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0)
- 2023(9494)
- 2022(8683)
- 2021(8283)
- 2020(6932)
- 2019(16093)
- 2018(16166)
- 2017(31499)
- 2016(17157)
- 2015(19386)
- 2014(19384)
- 2013(19316)
- 2012(17549)
- 2011(15806)
- 2010(15810)
- 2009(14173)
- 2008(13634)
- 2007(11787)
- 2006(10250)
- 2005(8609)
- 学科
- 济(66229)
- 经济(66060)
- 管理(48216)
- 业(45398)
- 企(39073)
- 企业(39073)
- 方法(33636)
- 数学(27959)
- 数学方法(27621)
- 农(17690)
- 中国(17102)
- 财(16175)
- 学(15618)
- 业经(15411)
- 地方(13420)
- 理论(13325)
- 和(12873)
- 制(12122)
- 农业(11439)
- 贸(10713)
- 贸易(10709)
- 教育(10624)
- 务(10518)
- 财务(10451)
- 财务管理(10436)
- 易(10361)
- 技术(10299)
- 环境(10214)
- 企业财务(9906)
- 划(9215)
- 机构
- 大学(242626)
- 学院(239300)
- 管理(99070)
- 济(90124)
- 经济(87888)
- 理学(86703)
- 理学院(85705)
- 管理学(84139)
- 管理学院(83690)
- 研究(78433)
- 中国(55436)
- 京(51951)
- 科学(50261)
- 财(40336)
- 所(39091)
- 农(37138)
- 业大(36788)
- 研究所(35800)
- 中心(35283)
- 江(33622)
- 财经(33045)
- 北京(32909)
- 范(32739)
- 师范(32472)
- 经(30035)
- 农业(28900)
- 院(28503)
- 州(27672)
- 师范大学(26375)
- 经济学(25587)
- 基金
- 项目(169703)
- 科学(133054)
- 研究(124494)
- 基金(122696)
- 家(106199)
- 国家(105281)
- 科学基金(90728)
- 社会(77735)
- 社会科(72688)
- 社会科学(72662)
- 省(66271)
- 基金项目(66074)
- 自然(60004)
- 自然科(58588)
- 自然科学(58574)
- 自然科学基金(57500)
- 教育(57374)
- 划(55940)
- 编号(51515)
- 资助(50587)
- 成果(41841)
- 重点(37413)
- 部(37352)
- 课题(35180)
- 发(35086)
- 创(34906)
- 科研(32572)
- 创新(32391)
- 教育部(32054)
- 项目编号(32010)
共检索到339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陆立忠 杨子丽
犯罪预测可以为犯罪预防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犯罪预测,聋校教师对聋生中的潜在犯罪群体一目了然,从而可以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育。本研究随机选取50名具有犯罪行为的聋校毕业或肄业生进行个案研究,结果发现,盲从、任性、自私、懒惰的个性特征及不实际的收入理想、偏差的道德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倾向可作为聋生今后走上社会后犯罪的预测因子。
关键词:
聋生 犯罪 预测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李雨聪 刘硕 王方明
[目的/意义]面对当今社会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犯罪预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客观并准确地预测犯罪成为警方情报部门工作、研究的重点。在以往的警务模式中警方常处于被动状态,而犯罪预测可以通过以往积累的犯罪数据来确定一类犯罪模式,并据此预测未来此类犯罪发生的可能性。[方法/过程]与环境犯罪学等相关理论相结合,可以建立以环境犯罪学为基础的犯罪预测模型,综合评价在罪犯、犯罪目标、犯罪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结果/结论]从新的角度建立犯罪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统犯罪预测中主观因素对预测结
关键词:
环境犯罪学 犯罪预测 预测模型 犯罪预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盈江
聋人刑事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非常棘手的问题。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它的根源,结合从事聋教育多年的实践经验,加之参加公、检、法机关办案过程中承担手语翻译的实践经历,以聋人犯罪动机为主线,结合典型案例对聋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进行剖析,为家庭、社会、学校、司法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聋人 刑事犯罪 心理成因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田林
审计犯罪不是刑法学概念,而是犯罪学概念,是以实施主体为视角选取的一种犯罪类型,即审计工作人员在政府审计过程中所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审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小荣
聋人犯罪现象在增多,它是学校、社会、家庭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建立聋人犯罪的预防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要建立以提高聋人免疫 力的自强教育机制;因地制宜的职业培训机制;有力的就业保障机制;有效的 继续教育机制;有效的家庭监控机制;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力的法律抑制 机制。
关键词:
聋人犯罪 预防机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海欧 张玲玲 刘道前 薛博文
[目的/意义]严重暴力犯罪发案数是评价社会整体治安水平的重要指标,运用情报学方法,以社会宏观数据为基础,准确预测发案数量,对于科学配置安全防范资源,精准预防打击犯罪及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社会宏观数据视角,运用犯罪学基本原理深刻剖析严重暴力犯罪的复杂影响因素,提出严重暴力犯罪发案数关联因素及预测方法的研究假设,选取对应的社会宏观数据作为变量,结合近20年8类严重暴力犯罪的历史发案数据进行测试建立自回归滞后模型,并预测严重暴力犯罪发案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GDP、结婚率、人口结构、安防投入、失业率等宏观社会指标与严重暴力犯罪发案数关联性明显,相比单一使用历史数据预测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这为我国科学制定相关社会治理防范策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刚
本文通过一个扩展的时间配置模型发现,在风险规避的假定条件下,政府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可以减少个体决策者从事"非法"活动的时间。基于2000~2006年间中国30个省级截面的数据分析结果也证实,在控制住"非法"和"合法"工资以及失业率等变量后,地方政府无论是增加救济费支出还是社会保障补助支出都可以显著地降低犯罪率,总体而言,人均社会福利支出每增加1%大约可以使犯罪率降低0.19%。如果上述发现是成立的,一方面,间接性的支持社会福利条件的弱化是导致中国犯罪率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社会根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提高社会福利条件和改善民生是比单纯的威慑性和惩罚性犯罪治理政策具有更低成本和更高社会收益的犯罪治理策...
关键词:
社会福利支出 犯罪 威慑 惩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丹 初玉霞
为探索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特点及社会支持对其的影响作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青少年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对71名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并与81名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犯罪青少年消极心理状态明显,犯罪青少年对社会支持的领悟程度显著低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内支持对犯罪青少年的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其他支持对犯罪青少年的未来期望和自我评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犯罪青少年 社会支持 心理状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红伟 徐嘉慧 林子祥 石大千
深入探究影响社会安全的环境因素,发掘空气污染治理的社会安全效应,对于筑牢社会安全屏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从犯罪视角分析“十三五”期间空气污染治理对社会安全的积极效应。利用地级市空气污染和犯罪的日度和年度数据,估计空气污染治理对地区犯罪的影响作用,并从个体心理角度进行机制验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兆波
一夜之间粮票没用了;国营商店里出现了讨价还价;农民变成了企业家;炒股成了新时尚…… 这一切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又将面对什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一力
1991年4~月间,浙江人赵××与湖南人王××在罗马尼亚相识后,共同策划回国办理劳务输出护照,从中牟利。二人按照商定,回国后分头行动。赵××到浙江省某县联系出境人员及其户口迁移证;王××到湖南省联系办理出国护照手续。1991年6月中旬,赵××在办理了出境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成玉
土地犯罪与法律责任研究张成玉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刑法》。新的《刑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刑法分则中增设了有关土地犯罪的条款,对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耕地、严厉打击各种土地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标志着我国土地法制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晋康 刘卫军
金融犯罪是犯罪人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前者是内因 ,后者是外因。金融犯罪是一种较典型的“理性犯罪” ,犯罪人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当实施犯罪行为的净收益增加 ,会带来犯罪人总效用的增加时 ,一个人犯罪的可能性相当大。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成本与收益或净收益 ,受犯罪人个人因素与外部条件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 ,分析了金融犯罪行为的净收益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金融犯罪防范的建议
关键词:
犯罪原因 犯罪成本 犯罪收益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胡渝
目前,职务犯罪呈现大要案数量逐年上升、主体职位越来越高、窝串案增多的新特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体制不完善、权力监督乏力、法制不健全、社会分配不均的客观原因和特权心理重、思想素质低等主观原因。针对以上原因建议从完善立法、加强法制教育和高薪养廉、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检察建议、严惩职务犯罪,形成打防并举的格局,切实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关键词:
职务犯罪 现状 成因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