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3)
2023(5624)
2022(4891)
2021(4542)
2020(3981)
2019(9324)
2018(9304)
2017(17421)
2016(9700)
2015(10931)
2014(10748)
2013(10370)
2012(9180)
2011(8307)
2010(8619)
2009(7655)
2008(7501)
2007(6428)
2006(5697)
2005(4902)
作者
(29925)
(25029)
(24719)
(23731)
(16020)
(12040)
(11295)
(9826)
(9545)
(8849)
(8642)
(8543)
(8157)
(8108)
(7925)
(7709)
(7381)
(7379)
(7363)
(7162)
(6381)
(6324)
(6277)
(5837)
(5792)
(5706)
(5610)
(5458)
(5174)
(5013)
学科
(36984)
经济(36954)
管理(23651)
(22041)
方法(19640)
(18940)
企业(18940)
数学(17709)
数学方法(17179)
(11278)
中国(8829)
(8673)
理论(7912)
业经(7774)
(6782)
环境(6649)
地方(6624)
农业(5636)
(5635)
贸易(5629)
(5627)
(5618)
(5444)
(5396)
技术(5251)
教学(5179)
(4584)
银行(4569)
(4411)
金融(4409)
机构
学院(133873)
大学(132635)
管理(49184)
研究(47010)
(46973)
经济(45829)
理学(43122)
理学院(42584)
管理学(41162)
管理学院(40957)
科学(34203)
中国(33970)
(28117)
(28041)
(25750)
业大(24090)
研究所(24069)
农业(22524)
中心(21318)
(20407)
(20180)
技术(17697)
(17673)
(17501)
北京(17384)
师范(17109)
财经(16425)
(15992)
(15568)
(15460)
基金
项目(97166)
科学(75322)
基金(69291)
研究(64104)
(63639)
国家(63213)
科学基金(53220)
(40244)
自然(38356)
社会(37672)
自然科(37514)
自然科学(37504)
自然科学基金(36769)
基金项目(36302)
社会科(35705)
社会科学(35692)
(34493)
教育(30872)
资助(29991)
编号(25256)
重点(23382)
计划(21365)
(20942)
(20547)
(20053)
科研(19803)
成果(19421)
创新(19219)
科技(19188)
课题(18575)
期刊
(47645)
经济(47645)
研究(33231)
学报(27379)
中国(26452)
(23936)
科学(23879)
大学(19407)
学学(18597)
管理(18583)
农业(16467)
教育(16001)
(14441)
技术(13600)
(9527)
统计(8793)
(8066)
金融(8066)
(8029)
经济研究(7986)
业经(7933)
业大(7666)
资源(7296)
科技(7292)
决策(7252)
(7178)
财经(6938)
技术经济(6347)
农业大学(6236)
林业(6123)
共检索到187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建中  陆承平  
应用克氏原螯虾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感染增殖特性 ,涉及感染温度、感染途径、继发感染、半数致死量 (LD50 )、免疫保护及保存期等。结果显示 ,2 2~ 2 5℃时 ,接种WSSV的螯虾一般于 2~7d内死亡 ,温度升高对病毒增殖影响不显著 ,30~ 32℃时 ,平均死亡时间 2~ 6d ,温度降低对病毒增殖影响较显著 ,15~ 19℃时 ,接种螯虾平均 2~ 10d内死亡 ,8~ 10℃时 ,平均死亡时间 3~ 13d。感染途径分别用腹节肌肉、腹节皮下注射及口服 ,均能使螯虾感染发病 ,而浸泡方式不能使螯虾发病。细菌分离和细菌定量结果表明 ,寄生于螯虾心脏、肝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锦玉  袁军法  潘晓艺  曹铮  顾志敏  尹文林  石正丽  
The cultivation of redclaw crayfish(Cherax quadricarinatus) is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The disease of Cherax quadricarinatus w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in its culture and even caused redclaw crayfish to die.The viral disease was found in polyculture of redclaw crayfish with Penaeus vannamei.Hae...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纪荣兴  邹文政  鄢庆枇  龚三妹  叶兆弘  
为了更好地进行日本对虾抗病良种的选育,本文用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病毒粒子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和普通日本对虾,观察其死亡率,同时测定WSSV感染后0,4,24,48和96h血淋巴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注射WSSV14d内抗病子三代和普通对虾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和85%,前者的抗病保护率达82.4%;感染前前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后者,且PO,AKP和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感染后两者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一铭  顾泽茂  李莉娟  陈天圣  袁军法  
为揭示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后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运用16SrD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与人工感染WSSV的克氏原螯虾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在肠道丰度及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其优势菌群组成发生变化。对照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分别占75.42%和19.17%;感染组肠道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分别占78.14%和17.38%。利用LEfSe分析差异菌属发现,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Candidatus bacilloplasma丰度显著减少(P<0.05),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上升(P<0.05)。此外,部分潜在病原菌如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丰度在感染后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说明WSSV感染导致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提示WSSV或可通过干扰肠道稳态致病。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洪徐鹏  陆宏达  张庆华  夏思瑶  唐嘉荩  丁正峰  薛晖  唐建清  
研究了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效果。用添加0%、0.2%、0.4%、0.8%黄芪多糖的基础饲料作为药饵,投喂20 d后,对各组经PCR检测WSSV呈阴性的健康克氏原螯虾进行WSSV病毒悬液腹节背部注射攻毒试验,当添加0%黄芪多糖的阳性对照组中死亡率达到100%时,添加0.2%、0.4%、0.8%黄芪多糖实验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6.67±13.33)%、(91.11±7.70)%、(73.3...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斐  吕梦园  许梓荣  
采用投喂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肌肉的方式,对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易感性。结果发现,投喂病虾感染组螯虾的死亡率达到90%,而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PCR对试验组螯虾的肌肉进行WSSV检测,发现投喂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PCR检测结果发现,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的PCR结果均为WSSV阳性,而对照组的各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也证实,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正峰  薛晖  夏爱军  唐建清  刘丽平  刘伟杰  
2007年,在从南京采集的患病养殖克氏原螯虾样品超薄切片中发现大量类似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颗粒,结合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工回感实验及PCR检测结果确定导致此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WSSV。利用建立的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在江苏省内扬州邵伯湖、淮安白马湖、盱眙、南京禄口等多处养殖克氏原螯虾体内均检测到该病毒,且在鳃、心肌、神经、肝脏、肠道、肌肉等多处组织中被检出;未检测到另外两种常见对虾病毒: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素红  张天时  孟宪红  孔杰  
一个包括42个全同胞家系的中国对虾选育群体,荧光标记后每个家系各取40尾健康个体混养,自然发病并确认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 SSV)。发病1周后将所有个体取出,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并对活体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进行W SSV检测。对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家系的存活率在60%以上,7个家系的存活率在20%以下;存活率与第一次扩增阳性率、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不显著负相关。第一次扩增阳性率与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两次扩增的阳性率分析得出:青岛野生群体内自交产生的一个家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王秀华  杨冰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对虾后,最典型的免疫反应是对虾开放循环系统的血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血淋巴凝结功能下降,感染部位聚集了大量的血淋巴细胞,且以颗粒细胞为主。WSSV可感染对虾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其中小颗粒细胞感染率高、感染速率快,感染后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可增加到50%;血淋巴中的总糖、总碳水化合物、总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自然状态下广泛存在WSSV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的存在会导致存在免疫反应情况下的感染复发,并且有助于病毒的传播;不同WSSV感染状态下过氧化物(POD)差异显著,其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洪玉  张天时  孔杰  罗坤  常亚青  
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投喂配合饲料、蚯蚓、蛤蜊、蝇蛆等四种饵料,利用生长和抗病性指标综合评价蚯蚓和蝇蛆作为中国对虾饵料的可行性。生长实验前测定每个实验组的初始体长和体重,养殖40 d后再次测定生长指标,之后,分别投喂不同毒饵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投喂4种饵料后,蛤蜊组生长最快,其次是蚯蚓,再次是蝇蛆,最后是配合饲料,各组之间对虾体长增长差异显著(P<0.05),体重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线性固定模型分析不同饵料及不同病毒量感染下对中国对虾存活率的影响,其中蚯蚓组存活率最高,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低,并且蚯蚓组存活率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建中  陆承平  
从江苏射阳某对虾养殖场采集患白斑综合征的病死对虾 ,以对虾组织匀浆液接种克氏原螯虾并传至 2代 ,结果螯虾全部发病死亡。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对虾和 2代螯虾 ,均为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阳性 ,将此WSSV命名为射阳株。进一步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射阳株在肌注和口服感染螯虾体内的动态分布 ,并与青岛株的动态分布相比较。口服和肌注螯虾在感染后 12h ,病毒首先在血淋巴中检出 ,然后减少 ,36h后又明显检出 ,并增加至高峰然后减少 ;肠上皮、心脏、肌肉中的病毒在口服和肌注感染后 36h同时出现并呈总体递增分布 ;此外 ,病毒在胃上皮、真皮和结缔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洪徐鹏1  2  陆宏达1  3  张庆华1  2  夏思瑶1  唐嘉草4  丁正峰5  薛晖5  唐建清5  
关键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有声  战文斌  程顺峰  王世表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囊膜蛋白在提纯的过程中易脱落,用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不易获得完整的病毒粒子,对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加以改进后,可以获得大量完整的病毒粒子。用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中国对虾鳃制备WSSV粗提液,感染螯虾(Cambarus proclarkii),选取25%的蔗糖溶液用作病虾鳃的匀浆液,然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取各带负染后电镜观察,大量完整的病毒位于46%~52%蔗糖梯度之间,病毒粒子末端带有很长的尾;而病毒裸露的核衣壳位于40%~46%蔗糖梯度之间;在57%~62%之间观察到较多完整病毒粒子和少量细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病毒提纯方法较好,可得到大量完整的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战军  孟宪红  孔杰  单从文  罗坤  栾生  常亚青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能否产生类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健康的中国对虾接种经不同辐照强度γ射线灭活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wpot wyndrome virus,WSSV),连续投喂接种20 d后,对其存活个体进行抗WSSV性能测试,检验其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至216 h实验组(射线辐照剂量分别为5 kGy、10 kGy、15 kGy和20 kGy)存活率分别为45.5%、54.2%、68%和65.4%,存活对虾的病毒携带量分别为(14.0±11.9)、(14.1±4.3)、(24.5±15.0)和(15.1±7.8)copies/ng DN...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何培民  郭媛媛  贾晓会  施定基  庄旻敏  何玲  贾睿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文主要介绍wssv基因组以及结构蛋白、对虾wssv免疫机制、对虾wssv疫苗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中wssv防治措施,认为对虾wssv疫苗将是今后对虾大规模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