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5)
- 2023(3149)
- 2022(2865)
- 2021(2879)
- 2020(2478)
- 2019(5579)
- 2018(5486)
- 2017(9404)
- 2016(5957)
- 2015(7396)
- 2014(7491)
- 2013(6895)
- 2012(6658)
- 2011(6039)
- 2010(6557)
- 2009(6098)
- 2008(6356)
- 2007(6244)
- 2006(5609)
- 2005(5220)
- 学科
- 济(19591)
- 经济(19560)
- 管理(15175)
- 业(11906)
- 企(10819)
- 企业(10819)
- 教学(10022)
- 理论(9296)
- 方法(8730)
- 学(7591)
- 教育(6897)
- 数学(6465)
- 中国(6347)
- 学法(6211)
- 教学法(6211)
- 数学方法(6061)
- 财(4819)
- 制(4632)
- 农(4403)
- 学理(4374)
- 学理论(4374)
- 和(4060)
- 业经(3954)
- 策(3557)
- 技术(3406)
- 体(3394)
- 银(3257)
- 银行(3246)
- 融(3245)
- 金融(3241)
- 机构
- 学院(92614)
- 大学(91234)
- 研究(29728)
- 济(26170)
- 管理(25876)
- 经济(25241)
- 中国(21718)
- 理学(20993)
- 京(20630)
- 理学院(20607)
- 科学(20448)
- 管理学(19608)
- 管理学院(19450)
- 范(16985)
- 师范(16801)
- 所(16269)
- 江(15979)
- 技术(15497)
- 财(14850)
- 研究所(14408)
- 农(13707)
- 中心(13671)
- 职业(13604)
- 北京(13571)
- 州(13486)
- 教育(13263)
- 师范大学(13159)
- 业大(12245)
- 财经(11408)
- 农业(10810)
- 基金
- 项目(50341)
- 研究(39692)
- 科学(37227)
- 基金(31707)
- 家(27524)
- 国家(27208)
- 教育(23137)
- 科学基金(22080)
- 省(21107)
- 社会(20187)
- 编号(18943)
- 社会科(18784)
- 社会科学(18775)
- 成果(18053)
- 划(17862)
- 基金项目(15550)
- 课题(15061)
- 资助(14629)
- 自然(14180)
- 自然科(13870)
- 自然科学(13867)
- 自然科学基金(13594)
- 年(13470)
- 重点(12117)
- 项目编号(11492)
- 性(10917)
- 部(10817)
- 大学(10448)
- 规划(10208)
- 发(9817)
共检索到152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大方
对联在中国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言语模式。这种言语模式与汉语有多方面的完美体现,与汉民族思维特点、审美观念有深度的契合,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种言语模式,因其诗性特点和修辞手法的丰富多样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种言语模式因为相对简短优美、雅俗共赏、易于实践,具有创作性。因此,它能够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充当一种特殊的教学载体,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意义。通过以对联为载体的汉语教学,贯彻整体性教学的理念和原则,可以使少数民族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达到有效提升汉语文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对联 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方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焦玉琴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通过汉语言的学习而获得汉文化的熏陶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庄子》成语的分析,认为其内涵的丰富深刻、形式的生动形象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宝贵的语言资源,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
《庄子》成语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人生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焦玉琴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语言教学。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汉语词汇中有大量的文化词。其中汉语熟语数量众多,应用广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便捷、有效、信息量最大的语言符号,成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汉语熟语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姚小烈
"互联网+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是基于信息对称的师生关系的重构和因此引发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领域,只有推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创新少数民族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服务,才能实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江民 华锦木
不同的语言关系要求不同的汉语教学模式,按照一定的语言关系调适汉语教学结构成为一种必然。面对语言接触影响下的语言关系现状和发展规模,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作出调整:利用语言借用成分、剖析语言结构混合现象、消除语言中介的影响、提高语言简化程度和语言转换速度,以此促进汉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调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学军
在语言教学中,口语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教学方法,并结合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寻找一条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中职学生汉语教学水平的新途径,从而提高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语口语教学 方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拉
调查表明,新疆少数民族高中双语班汉语教学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汉语课程的设置、汉语第二课堂的开辟及汉语课改的推行等方面还急需完善。在推行进程中,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双语班 问题 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卫国
课程"网络时代预科汉语写作教学创新研究"针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这一语言与文化的特殊群体在网络时代传播与写作的大变革时期,他们汉语写作这个貌似简单、内涵却十分复杂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课程提出了"为人生发展而写作"的写作目标;探索了"为人生发展而写作"的内容体系;总结出语言表达形式训练的"五个系列";对写作能力测试进行了探索。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及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有利于全国预科汉语写作教学的改进与提高,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少数民族人才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预科生 汉语写作 教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闫丽萍
本文以汉语精读课堂教学为例,实施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结合,改变沿用已久的"词语讲解———课文串讲——课后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课文的学习与操练中,由此说明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个平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大方
汉字难学其实是一种误解,但它已经成为汉语学习中的一种文化障碍。从文化角度看,汉字不仅在文化的记录、传承和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系统结构上和汉语具有自相似性,很好地适应了汉语,充满了理据,成为汉语学习的基础和前导。因此,汉字不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而是重点。汉字学习绕不过去,却非拦路之虎,而是必不可少的阶梯。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中,进行文化调适显得异常重要。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汉字学习 文化调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龙
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多元文化社会环境中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应基于能力本位教育观,建立职业汉语能力培养新机制。只有突破职业汉语能力的瓶颈,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并使其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青
"去动机化"在语言学习动机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属于较突出的问题。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去动机化"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对不同汉语学习水平和层次班级学生的影响。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疏导学生的焦虑情绪、完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细节入手,切实提高预科生汉语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
新疆 预科生 汉语学习 去动机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邱静远 周洁 汤晨晨 吴瑞林
基于性别差异的角度,通过测验和问卷,对青海省共和、贵德、同仁三县1072名寄宿制藏族初三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在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过程及汉语成绩的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学生层和班级层的研究模型,进而分析学习过程的中介作用,特别是性别、表面过程、深层过程与汉语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学习过程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倾向于使用表面过程,女生倾向于使用深层过程;表面过程对汉语成绩的负效应显著,深层过程对汉语成绩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表面过程在性别与汉语成绩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青海藏族初中生的汉语成绩存在性别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差异是由男生倾向于使用基于复制、机械记忆的表面过程引起的。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正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的性别差异,注意提高男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鼓励男生降低表面学习动机和减少表面学习过程的使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汉语能力的提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若愚
成语是汉语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部分,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起来却有很多困难。他们运用汉语成语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书写形式有误、语义理解有误、语义搭配不当、句法运用不当、语用范围不妥等。造成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缺乏对汉语成语语义全面正确的理解;第二,对汉语成语语法功能掌握不够;第三,对汉语成语使用语境了解不多;第四,成语工具书的误导等。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 大学生 成语习得偏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范晓玲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当前我国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材作为教育工作的三大要素之一,它的质量不仅是教育过程中教学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的综合反映,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试图以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材为切入口,依据一定的评估理论基础,对如何把握教材评估、确定教材评估标准、控制教材质量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