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6)
2023(6338)
2022(5237)
2021(4852)
2020(4108)
2019(8958)
2018(8674)
2017(16289)
2016(8756)
2015(9534)
2014(8692)
2013(8644)
2012(8247)
2011(7504)
2010(7688)
2009(7235)
2008(7004)
2007(6427)
2006(5769)
2005(5281)
作者
(27538)
(22955)
(22889)
(21542)
(14563)
(11203)
(10203)
(8851)
(8742)
(8134)
(7884)
(7763)
(7693)
(7488)
(7416)
(7256)
(6926)
(6812)
(6669)
(6565)
(5817)
(5685)
(5652)
(5312)
(5226)
(5209)
(4998)
(4987)
(4716)
(4697)
学科
(35025)
经济(34990)
管理(28411)
(26288)
(22957)
企业(22957)
方法(12740)
技术(11943)
数学(10636)
数学方法(10500)
(10333)
中国(10154)
地方(9412)
技术管理(9389)
(8930)
(8874)
业经(8275)
(8197)
(6618)
贸易(6610)
产业(6454)
(6386)
环境(6369)
(6261)
金融(6260)
(6241)
银行(6209)
(6016)
(6001)
农业(5908)
机构
大学(125192)
学院(124071)
(50669)
经济(49654)
研究(49484)
管理(43864)
理学(37423)
理学院(36887)
中国(36422)
管理学(36130)
管理学院(35906)
科学(32844)
(27804)
(26315)
(26229)
研究所(24060)
(22731)
业大(21395)
中心(21363)
农业(20864)
(19794)
(18713)
财经(17671)
北京(17627)
(16241)
(16009)
(15996)
经济学(15915)
师范(15707)
(15510)
基金
项目(86643)
科学(68169)
基金(63089)
研究(58402)
(58394)
国家(57972)
科学基金(48237)
社会(37505)
社会科(35588)
社会科学(35575)
(34053)
基金项目(33044)
自然(32918)
自然科(31934)
自然科学(31914)
自然科学基金(31369)
(29682)
教育(25308)
资助(25256)
编号(20895)
(20759)
重点(20732)
(19825)
创新(19824)
(18283)
计划(18023)
成果(16768)
科研(16668)
科技(16500)
国家社会(16182)
期刊
(56917)
经济(56917)
研究(38027)
中国(28173)
学报(25798)
科学(23302)
(23202)
管理(18764)
大学(18697)
学学(17839)
(17032)
农业(15438)
教育(11805)
(11566)
金融(11566)
技术(9788)
经济研究(9762)
财经(9158)
(9087)
业经(8819)
科技(8367)
(8061)
问题(7527)
业大(6973)
(6611)
技术经济(6549)
资源(6086)
(5932)
林业(5854)
现代(5677)
共检索到191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嵩龄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和我国一些主要的自然保护著作都认为,一个以生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应当包括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下面简称为保护区的“三区”)。这一思想现已基本成为中国自然保护界的共识。然而,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芳均  陈志明  刘宗君  谢勇  
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 Cogntion、Arc GIS和IDRISI软件,对保护区各功能区20年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各功能区景观以森林为主,其中实验区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约为77%,缓冲区常绿阔叶林约为56%,核心区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约为78%;2)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呈波动趋势,斑块数量、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3)各功能区森林景观类型之间转化频繁,非森林景观类型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变化明显增加;4)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最大斑块指数呈波动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刘雪华  
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保护为实例,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中景观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认为在进行景观要素设计之前,应先进行景观适宜性评价,之后进行核心斑块、缓冲区和廊道的设计。①核心斑块 :不仅要考虑斑块的景观适宜性,而且斑块的面积应能维持一定物种数量 ;②缓冲区 :在考虑距离对目标物种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缓冲区的范围应该覆盖所有的核心斑块 ;③廊道 :需要辨识两种情况,其一是对现存生境廊道的保护,为了避免不同核心斑块被隔离,必须严格保护现存的生境廊道。其二是对潜在生境廊道的建设,在条件允许时,通过植被重建,建立适宜的生境廊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传玖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各类自然保护区926处,占国土面积的7.64%(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7%)。按理说,既然是自然保护区,就该得到很好的保护。但实际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很多自然保护区已不是一方净土。报载,当初九寨沟在开发时,曾准备“沟内游,沟外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红梅  黄清  
在总结自然保护区功能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进行公共性分析,把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划分为公共物品、共有资源、私人物品和产品的自然垄断,以期为保护区的价值评估和确定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经济学基础;指出自然保护区的外部经济性、“搭便车”现象、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等问题;指出保护区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保护区管理主体应该以政府为核心,积极吸引私人主体、社会第三部门、当地社区和国际组织广泛参与,这将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木娇  杨立  唐小平  李学武  栾晓峰  
在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足迹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分类体系,对744个自然保护区进行类型划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级别、类型和规模的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与人类足迹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反映对自然保护区实行不同管理方式的必要性.自然保护区发挥较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一定的洪水调蓄和土壤保持功能.人类足迹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点.自然保护区的级别和规模与人类足迹呈负相关关系(P<0.01).类型划分结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类153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春华  杨劲涛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涉及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周边社区、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公众等众多相关利益者,不同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及其对保护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尚勇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认为,只有理顺自然保护区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以人为本,考虑周边社区村寨、居民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京歌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内蒙古毕拉河等21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批准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处。本次批准新建的2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15个省(自治区),涉及保护包括东北虎、大熊猫、金丝猴等3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海南苏铁、水杉、光叶珙桐、独叶草等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建设与发展自然保护区,对于优化全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提高生物多样性整体保护效果、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履行国际公约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李因刚  沈国春  翁东明  张宏伟  张方钢  
以位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永久样地为研究材料,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1 cm树木的胸围,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种名和确定坐标位置,分析了样地内木荷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DBH≤17.5 cm的木荷个体数量占80.5%,DBH>27.5 cm的仅占8.4%,种群能够实现自我更新,属稳定型种群。基于种群径级结构分析,木荷种群密度随个体胸径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偏正态分布形曲线。木荷在整个样地中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多数聚集于坡面和山脊的生境中。种群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木荷大径级(DBH≥16.1 cm)和小径级(1 cm≤DBH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邢韶华  袁秀  林大影  肖雁青  雷霆  张文林  崔国发  
采用典型性样方法对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胡桃楸群落内维管束植物达156种,隶属于55科111属;植物区系以北温带类型的种类为主,其属数占群落内植物总属数的35.14%,东亚、泛热带等成分明显较少。乔木层物种数较少,只有13种;群落内植物的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最多,为53种,其次是1年生草本,地上芽植物最少。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最高;群落内物种多样性与胡桃楸的重要值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只有群落内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与披针叶薹草Carex lanceolata...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传明  
分析了福建和台湾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分类体系、管理状况,旨在促进闽台自然保护区的共同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恺翔  俞重阳  钱海蓉  上官方京  汤璐瑶  张博纳  谢江波  
【目的】木质部解剖结构是植物水力功能和水分利用策略的基础。散孔材和环孔材的导管分布和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对2种材性树种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功能的关系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不同材性树种的水分适应机制。【方法】选取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中的3个散孔材树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旱柳Salix matsudan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3个环孔材树种(槲树Quercus dentata、楝Melia azedarach、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研究2种材性树种的枝水力功能(比导率和栓塞抗性)和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3个环孔材树种比导率更大,3个散孔材树种栓塞抗性更强;在物种水平上,只有散孔材树种深山含笑比导率和栓塞抗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存在水力效率-安全权衡。3种散孔材树种相较于3种环孔材树种具有更大的导管密度、导管壁厚度跨度比和更小的导管直径、导管壁厚度。【结论】环孔材树种倾向于通过增大导管直径显著提高其输水效率,从而避免水势下降、降低潜在栓塞风险。散孔材树种木质部结构中的导管壁厚度和导管壁厚度跨度比对植物水分传输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图5表1参32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或机制范畴,合理安排相应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无论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都需要立法确定其方针原则、实施模式及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游云飞  
应用Costanza提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分析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生态服务功能,并研究了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及其价值估算,旨在为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