上成海胆体重出现负生长...
关键词:
虾夷马粪海胆,摄食,生长,温度,海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善宇 简冲 王灵昭 杜云建 曹荣
水产品冻藏过程中脂质变化是引起品质劣化的重要原因,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冻藏过程脂质变化以及冰衣对脂质的影响,将其进行镀冰衣处理后在–20℃冻藏180 d,定期取样分析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总脂含量、脂质组成、酸价(acid value, 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冰衣组样品的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呈上升趋势。从冻藏30 d开始,冰衣组的解冻损失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晓玲 史成银 黄倢 张立敬
于 1996~ 1998年采用DNA斑点杂交法 ,完成了共计 836份养殖对虾 ,2 13份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对虾在每年的 4~ 10月都可检测出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 ,6月出现最高峰 ,阳性检出率达到 4 2 .6 % ;其次 ,为 7月和 5月 ,分别达 31.6 %和 2 4 .5 %。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 (包括亲虾、各期幼体、仔虾、幼虾及成虾 )均可检出WSSV ,其中以仔虾的带毒率最高 ,达 36 .4 % ,其次为糠虾幼体 ,达 34.6 %。体长范围 1.1~ 2 .0cm的仔虾阳性率最高 ,其次体长为 5 .1~ 6 .0cm的幼虾样品。检测的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增龙 陈秀 董丰收 刘新刚 徐军 郑永权
【目的】在人工氙灯光照、室内自然光照和避光培养条件下,探究呋虫胺外消旋体(Rac-呋虫胺)及其对映体(S-呋虫胺和R-呋虫胺)在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乙腈、二氯甲烷、超纯水以及β-环糊精水溶液中的手性稳定性,为大宗用量的手性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准确检测分析、药效和环境安全的正确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培养周期内分段取样,以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为手性固定相,正己烷/甲醇/乙醇(85/10/5,v/v/v)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20μL,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进行分离分...
关键词:
呋虫胺 对映体选择性 光化学降解 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