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3)
- 2023(4434)
- 2022(3733)
- 2021(3292)
- 2020(2654)
- 2019(5680)
- 2018(5947)
- 2017(10188)
- 2016(6505)
- 2015(7208)
- 2014(7355)
- 2013(7185)
- 2012(7032)
- 2011(6443)
- 2010(6598)
- 2009(5734)
- 2008(5778)
- 2007(5571)
- 2006(5020)
- 2005(4479)
- 学科
- 管理(21777)
- 济(20673)
- 经济(20645)
- 环境(15220)
- 业(12346)
- 学(11840)
- 企(10173)
- 企业(10173)
- 生态(7634)
- 划(7563)
- 方法(6960)
- 农(6523)
- 资源(6518)
- 和(6230)
- 中国(6069)
- 规划(5739)
- 环境规划(5624)
- 数学(5326)
- 数学方法(5164)
- 地方(4745)
- 理论(4665)
- 财(4561)
- 业经(4524)
- 发(4465)
- 制(4130)
- 经济学(4087)
- 银(4042)
- 银行(4008)
- 农业(4007)
- 行(3842)
- 机构
- 学院(92538)
- 大学(91779)
- 研究(37395)
- 管理(29055)
- 济(28951)
- 科学(28768)
- 经济(28047)
- 中国(27485)
- 农(25001)
- 理学(24120)
- 理学院(23731)
- 管理学(22966)
- 管理学院(22852)
- 所(21726)
- 京(20956)
- 研究所(20154)
- 农业(19980)
- 业大(19341)
- 中心(16768)
- 江(15911)
- 院(14258)
- 省(14256)
- 技术(13881)
- 财(13499)
- 北京(13133)
- 室(13119)
- 范(12874)
- 农业大学(12703)
- 师范(12540)
- 州(12461)
- 基金
- 项目(64024)
- 科学(47427)
- 基金(43220)
- 研究(42053)
- 家(40782)
- 国家(40465)
- 科学基金(32171)
- 省(27588)
- 社会(23428)
- 划(23395)
- 基金项目(22766)
- 自然(22713)
- 社会科(22010)
- 社会科学(22005)
- 自然科(22001)
- 自然科学(21982)
- 自然科学基金(21535)
- 教育(18674)
- 资助(18024)
- 编号(16108)
- 重点(15744)
- 计划(15109)
- 科技(14766)
- 发(14748)
- 成果(13216)
- 科研(12815)
- 课题(12801)
- 创(12786)
- 部(12398)
- 创新(12127)
共检索到144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国才 李德尚 董双林 陈兆波
1997年 6~ 9月在山东省黄海水产集团养虾场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对虾养殖生态系细菌的碳代谢。结果表明 :(1)浮游细菌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的分解量 (μgC/L·d)平均分别为 34 9± 167、180± 86及 52 9± 2 53。呼吸量占浮游生物群落呼吸量的 4 0 %。 (2 )底泥细菌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的分解量 (mgC/m2 ·d)平均分别为 168.0 7、72 .2 7及 2 4 0 .34。呼吸量与泥温、底泥细菌生物量及底泥有机碳浓度均有显著相关性。定数底泥细菌的呼吸量与底泥细菌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 ,表明虾池底泥细菌代谢可能受有效基质不足的限制。...
关键词:
对虾养殖 围隔生态系 细菌碳代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振雄 张曼平 李德尚 董双林
1997年6~10月,以乙炔还原法进行了不同放养模式下对虾养殖实验中生物固氮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围隔中,对虾单养(Y-4)和对虾+海湾扇贝(Y-5)的固氮作用较高,均值分别为2.62μgN/(L·hr)和2.65μgN/(L·hr);对虾+罗非鱼+缢蛏(T-5)的最低,为1.53μgN/(L·hr),对虾+缢蛏(Y-6)和对虾+罗非鱼(Y-7)的分别为2.30μgN/(L·hr)和1.89μgN/(L·hr)。各围隔中固氮速率较高与水体有效氮含量较低及有效氮磷比值不高有关。水层固氮蓝藻主要为蓝球藻(Chrococus)和念珠藻(Nostoc)。估算各围隔实验期间固氮作用输入分别为Y-4∶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风杰 蒋德明 王亭芳 孙霏 常忠义 赵云龙 高红亮
【目的】研究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一个养殖周期的底泥细菌多样性,为指导水产养殖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7-9月,采集上海市金山区水产养殖基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的底泥,提取底泥中细菌的总DNA,扩增细菌16SrDNA的V3可变区,采用DGGE指纹图谱技术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该养殖周期的底泥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月份虾池底泥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共有优势菌群,7月和8月的共有优势菌群分别为黄杆菌属和绿弯菌门细菌,8月和9月共有优势菌群为梭菌属细菌,7月份和9月份共有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同时,7-9月底泥中还各自分布有除硫单胞菌属、蛭弧菌属、δ-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聚...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真 刘一萌 高鹏程 周凯 么宗利 来琦芳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可能的微生物致病原因,通过对养殖水体环境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比较了健康虾塘(HSP)、少量死虾塘(MinUH)和大量死虾塘(MajUH)水体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MajUH氨氮、亚硝酸盐、细菌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HSP细菌群落香农指数显著高于MajUH(P<0.05)。养殖水体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蓝藻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菌门,其丰度在3类虾塘中有很大差异,其中,蓝藻门在HSP、MinUH、MajUH的丰度分别为6.17%、5.94%、46.85%。对虾的大量死亡伴随着细菌群落的变化,RDA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的分布主要由亚硝酸盐氮和氧化还原电位决定。通过文献检索和方差分析对HSP与MajUH进行比较后发现,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时,其对高pH的抑制和调控作用将会减弱,从而影响对虾健康状况。此外,研究还确定了24个可区分健康和大量死亡虾塘主要细菌指示物,明确了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作为虾类健康状态指示指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及新微生物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鹏 胡超群 张吕平 任春华
采用PCR-DGGE(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一个典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海水养殖系统细菌群落进行分子分析。结果表明,沿岸水、蓄水池、养殖池水具有较高的细菌种类多样性,而蓄水池进水、对虾粪样、肠壁定植细菌样以及排水渠污水的细菌多样性程度低。每种环境群落的优势种明显。3个养殖池水样(Y1、Y2、Y3)、2个沿岸水样(W1、W2)、2个粪样(F1、F2)、蓄水池水样(B1、B2)及2个肠壁定植细菌样(G1、G2)各自具有高度群落相似性。BLAST结果表明,12个条带克隆序列所代表优势种很可能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振丽 宣引明 张皓 蒋明 潘云生 张益明 龚叶平 陆小平 余德山 薛仁宇 胡小龙 曹广力 贡成良
为了探讨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肠道及其养殖环境中细菌种群组成和分布,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基于16s r rna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对南美白对虾肠道及其养殖池塘底泥、水体中细菌的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南美白对虾肠道、养殖池塘底泥、水体分别检测到206、265和270个细菌属,其中,有90个属在3个样品中均可检测到,底泥和水、底泥和虾肠道、水和虾肠道中检测到的共有细菌属分别为146、128和119个,表明养殖池塘底泥、水和肠道中细菌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在底泥、水和虾肠道样品中丰度大于1%的优势菌属分别有20、17和10个;底泥、水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筠 J.Vandenberghe 纪伟尚 P.Sorgeloos J.Swings 徐怀恕
采用Biolog细菌鉴定技术 ,分析来自 5个国家的 4个对虾养殖品种苗期及部分养成期虾体上的 185株弧菌 (其中 2 4株来自成虾 )。结果表明 :来源、种类不同的养殖对虾苗期的主要弧菌的区系组成相似 ,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和鲨鱼弧菌 (V .carchariae) (即哈维氏弧菌V .harveyi)是普遍存在的种类 ,同一种对虾在不同地区养殖 ,其区系组成略有差异 ;哈维氏弧菌多为对虾苗期致病菌 ,副溶血弧菌 (V .para haemolyticus)主要为成虾致病菌 ;在健康虾苗和发病虾苗体内都可分离到溶藻弧菌。
关键词:
对虾 弧菌区系 BiologG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永健 韦玮 钱鲁闽
采用围隔设置单养虾(S)、单养藻(A)、虾藻混养(SA)、虾鱼藻混养(SFA)4种不同养殖模式,探讨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对围隔高密度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净化和水质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养殖菊花江蓠的围隔水体中有更高的DO水平和较低的营养盐水平,说明对养殖水体的环境因子和营养盐都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水体中弧菌密度也较低,养殖环境稳定性好,使得养殖的对虾生长快,成活率高。与S相比,SA中的对虾成活率提高了32%。本实验对于采用搭配大型海藻进行养殖污染的净化与水质调控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关键词:
菊花江蓠 陆基围隔 养殖污染 水质调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陈素文
为了探索混养罗非鱼对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在对虾养殖场选取一口池塘,设置24个围隔进行凡纳滨对虾与吉丽罗非鱼混养实验。实验分为6组(A、B、C、D、E、F组),F组为对照组不放养罗非鱼。对养殖水体相关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养殖期间DO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围隔亚硝氮和氨氮的含量养殖前期接近,养殖后期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实验C、D组显著低于A、B、E组和对照F组(P<0.05);COD和TOC含量对照组均小于实验组,实验组中养殖后期A、B组含量大于C、D、E组;TN、TP的增加量为A组最高,F组最低,实验组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楠 王宇欣 王平智 张明 林聪
为阐明3种不同品种韭菜的内生细菌、叶围和根际5个生态隔间中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及各生态隔间相关网络的结构差异,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及分析,对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功能微生物在各个生态隔间中的丰度变化及地上隔间、地下隔间和各品种的微生物共现网络。结果表明:1)‘久星16号’韭菜品种叶围微生物中与病原菌防御相关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2)生态隔间对于门和属水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性影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在植物内部呈现由上至下逐渐递减的趋势;3)地下生态隔间的微生物共现网络较地上隔间复杂性和抗干扰性更强,韭菜各品种间存在网络直径相似但中心节点不同的微生物共现网络,‘久星16号’‘久星18号’因其应对温度变化特性,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间拥有更多负相关作用。综上,生态隔间对韭菜微生物的结构分布和互作网络的影响要高于韭菜品种,且不同韭菜品种会根据自身特性招募特异微生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艾青
于2004年4月20日~10月30日进行莲田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结果表明:莲田渔业总产值1033238.8元,渔业净利润474568.4元,平均每公顷渔业产值为73802.8元,每公顷渔业净利润33897.7元,每公顷白莲产值14700元,利润10912.8元,投入产出比为1∶2.03,与未实施莲田养虾前比较,白莲平均增产105kg/hm2,每公顷平均增收鲜鱼437.5kg,增产虾300kg。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莲田 生态养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洪沂 赵勇 戴习林 潘迎捷
弧菌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原菌,采用16 S rDNA克隆文库法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养殖系统中水体和底泥的弧菌为主的致病群落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从水体和底泥16 S rDNA克隆文库中各随机挑选55个克隆子进行测序(约114 bp),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比对。结果表明:水体样品有16个OTU,主要Vibrio(弧菌,33.3%)、Chloroflexi(绿屈挠菌,18.5%)和Pantoea(泛菌属菌,7.41%);底泥样品有14个OTU,主要是Vibrio(弧菌,50.0%)和Chloroflexi(绿屈挠菌,13.6%);2个文库比较来看,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庆华 戴习林 李怡 赵勇 曾胡龙 张军玉 潘迎捷
So far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bacteria isolation aimed at establishing causes of fish diseases and medication methods.Now,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flora,its variations in time,and effect on whiteleg shrimp(Litopenaeus vannamei).This is why the problem of...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琛 闫茂仓 张翔 於俊琦 柴雪良 曾国权
通过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细菌16S rrNA基因V4–V5区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两种养殖密度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水体中细菌群落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菌群相对丰度变化明显,细菌多样性随时间逐渐提高,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随着养殖时间增长,蓝藻丰度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变形菌、拟杆菌和浮霉菌丰度逐渐增大,同时养殖前期高密度池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盛静 赵小金 宋晓玲 张晓静 万晓媛 黄倢
为深入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和携带病毒情况,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 rD 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山东、江苏、韩国不同养殖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优势菌组成和数量,并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方法检测对虾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各批次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样品肠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在105~109cfu/g之间,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
关键词:
对虾 肠道 可培养细菌 优势菌 WSSV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