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928)
- 2022(732)
- 2021(740)
- 2020(755)
- 2019(1781)
- 2018(1801)
- 2017(3804)
- 2016(2160)
- 2015(2424)
- 2014(2565)
- 2013(2720)
- 2012(2689)
- 2011(2500)
- 2010(3126)
- 2009(3464)
- 2008(2111)
- 2007(1792)
- 2006(1679)
- 2005(1615)
- 2004(1514)
- 学科
- 济(6321)
- 经济(6308)
- 业(3989)
- 管理(3782)
- 企(3248)
- 企业(3248)
- 融(3025)
- 金融(3025)
- 方法(2914)
- 数学(2633)
- 数学方法(2602)
- 银(1936)
- 银行(1936)
- 贸(1886)
- 贸易(1885)
- 易(1870)
- 行(1802)
- 财(1641)
- 制(1484)
- 中国(1465)
- 农(1401)
- 世界(1092)
- 学(1089)
- 务(1062)
- 财务(1061)
- 财务管理(1058)
- 理论(1053)
- 企业财务(1029)
- 农业(1017)
- 教育(1008)
- 机构
- 大学(31604)
- 学院(28949)
- 济(12619)
- 经济(12343)
- 研究(11612)
- 中国(11574)
- 管理(10055)
- 理学(8054)
- 理学院(7965)
- 管理学(7871)
- 管理学院(7807)
- 京(7256)
- 银(6933)
- 银行(6673)
- 财(6436)
- 行(6344)
- 所(6061)
- 中心(5944)
- 科学(5587)
- 农(5448)
- 研究所(5359)
- 范(5177)
- 师范(5157)
- 财经(4956)
- 北京(4942)
- 江(4817)
- 人民(4721)
- 经(4548)
- 融(4540)
- 金融(4483)
共检索到53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磊
自1929年大危机爆发起,经济学界就没有停止过对危机根源的反思。可是主流的反思却始终不得要领,总是在"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之类的老生常谈上转圈。遗憾的是,对当下次贷危机根源的认识依然如故。表面上看,这两次危机的原因大相径庭:1929年大危机的导火线是有效需求不足;当下次贷危机的导火线却不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需求"过度"。其实,资本世界的古典危机与当代危机并无本质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危机,只不过是把皮球从供给方踢给了需求方。由于危机根源于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仅用"风险一监管"的分析框架,已经很难对其做出本质上的把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元
次贷危机爆发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若归为一句话,就是未能理性地、科学地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郁国培
去年2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已相继有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最大的存贷款机构华盛顿互助银行因陷入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宇峰
美国次贷危机本质上不是一个金融问题、而是收入差距问题。文章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危机的实体经济基础,对其原因与本质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过度消费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收入差距过大是次贷危机的本质。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新古典增长模型 原因 本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在对美国次贷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大部分分析家认为,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2006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下跌和利率的上扬。然而,通过对美国经济运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结论既不准确更不全面。实际上,造成美国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贺春 李艳
1.政策导向不切实际。本世纪初,在美国网络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连续降息、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保持经济增长。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各放贷机构采取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次优级和次级客户成为放贷机构业务竞争的主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反思,认为注资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而降息因为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效果不佳,因此,应该让那些资不抵债问题极其严重的银行尽快破产,同时,剥离不良资产,进行资产重组,更换管理层。
关键词:
美国次贷危机 注资 降息 不良资产 破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岷
随着美国居民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此次危机已经逐步演变成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它给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造成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千亿美元;它的影响也已波及到美国的实体经济,消费和就业出现比较明显的衰退迹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廖岷
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与影响是惨痛和深远的。金融业必须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这是由其高杠杆率、高关联度和高信息不对称性所决定的;市场约束不等于放任自流,越是发达的金融市场,越是需要与风险复杂程度相匹配的严格监管;金融监管要适应创新和市场变化,不宜过分依赖具体"规则"的约束,而应采取更具灵活性的原则导向监管模式,注重加强同市场的沟通,处理好创新与稳定的关系,从而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刘骏民
本文指出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杠杆活动泛化导致的银行信用崩溃,美国当前救助措施本质是用国家信用支撑正在崩溃的银行信用,但这会引致美元危机;进而本文从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背离的角度分析了次贷危机以及美元危机的必然性;最后本文指出中国必须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应付即将到来的美元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危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美元危机 虚拟经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葛立佺 孙英隽
美国式过度消费是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它在短期会拉动经济增长,但在长期是不可持续的,并会使经济陷入过度消费恶性循环。美国的过度消费不仅有其经济和文化渊源,也归因于政府的态度和美元的储备地位。过度消费会造成虚假繁荣、投资下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努力提高居民收入,转变依赖过度消费拉动经济的传统做法,改变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有助于走出危机,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信用评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饱受社会质疑。本文深入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表现欠佳的原因,介绍了欧美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机构 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过度金融化和高度杠杆化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进一步改善金融监管制度和手段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使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有了彻底的转变。如果把金融危机看成摊牌(暴露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和处置金融机构)→洗牌(政府介入收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诸濛 佘传奇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短20多年,美国金融业先后爆发了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为导火索的储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均不同程度地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关键词:
储贷危机 次贷危机 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