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8)
2023(3654)
2022(3135)
2021(3020)
2020(2598)
2019(5666)
2018(5745)
2017(9856)
2016(5604)
2015(6404)
2014(6497)
2013(6254)
2012(6316)
2011(5734)
2010(6061)
2009(5685)
2008(6100)
2007(5713)
2006(5288)
2005(4760)
作者
(20795)
(17737)
(17379)
(16589)
(11413)
(8575)
(7805)
(6870)
(6774)
(6418)
(6178)
(6072)
(5929)
(5788)
(5719)
(5370)
(5346)
(5306)
(5209)
(5185)
(4642)
(4575)
(4335)
(4117)
(4107)
(4061)
(3948)
(3917)
(3725)
(3667)
学科
(20487)
经济(20444)
管理(16712)
(14258)
(12076)
企业(12076)
(9052)
方法(8630)
数学(6740)
数学方法(6524)
(5842)
中国(5474)
理论(5252)
(5235)
业经(4650)
(4481)
农业(3809)
(3758)
贸易(3755)
(3620)
(3597)
地方(3461)
(3450)
(3444)
金融(3443)
银行(3418)
技术(3397)
教育(3346)
(3304)
(3275)
机构
大学(94357)
学院(90805)
研究(35663)
管理(29369)
(29258)
经济(28446)
科学(26572)
中国(26489)
理学(25013)
理学院(24576)
管理学(23595)
管理学院(23458)
(22239)
(21079)
(20750)
研究所(19174)
农业(18133)
业大(16943)
中心(15625)
(15514)
(14628)
(14010)
师范(13590)
北京(13150)
(12935)
(12422)
(11891)
(11876)
技术(11509)
农业大学(11425)
基金
项目(60450)
科学(45740)
基金(43158)
(40795)
国家(40479)
研究(38451)
科学基金(32548)
自然(23765)
(23400)
自然科(23255)
自然科学(23241)
自然科学基金(22832)
基金项目(22659)
社会(22141)
(20974)
社会科(20692)
社会科学(20684)
教育(18644)
资助(18440)
重点(14748)
编号(13947)
计划(13536)
(12913)
成果(12749)
(12417)
科技(12287)
科研(12079)
(11889)
大学(11559)
创新(11232)
期刊
(35978)
经济(35978)
研究(25185)
学报(22858)
中国(20524)
(19874)
科学(19052)
大学(16105)
学学(15227)
管理(13835)
农业(13549)
教育(11848)
(11442)
技术(9123)
(7026)
(6892)
金融(6892)
业大(6748)
(6661)
财经(6002)
农业大学(5686)
(5190)
业经(4960)
经济研究(4952)
图书(4830)
科技(4648)
问题(4424)
资源(4372)
技术经济(4136)
世界(4081)
共检索到141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振雄  张曼平  李德尚  董双林  
1997年6~10月,以乙炔还原法进行了不同放养模式下对虾养殖实验中生物固氮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围隔中,对虾单养(Y-4)和对虾+海湾扇贝(Y-5)的固氮作用较高,均值分别为2.62μgN/(L·hr)和2.65μgN/(L·hr);对虾+罗非鱼+缢蛏(T-5)的最低,为1.53μgN/(L·hr),对虾+缢蛏(Y-6)和对虾+罗非鱼(Y-7)的分别为2.30μgN/(L·hr)和1.89μgN/(L·hr)。各围隔中固氮速率较高与水体有效氮含量较低及有效氮磷比值不高有关。水层固氮蓝藻主要为蓝球藻(Chrococus)和念珠藻(Nostoc)。估算各围隔实验期间固氮作用输入分别为Y-4∶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振雄  张曼平  李德尚  赵丽英  董双林  
侧重应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原位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 ,并提出了应用医用注射器作为原位培养容器和对培养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进行了校正的改进措施。列出了应用该改进方法测得的、不同对虾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速率为 0 .89~ 3.90 μg (L·h) ,最后还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包括注射器的透光度和容积大小、试验空白和气相色谱测定条件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林用  张庆玉  甘炳成  
本文阐述了水稻和小麦根际的联合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和联合固氮量。通常认为,15N示踪法是最有效的直接测定生物固氮量的方法。每季水稻根际固氮量为10kg/ha。联合固氮作用可为小麦提供所需总氮的10% 左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国才  李德尚  董双林  陈兆波  
1997年 6~ 9月在山东省黄海水产集团养虾场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对虾养殖生态系细菌的碳代谢。结果表明 :(1)浮游细菌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的分解量 (μgC/L·d)平均分别为 34 9± 167、180± 86及 52 9± 2 53。呼吸量占浮游生物群落呼吸量的 4 0 %。 (2 )底泥细菌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的分解量 (mgC/m2 ·d)平均分别为 168.0 7、72 .2 7及 2 4 0 .34。呼吸量与泥温、底泥细菌生物量及底泥有机碳浓度均有显著相关性。定数底泥细菌的呼吸量与底泥细菌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 ,表明虾池底泥细菌代谢可能受有效基质不足的限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振雄  李德尚  张曼平  董双林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的30.0%~34.7%和65.1%~69.9%。在支出项目中,收获对虾占氮磷总输入百分比分别为9.06%~11.5%和3.02%~3.94%。沉积氮磷量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输入的19.4%~64.6%和21.7%~95.9%。底泥中氮磷的渗漏只占其支出的很小部分,分别占其输入的5.0%和0.5%左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雄祺  谢媚  陈偿  管云雁  方建相  云龙  
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中分离出具有高效氨氮及亚硝态氮去除功能的菌株Y2,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进一步通过生长实验进行温度、酸碱度、盐度的培养条件优化,利用抗生素药敏实验筛选菌株特定抗性;通过卤虫浸泡感染的方法检测麦氏交替单胞菌Y2的安全性,并测定海水培养液OD_(600)及含氮无机污染物的浓度,探究菌株Y2生长与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28d对虾养殖试验,监测水质、生物絮团形成量、致病菌数量及对虾成活率生长速率,进一步阐明菌株在实际养殖中的功效。结果表明,该菌株Y2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有抗性;对卤虫的48 h半致死浓度高于1.9×10~8 cfu/mL,显著高于哈氏弧菌(10~2 cfu/mL)。此外,该菌具有持续去除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的功能。在养殖实验中能抑制潜在病原菌弧菌生长、提高对虾存活率及生长率,并且能在水体中稳定存活较长时间。综上所述,菌株Y2是养殖用益生菌制剂的优良备选菌株,可作为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调节水质的关键菌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王清印  张海艳  
本实验设置300尾/m3、600尾/m3、1200尾/m3和1800尾/m34个养殖密度,探讨了工厂化对虾养殖池中养殖密度对氮磷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对系统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84.3%~98.3%和93.2%~97.3%,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水层输出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27.5%~36.3%和8.4%~23.9%,通过底泥沉积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30.9%~43.9%和51.5%~62.3%。结果说明,在系统氮磷的总输出中,水层输出和沉积均占到了相当的比重,相比较而言,沉积作用更为重要。养殖密度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层和提高底泥沉积的氮磷量;总氮磷的投入中有14.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士  臧维玲  戴习林  侯文杰  张煜  杨明  丁福江  
在不换水、不用药条件下,在室内采用相同规格(3.50 m×7.15 m×1.20 m)水泥池和相同养殖密度300 ind/m3,分别以水位40、80、110 cm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81 d,研究不同养殖水位(水量)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养殖系统的氮、磷收支。结果表明:40 cm水位试验组成活率、单位体积水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个组单位面积水体产量两两间差异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煜  曹煜成  文国樑  王善龙  李卓佳  徐武杰  胡晓娟  
为探讨HACH速测法检测对虾养殖水体氮磷含量的可行性,应用HACH速测法和国标法(GB 17378.4-2007)检测对虾池塘水体NH_3-N、NO_2~--N和PO_4~(3-)含量,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及其相互关系;并研究了对虾养殖池塘水样直接过滤测定、过滤低温冻存和低温冻存过滤三种处理方法对NH_3-N、NO_2~--N和PO_4~(3-)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HACH速测法检测NH_3-N、NO_2~--N和PO_4~(3-)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检测结果与国标法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雄  何学军  刘利平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中不同金钱鱼规格和密度对养殖效果和氮磷利用的影响,在21个室外水泥池(5 m×3 m×1.2 m)中,开展3×2的双因素实验,即设置3种金钱鱼放养密度(1、2和3尾/m2)与2种金钱鱼规格(10.0与30.0 g/尾)组合的组为实验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不换水以及相同饲料投喂量。结果表明,与对虾单养组相比,该养殖模式可将对虾的存活率提高1.9%~13.6%,养殖总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养殖系统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4.4%~62.5%和19.4%~29.1%,显著高于单养池的26.7%和8.2%(P...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樊佳  林文和  郭子玮  董文捷  李蕊晗  耿含  汪红  
采用直接分离法和梯度稀释法分离固氮菌,利用该中心改良的染色方法观察固氮菌的荚膜。通过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分离技术和荚膜染色方法,并认识固氮球菌的形态特征,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飞  李小龙  赵强忠  赵谋明  
监测并分析了单独或组合加入光合细菌、益生菌(酵母与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后,对虾养殖池凌晨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变化。试验分为6组,即3个单独添加组(益生菌组、芽孢杆菌组、光合细菌组)和3个组合添加组(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组、益生菌与芽孢杆菌组、光合细菌与益生菌组)。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制剂后,益生菌组、芽孢杆菌组、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组、益生菌与芽孢杆菌组池塘水体中总氨氮水平提高了41%~99.8%;而光合细菌组、光合细菌与益生菌组无显著性变化,但亚硝酸氮水平有所升高(107%~210%)。单独添加组水体中总氨氮水平的变化强弱顺序为芽孢杆菌>益生菌>光合细菌,组合添加组为芽孢杆菌与益生菌组>芽孢杆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婧仪  曹扬荣  朱辉  
为寻找根瘤菌中与共生固氮相关的调控基因,采用同源重组法,分别敲除中慢生根瘤菌MAFF303099在与豆科植物百脉根共生固氮过程上调表达的10个基因,研究它们对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显示:Δmlr5883敲除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MAFF303099,其固氮酶活性下降40%,侵染细胞形态未发生显著改变,对Δmlr5883回补可恢复固氮酶活性;预测mlr5883编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体外检测该酶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为16.67 U/mg。该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固氮效率,推测其可能参与对植物供给碳源的代谢过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耀  宋云利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讨论了虾塘养殖水环境中氮磷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在该水环境中,IP的季节变化相对平稳,而IN则在养殖中后期变化幅度较大;IN和IP的垂直分布均匀;IN的形态分布有着显著的季节变化,且与开阔浅海不同,NO2-N也成为IN的主要存在形态;IN与IP比值始终较低,且IN在对虾养殖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贫瘠水平,从而构成该养殖水环境中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而相对较高密度的浮游植物,则是缩短该水环境中IN和IP循环周期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萌  施龙清  解振兴  连玲  吴春珠  张居念  张数标  姜照伟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穗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 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