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
- 2023(1695)
- 2022(1482)
- 2021(1370)
- 2020(1148)
- 2019(2862)
- 2018(2794)
- 2017(5595)
- 2016(3005)
- 2015(3492)
- 2014(3648)
- 2013(3476)
- 2012(3356)
- 2011(3031)
- 2010(3095)
- 2009(2942)
- 2008(2883)
- 2007(2698)
- 2006(2411)
- 2005(2129)
- 学科
- 济(12657)
- 经济(12645)
- 管理(10081)
- 业(8781)
- 企(7557)
- 企业(7557)
- 方法(6919)
- 数学(6348)
- 数学方法(6225)
- 财(3601)
- 农(3219)
- 贸(3046)
- 贸易(3045)
- 易(3000)
- 策(2905)
- 中国(2815)
- 学(2465)
- 制(2464)
- 理论(2268)
- 业经(2227)
- 务(2205)
- 财务(2199)
- 银(2195)
- 银行(2195)
- 财务管理(2191)
- 企业财务(2072)
- 行(2060)
- 及其(1985)
- 融(1932)
- 金融(1932)
- 机构
- 大学(45134)
- 学院(44636)
- 济(19616)
- 经济(19147)
- 管理(18177)
- 理学(15488)
- 理学院(15350)
- 管理学(15104)
- 管理学院(15018)
- 研究(14016)
- 中国(11868)
- 财(9666)
- 京(9296)
- 科学(7957)
- 财经(7563)
- 中心(7302)
- 经(6847)
- 所(6769)
- 江(6734)
- 经济学(6230)
- 农(6115)
- 研究所(5996)
- 北京(5921)
- 业大(5713)
- 财经大学(5658)
- 经济学院(5613)
- 州(5464)
- 范(5439)
- 师范(5393)
- 院(4961)
共检索到67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扬 彭兴韵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今年10月28日至29日举行的美联储本第7次例会引起全球极大的关切,主要焦点在于美联储结束了购债的计划,舆论所言似乎重新回归正常期,进而导致市场价格与舆论的大动荡与大调整。然而,进行理性与深入的思考后,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的角度与思路是有问题的,美联储的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美元的走势也没有那么夸张。其一,美联储的正常是基于什么?本土还是全球?搞清楚这一点是判断美联储的核心。美联储的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理 段中元
本文选取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商业银行贷款量、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生产总值(GDP)、汇率和贸易共计7类25个非等频的变量序列,首先使用TRA-MO技术识别各序列的结构性变动点,然后利用SEATS技术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值对比,定量地研究扭曲操作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美联储的扭曲操作对短期国债的收益率有影响而对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并无影响,在增加贷款量、降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等方面效果不显著;对人民币汇率、进口贸易和美国贸易逆差有影响,但对欧元汇率、日元汇率和美国出口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扭曲操作 货币政策 效应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学立
2012年12月12日,距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仅3个月,美联储又宣布了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密集出台的这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再次产生重大影响。一、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非传统货币政策(一)量化宽松(QE)量化宽松是在利率水平很低时由央行采取的一种扩张性、非传统货币政策。它是央行将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定红
美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历史实际上是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实施技术逐步演化的过程,其中操作程序的形成和发展对美联储当前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美联储自从1970年以来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操作程序:1970~1979年是货币增长和联邦基金率操作程序,1979~1982年是货币总量和非借入准备金操作程序,1983年至今是联邦基金率、货币与经济目标和借入准备金操作程序。从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性来看,贴现率是联储成立之初的重要手段,30年代以后逐渐由法定准备金率所取代,50年代以后公开市场操作日趋成熟,并成为联储目前的主要政策工具。本文对美联储操作程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操作程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应洪雷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从1913年建立到现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它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它的货币政策目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一、联储初期的货币政策 1913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创建了美国的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体系,旨在“提供一个富有弹性的货币供给机制为商业票据的再贴现提供便利;建立更为有效的银行监管制度”,解决分散化的银行体系对经济中货币和信贷需求的变化难以作出充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原青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多数学者将其理解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包括国债等在内的中长期资产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其定义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理论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导: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傅雄广
文章结合美国经济金融现状及其历史经验对QE2退出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汇率走势进行了展望。通过梳理美国货币当局的政策逻辑,文章认为美国在结束QE2之后,短期内可能保持政策稳定,从中期来看进入紧缩周期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市场提前消化利空影响,QE2后美长期国债利率未必会大幅上行。联邦基金利率的回升、通胀水平的有效控制及财政赤字的削减,有助于美元汇率在中期阶段性走强;但美元汇率的长期反转,则需要美国经济步入由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的新增长周期。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泰勒规则 产出缺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伍戈
近期国内外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又一次引发了大家对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关系的热烈讨论。本文对有关重要理论和经典分析框架进行回顾,并对现实情况进行一些探讨。资产价格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货币政策:资产价格既可以作为传导货币政策的途径,也可以是货币当局所使用信息的重要部分。我们用经典的Bordo-Jeanne理论框架分析了货币当局在资产价格膨胀时所面临的困境。然后我们以美国为例,用两种不同的实证方法探讨了美联储是否"真的"受到了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后我们还结合中国的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产价格 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茜 时辰宙
一、引言2008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骤然升级,并迅速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陷入了衰退之中。面对危机,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及时启动以"三大法宝"为核心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来缓解危机不断扩散的局面。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市场信心重挫,流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洁 陈宝峰 吴玲
近年来,全球经济周期波动加快,美联储频繁切换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性冲击效应。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会随着不同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以及不同经济时期的差异性经济环境而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基于不变参数模型的研究结论严重缺乏实际经济意义,这也是以往相关研究具有争议性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则产生阻碍作用;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系统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强。(2)美联储价格型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资本价格影响中国的货币需求,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弱。最后,本文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价格型紧缩货币政策以应对美联储未来一段时间的加息行为。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时变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皓 许佳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出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失业率和通胀率达到政策目标,美联储先后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不仅引发欧洲银行和英国央行相继采取缩减购买资产规模和加息等相对紧缩性政策,还引发日元套利交易的兴起和汇率的大幅波动,同时导致新兴经济体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加剧、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货币贬值、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等严重负面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引发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导致新兴经济体的流动性减少以及资产价格下跌,促使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另外,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不仅提升了短期利率,而且可能改变投资者风险偏好并提高风险溢价,进而推升其国内的中长期利率,不仅导致发达经济体的真实汇率上升,而且还将增加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迫使盯住其货币的新兴经济体同样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董海波
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所经过的部门以及这些部门各自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责 ,解释了这些部门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形成的激励约束机制 ,以及货币政策怎样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然后 ,强调了利率政策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详细分析了我国利率政策实际上存在的激励约束机制 ,以及这些激励约束机制造成我国利率政策缺乏效果的原因。最后提出 ,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但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存在许多障碍 ,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激励约束机制 利率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