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06)
2023(3026)
2022(2528)
2021(2346)
2020(2110)
2019(4560)
2018(4383)
2017(8425)
2016(4791)
2015(4949)
2014(5055)
2013(4999)
2012(4716)
2011(4183)
2010(4076)
2009(3643)
2008(3700)
2007(3235)
2006(2697)
2005(2413)
作者
(15601)
(13163)
(12929)
(12531)
(8526)
(6542)
(5902)
(5089)
(5039)
(4772)
(4634)
(4495)
(4410)
(4382)
(4201)
(4131)
(4087)
(3990)
(3909)
(3720)
(3465)
(3312)
(3215)
(3117)
(2978)
(2933)
(2930)
(2835)
(2811)
(2762)
学科
(15496)
经济(15476)
(12237)
管理(11505)
(9937)
企业(9937)
方法(8365)
数学(7419)
数学方法(7288)
(6772)
(4939)
中国(3890)
(3713)
(3621)
(3504)
财务(3496)
财务管理(3489)
企业财务(3410)
(3200)
银行(3187)
技术(3181)
(3117)
金融(3116)
(3046)
业经(2897)
理论(2818)
(2575)
贸易(2575)
(2525)
农业(2480)
机构
大学(67413)
学院(66683)
研究(26029)
(23724)
经济(23176)
管理(21696)
科学(19297)
理学(19222)
理学院(18920)
管理学(18318)
管理学院(18184)
(18123)
中国(17950)
(14774)
农业(14743)
(13956)
研究所(13858)
业大(13726)
(11639)
中心(11344)
(10139)
财经(9609)
(9419)
(9401)
农业大学(9276)
(9211)
(8845)
实验(8747)
(8439)
实验室(8407)
基金
项目(49496)
科学(38191)
基金(36698)
(34686)
国家(34440)
研究(30358)
科学基金(28278)
自然(20635)
自然科(20221)
自然科学(20211)
自然科学基金(19864)
(19598)
基金项目(19092)
社会(18594)
社会科(17684)
社会科学(17678)
(17140)
资助(15676)
教育(14114)
重点(11884)
计划(11530)
(10649)
科研(10421)
科技(10382)
(10297)
(10167)
编号(10087)
创新(9742)
(9600)
(9416)
期刊
(22417)
经济(22417)
学报(18948)
研究(16784)
(16058)
科学(14399)
大学(13090)
学学(12746)
中国(12687)
农业(10959)
(9354)
管理(7947)
(5992)
(5890)
金融(5890)
业大(5638)
教育(5532)
财经(4970)
农业大学(4756)
(4697)
技术(4325)
(4245)
经济研究(4171)
林业(3858)
科技(3850)
中国农业(3256)
业经(3217)
自然(3193)
统计(3144)
问题(3001)
共检索到93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琼   邵继海   陈杰锋   冯烨  
以从酸化稻田中分离的固氮蓝藻类珠藻(Aliinostoc sp. YYLX235)为研究对象,将类珠藻于脲酶抑制剂对苯二酚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5.0、10.0 mg/L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2、6 d时分别对该藻株的生长、光合作用、固氮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损伤特征等进行分析,探究对苯二酚对农田类珠藻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2.5 mg/L对苯二酚处理,短时间(2 d)内对类珠藻的生长和藻胆蛋白具有刺激效应,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刺激效应转变为抑制效应;对苯二酚处理对藻细胞内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对苯二酚处理下类珠藻的光合系统Ⅱ电子传递效率表现敏感,造成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电子供体侧受损,短时间(2 d)内5.0 mg/L对苯二酚处理的光合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仅为对照的79.1%;对苯二酚处理条件下类珠藻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6 d时10.0 mg/L对苯二酚处理的CAT活性是对照的9.96倍,但是藻细胞的脂质氧化程度并未因对苯二酚处理而加剧;对苯二酚对类珠藻固氮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琼   邵继海   陈杰锋   冯烨  
以从酸化稻田中分离的固氮蓝藻类珠藻(Aliinostoc sp. YYLX235)为研究对象,将类珠藻于脲酶抑制剂对苯二酚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5.0、10.0 mg/L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2、6 d时分别对该藻株的生长、光合作用、固氮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损伤特征等进行分析,探究对苯二酚对农田类珠藻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2.5 mg/L对苯二酚处理,短时间(2 d)内对类珠藻的生长和藻胆蛋白具有刺激效应,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刺激效应转变为抑制效应;对苯二酚处理对藻细胞内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对苯二酚处理下类珠藻的光合系统Ⅱ电子传递效率表现敏感,造成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电子供体侧受损,短时间(2 d)内5.0 mg/L对苯二酚处理的光合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仅为对照的79.1%;对苯二酚处理条件下类珠藻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6 d时10.0 mg/L对苯二酚处理的CAT活性是对照的9.96倍,但是藻细胞的脂质氧化程度并未因对苯二酚处理而加剧;对苯二酚对类珠藻固氮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忻  陈超  王文强  延志莲  董腊梅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m-dihydroxybenzene)和邻苯二酚(o-dihydroxybenzene)对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datus)的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间苯二酚(10.00,12.10,14.50,17.40,20.90,25.20和30.20mg/L)和邻苯二酚(20.00,28.05,39.45,55.46,77.98,109.60和154.20mg/L)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观察泥鳅的中毒症状,统计死亡率,建立死亡几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常用对数值的回归方程,计算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碧鹃  袁有宪  曲克明  王会平  
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为化纤废水中的主要物质 ,其对四链藻生长影响的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乙醛和对苯二甲酸 (质量浓度比 1∶30 ) ,乙醛和乙二醇 (质量浓度比 1∶1356 ) ,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质量浓度比 1∶4 5) ,乙醛、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质量浓度比为 1∶30∶1356 )对四链藻生长影响的 4 8hEC50 值分别为 197.2 1、880 6 .3、11344.0 7和 912 0 .1mg/L ,4种混合物对四链藻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荣华  郑兴峰  徐小林  王红燕  
以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和蔗糖为基础液,添加不同浓度对苯二酚组成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品种"马斯特"进行瓶插处理。实验测定了切花的鲜重、寿命、花径等指标,同时对切花茎基部导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对苯二酚能延缓香石竹切花茎基部堵塞,延迟水分失衡,增大花径,保持切花鲜艳,延迟切花寿命;香石竹切花茎基部导管在瓶插期间形成堵塞,堵塞物质多为不定型物质如粘液或树胶,少量为定型杆菌;堵塞物质并不是影响香石竹切花寿命的唯一因素;150 mg/L 8-HQC+2%蔗糖+1 mmlo对苯二酚的保鲜剂是香石竹切花保鲜的最优配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候亚会  严善春  李志强  
【目的】研究重要害虫台湾乳白蚁取食选择行为与取食后的代谢产物差异,以探究抗氧化剂对诱食信息素对苯二酚引诱台湾乳白蚁工蚁取食的增效作用及代谢的影响,为台湾乳白蚁诱食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茶多酚与对苯二酚的混配,比较其对台湾乳白蚁趋性反应的影响及诱食效果,分析抗氧化剂对白蚁诱食信息素对苯二酚的增效作用;通过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分离鉴定诱食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代谢产物。【结果】对苯二酚10ng·cm~(-2)剂量条件下,与茶多酚质量比为1∶5的混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对台湾乳白蚁的诱食效果,而BHT与对苯二酚混配对台湾乳白蚁的诱食无增效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台湾乳白蚁工蚁取食对苯二酚与茶多酚的诱食剂后,其代谢产物显著改变,麦角固醇等5种代谢产物含量明显下降,蜕皮激素等16种代谢产物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茶多酚可作为增效剂提高对苯二酚对台湾乳白蚁的诱食作用;对苯二酚与茶多酚诱食剂对台湾乳白蚁的代谢产物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熙焱  曾卓  
以活性炭为催化剂,过硫酸钾为促进剂,对腐殖酸中所含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苯二酚进行催化氧化降解。考察了活性炭和过硫酸钾用量、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催化氧化体系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UV-vis分析、COD测定以及气质联用检测(GC-MS)。结果表明对苯二酚在该体系中能够被高效降解:当活性炭与过硫酸钾的用量分别为0.5 g.L-1和0.54 g.L-1时,在130 oC的温度和0.5 MPa的氧气压力下反应2 h,对苯二酚的去除率达到97.7%,同时COD去除率达到了88.1%。GC-MS结果显示,对苯二酚的降解产物主要为小分子酸及醇类化合物。对该体系降解对苯二酚过程中的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荻  楼君  庄志城  刘圆  喻卫武  胡渊渊  宋丽丽  吴家胜  
【目的】通过优化浸泡工序以及添加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香榧籽加工过程和常温货架期间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阐明香榧籽品质劣变发生及其调控机制,为提高香榧成品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5%和20%氯化钠(NaCl)浸泡处理,每个浓度浸泡时间设定为0、5、10和20 min,测定过氧化值、酸价、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的抑制率、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指标,确定适宜的盐浸时间。选择最佳浓度和时间的浸泡液处理,外源添加0.02%TBHQ,进行第2次烘烤,并将炒制成品在室温条件下储藏60天,测定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抑制率、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指标。【结果】香榧烘烤过程的最佳浸泡条件为20%NaCl溶液浸泡10 min。在这个浓度下香榧的过氧化值、酸价和脂质氧化抑制率最低,同时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20%NaCl溶液中加入TBHQ会使DPPH清除活性、总酚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进一步升高,并且过氧化值、酸价和p-茴香胺值的增长速度减慢。室温储藏60天货架期内,添加TBHQ的香榧籽品质和抗氧化活性优于未添加TBHQ的空白对照。【结论】在20%NaCl溶液浸泡10 min可缓解香榧品质下降。TBHQ可以减轻香榧籽在烘烤和常温货架存放过程中的脂质氧化,并提高氧化稳定性,从而提高香榧加工和贮藏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亚飞  李曦  董玉林  熊燕  刘信  李小雨  刘鹏  
合成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Cu(Sal-β-Ala)(3,5-DMPz)2].2H2O(Sal为水杨醛,β-Ala为β-丙氨酸,3,5-DMPz为3,5-二甲基吡唑),并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Cu(Sal-β-Ala)(3,5-DMPz)2]/GC修饰电极,考察对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确定氧化电流与对苯二酚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优化检测条件。结果表明:[Cu(Sal-β-Ala)(3,5-DMPz)2]/GC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有良好的催化作用,且对苯二酚在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过程为扩散控制。在对苯二酚浓度为4~120μmol/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对苯二酚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磊  蒋玫  王云龙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inoctyl phthalate,DOP)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有机化合物,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对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为了研究DBP和DOP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受精卵及初孵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开展大黄鱼幼鱼在DBP和DOP中的暴露实验。结果显示,随着DBP和DOP浓度的升高,大黄鱼受精卵孵化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死亡率、畸形率则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DBP和DOP暴露对大黄鱼初孵仔鱼均产生一定的致死效应,DBP和DOP对大黄鱼仔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 23 mg·L-1和6. 57 mg·L-1。结果表明,DBP和DOP对大黄鱼鱼卵及初孵仔鱼均具有高毒毒性。DBP和DOP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需要进一步关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学玺  李永祺  
在有机磷农药—久效磷的胁迫下 ,饵料单胞藻—叉鞭金藻的生长和繁殖严重地受到了抑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藻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 ,活性氧在细胞内大量积累 ,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同步增加 ;而在胁迫的整个过程中 ,藻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无规则的变化。表明在久效磷的胁迫下活性氧引起了细胞的膜脂过氧化伤害 ;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比。过氧化物酶在叉鞭金藻清除活性氧的过程中起着更有效的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碧鹃  袁有宪  王会平  
实验按毒性单位 1∶1∶1设计 ,研究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化纤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对鲢、草鱼的稚鱼和幼鱼的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乙醛 +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对鲢的稚鱼和幼鱼的 96hLC50 值分别为 2 130 0 .6和 2 74 38.8mg/L ;对草鱼的稚鱼和幼鱼的 96hLC50 值分别为 2 7387.3和 2 56 0 6 .2mg/L。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忻  孙志宏  延志莲  苑彩霞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与对硝基酚(p-Nitrophenol,p-NP)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的联合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BPA、p-NP对泥鳅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和最小全致死质量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间距将BPA与p-NP分别设置5个质量浓度(BPA:4.8,5.8,6.9,8.3,10.0mg/L;p-NP:11.6,13.6,15.8,18.4,21.5mg/L)处理泥鳅,同时设空白对照(加蒸馏水),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10条泥鳅,试验开始后,连续...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晓丽  李咏梅  曾地刚  雷爱莹  
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有机氯消毒剂,可用于水体消毒。本试验测定了该药对鱼(虾)的安全浓度和半致死浓度及对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倪朝辉  翟良安  
石油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较强的毒性,保护水产品食用质量的石油类渔业水质基准应定为:0.01mg/L;保护海水和淡水鱼类与其它水生生物的石油类渔业水质基准应定为;0.05mg/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