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0)
2023(10557)
2022(9657)
2021(9174)
2020(7881)
2019(18097)
2018(18131)
2017(34610)
2016(19357)
2015(21759)
2014(21900)
2013(21594)
2012(19912)
2011(17762)
2010(17644)
2009(16153)
2008(16141)
2007(14056)
2006(12313)
2005(10444)
作者
(58164)
(47977)
(47971)
(45484)
(30735)
(23395)
(21726)
(19099)
(18254)
(17219)
(16800)
(16161)
(15310)
(15177)
(14970)
(14862)
(14641)
(14415)
(13881)
(13739)
(12241)
(11833)
(11687)
(10955)
(10924)
(10786)
(10742)
(10544)
(9699)
(9695)
学科
(71633)
经济(71552)
管理(56149)
(51859)
(44837)
企业(44837)
方法(35171)
数学(29309)
数学方法(28876)
(19669)
(19214)
(18250)
中国(16971)
业经(16103)
地方(14237)
理论(13960)
(13918)
财务(13852)
财务管理(13823)
企业财务(13106)
(12676)
(12309)
(12303)
贸易(12302)
农业(12262)
(11914)
环境(11246)
技术(11083)
(10570)
教育(10168)
机构
大学(272864)
学院(271491)
管理(107081)
(95328)
经济(92884)
理学(92784)
理学院(91694)
研究(90740)
管理学(89808)
管理学院(89346)
中国(66243)
科学(62147)
(59318)
(48363)
(47337)
业大(44738)
(44628)
研究所(43546)
中心(40867)
(39573)
农业(38363)
北京(37658)
(37162)
师范(36659)
财经(36006)
(33350)
(32786)
(32601)
技术(30695)
师范大学(29625)
基金
项目(189780)
科学(146434)
基金(135482)
研究(133477)
(120313)
国家(119319)
科学基金(100880)
社会(80014)
社会科(75590)
社会科学(75569)
(75241)
基金项目(73292)
自然(69306)
自然科(67657)
自然科学(67638)
自然科学基金(66391)
(63730)
教育(60827)
资助(57112)
编号(54250)
成果(43867)
重点(42509)
(40363)
(39813)
(38631)
课题(37366)
科研(37186)
计划(36652)
创新(35994)
大学(34784)
期刊
(105322)
经济(105322)
研究(74400)
学报(50836)
中国(48502)
科学(44481)
(43080)
管理(38396)
大学(36959)
学学(34905)
(34191)
农业(30390)
教育(29598)
技术(22559)
(19183)
金融(19183)
业经(17453)
财经(16663)
(15847)
图书(15754)
经济研究(15435)
科技(14251)
(14072)
(14037)
理论(13769)
问题(13477)
业大(13389)
实践(12900)
(12900)
林业(12452)
共检索到388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静  李德尚  董双林  
于1998年6~9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通过搅底、接种光合细菌、接种硅藻和充气 4种水质调控措施,研究了虾池中浮游物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浮游物中无机部分占 49.1%~ 64.1%,有机部分占 35.9%~ 50.9%,有机颗粒( POM)中,颗粒腐质: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0.60:0.24:0.11: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浮游物及其各组分的干重都有所增加,但各组分的百分比变化较大;搅底和接种硅藻2组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但颗粒腐质的百分比减少;充气和搅底使围隔中无机颗粒含量增加,透明度降低;光合细菌对水体中浮游物的影响较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阎喜武  何志辉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辽宁省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整个养殖期间(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为(5.45±2.36)gO2/(m2·d),日P/B系数为2.39(0.67~6.66),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为0.78(0.24~2.18)%,浮游植物毛产量到虾产量的转化效率为7.41%;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太阳有效辐射量是决定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小的主要因子。磷是虾池营养盐的第一限制因子,氮是第二限制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陈素文  
为了探索混养罗非鱼对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在对虾养殖场选取一口池塘,设置24个围隔进行凡纳滨对虾与吉丽罗非鱼混养实验。实验分为6组(A、B、C、D、E、F组),F组为对照组不放养罗非鱼。对养殖水体相关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养殖期间DO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围隔亚硝氮和氨氮的含量养殖前期接近,养殖后期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实验C、D组显著低于A、B、E组和对照F组(P<0.05);COD和TOC含量对照组均小于实验组,实验组中养殖后期A、B组含量大于C、D、E组;TN、TP的增加量为A组最高,F组最低,实验组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旭娜  江敏  钟锐  缪一恒  吴涵长  余苗苗  吴丹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16年4月至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水质及浮游植物的监测,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113种浮游植物(包含20个未定种),分别属于7个门、59个属别,从种的数量上来看,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18种(含3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一批次共鉴定出10种(含1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二批次共鉴定出14种(含2未定种)优势种,养殖初期优势种为硅藻门,之后是绿藻门,最终以蓝藻门为优势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可知,绿藻门主要受pH、无机氮的影响(包括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蓝藻门主要受磷含量的影响(总磷和活性磷),硅藻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温度、pH以及氮磷含量的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汇娟  谢平  
试验采用2.5 m×2.5 m围隔,共设置4个试验鱼密度:0、116、176、和316 g/m2,研究了不同密度的鲢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无鱼围隔中有大量个体较大的透明溞(Daphnia galeata)产生,并且在无鱼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最低,透明度显著的高于其他的围隔。与其它类似的围隔试验所不同的是:在无鱼围隔中没有蓝藻水华的发生。在有鱼围隔中,浮游甲壳动物始终由个体较小的微型裸腹溞占优势。并且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鲢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在不同鲢密度的围隔中比较相似,与无鱼围隔相比,绿藻和裸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低,蓝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静  李德尚  董双林  
于 1 998年 7~ 9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 ,研究了对虾与罗非鱼在五种放养密度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 :可能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 ,二者数量的消长在大多数围隔都呈负相关 ;纤毛虫的数量与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呈负相关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 ,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 ,而浮游动物却有所增加 ,前者的优势类群由硅藻变为甲藻、蓝藻和隐藻 ,后者的种类组成中镖水蚤数量减少而剑水蚤、无节幼体、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小型种类有所增加 ;纤毛虫在高密度围隔中大量繁殖 ,说明水质已逐渐恶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肖雪艳  刘毅  牛鹏丽  陈欣  冯志华  王晓敏  江涛  
于2015年秋季在桑沟湾开展围隔实验,研究了60 h内高容量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养殖对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浮游植物群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在60 h内能够显著改变水体中的溶解氧(DO)和溶解态无机氮(DIN)浓度,同时能够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种群丰度和组成特征。从各实验组来看,12 h后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实验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空白实验组。虾夷扇贝对水体中4种硅藻优势种[包括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双菱藻(Surirell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p.)、针杆藻(Synedra spp.)]的滤除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性,即对柔弱拟菱形藻和双菱形藻有较大的滤除效应,但菱形藻和针杆藻却影响不大。基于水体中光合色素变化特征也揭示了虾夷扇贝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性摄食效应,即虾夷扇贝能够显著滤除水体中的岩藻黄素(fucoxanthin, 硅藻特征色素)、别藻黄素(alloxanthin, 隐藻特征色素)。与此相反,青绿藻素(prasinoxanthin, 微微型藻类的特征色素)在48 h后,虾夷扇贝实验组显著高于空白实验组和大型藻实验组,说明龙须菜养殖对微微型青绿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树林  邢克智  陈斌  
选择重碳酸盐型盐碱南美白对虾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浮游植物与水体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虾池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相关的理化因子有水温、透明度、总碱度、化学耗氧量、氨氮和总磷,其中,水温、总碱度、化学耗氧量和氨氮呈显著正相关,透明度和总磷呈显著负相关,水温、透明度、总碱度、化学耗氧量、氨氮和总磷是影响虾池浮游植物高密度发生的重要理化因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孝竹  曹煜成  李卓佳  文国樑  李奕雯  
2008年7月1~15日,在广东省红海湾对虾养殖区域选取3口养殖84~98 d的高位池,对养殖水体浮游微藻和常规水质因子进行每天1次采样分析。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25种,其中绿藻10种,硅藻两种,甲藻7种,裸藻4种,蓝藻1种,金藻1种。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介于5.13×108~4.01×109ind/L,生物量为42.92~181.73 mg/L,数量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1~1.30,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2.27。优势种主要是蛋白核小球藻和绿色颤藻,二者的优势度之和高达90%,控制着浮游微藻总数量的变动趋势。从各门藻类生物量对总生物量贡献多少来看,对虾高位池养殖后期是以蓝藻门、绿藻门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永健  韦玮  钱鲁闽  
采用围隔设置单养虾(S)、单养藻(A)、虾藻混养(SA)、虾鱼藻混养(SFA)4种不同养殖模式,探讨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对围隔高密度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净化和水质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养殖菊花江蓠的围隔水体中有更高的DO水平和较低的营养盐水平,说明对养殖水体的环境因子和营养盐都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水体中弧菌密度也较低,养殖环境稳定性好,使得养殖的对虾生长快,成活率高。与S相比,SA中的对虾成活率提高了32%。本实验对于采用搭配大型海藻进行养殖污染的净化与水质调控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璠  江敏  吴昊  唐燕  习文双  叶军强  于忠利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周边水体的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对上海市奉贤区某凡纳滨对虾养殖场的养殖池塘和外河道进行了采样检测,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养殖池塘及外河道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池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共检测出了7门67属(绿藻门属数占51%),其中优势属有5门28属,硅藻门中的小环藻属为最常见优势属(F=1.0);总平均密度为1.09×10~(7)ind/L,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的平均密度占47%、30%和11%;相关性分析表明,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呈极显著正相关。外河道在整个采样周期内共检出7门56属(绿藻门属数占46%),其中优势属有6门26属,隐藻属和小环藻属为主要优势属;总平均密度为1.18×10~(5)ind/L,其中隐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的平均密度占46%、27%和13%;外河道的浮游植物结构主要受菌落总数和轮虫的影响。相较于外河道,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大且属类多,并在9-10月大量爆发微囊藻属,对对虾养殖造成了威胁,因此应密切关注总氮、总磷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人工干预下的对虾养殖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存在结构差异。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查广才  麦雄伟  周昌清  何建国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张汉华  李卓佳  余招龙  
于2010年8-10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鸡打港实验探讨了对虾-罗非鱼网箱混养池塘养殖期间水体中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的动态变化及POM含量对罗非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池塘总颗粒悬浮物量(TPM)为(83.1±34.1)mg/L,变动于35.0~153.8 mg/L之间;颗粒无机物(PIM)含量为(34.3±11.8)mg/L,变化于19.0~54.0 mg/L之间,占总颗粒悬浮物的41.28%;浮游生物干重(PZ)波动在2.43~22.477 mg/L之间,平均值为(9.631±5.911)mg/L,其中浮游植物干重(DWP)为(8.987±5.983)m...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毛梦哲  李晓莉  陶玲  高毛林  李谷  
为探讨短期内Nualgi营养素对池塘水质和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池塘中的不透水有底帆布围隔内共设计了4个试验组,依次分别添加Nualgi营养素(M1组)、补充硅藻藻种(M2组)、同时添加Nualgi营养素并补充硅藻藻种(M3组)、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C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的pH值、DO、TN、Tp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Nualgi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ip的含量,M1组和M3组的ip显著低于M2组和C组;M1组、M2组和M3组中的NH_4~+-N、NO_2~--N和CODMN含量显著低于C组,表明Nualgi和硅藻藻种都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NH_4~+-N、NO_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吉桥  李德尚  董双林  王克行  田相利  
利用50个5.0×5.0×1.8m陆基围隔研究了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海湾扇贝和缢蛏投饵或施肥混养及鲈鱼与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混养最佳结构的生态效率、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几种综合养殖系统最佳结构下各种养殖对象对N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鲈鱼-对虾-罗非鱼(30.91%)>对虾-海湾扇贝(21.0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20.12%)>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7.81%)>对虾-缢蛏(16.93%)>单养对虾(11.52%);对P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缢蛏(16.08%)>鲈鱼-对虾-罗非鱼(12.83%)>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2.63%)>单养对虾(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