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3)
2023(11513)
2022(10170)
2021(10091)
2020(8293)
2019(19517)
2018(19747)
2017(36736)
2016(21201)
2015(24305)
2014(24782)
2013(23848)
2012(22152)
2011(19883)
2010(20259)
2009(18309)
2008(18095)
2007(15983)
2006(14228)
2005(12828)
作者
(59501)
(48821)
(48684)
(46597)
(31345)
(23590)
(22364)
(19310)
(18828)
(17906)
(17057)
(16252)
(15551)
(15338)
(15131)
(14989)
(14923)
(14696)
(14002)
(13900)
(12291)
(12172)
(11780)
(11268)
(11201)
(10901)
(10806)
(10800)
(9908)
(9760)
学科
(72893)
经济(72792)
管理(56648)
(50845)
(42886)
企业(42886)
方法(33830)
数学(28719)
数学方法(28221)
中国(25018)
教育(22956)
(20423)
(19978)
(19669)
理论(17132)
业经(16080)
地方(14863)
(14105)
(13196)
贸易(13189)
农业(13139)
(12789)
技术(12637)
(12589)
(11949)
财务(11878)
财务管理(11843)
企业财务(11179)
环境(10995)
(10919)
机构
大学(297577)
学院(290329)
管理(111097)
(103280)
经济(100457)
研究(99729)
理学(95480)
理学院(94299)
管理学(92427)
管理学院(91868)
中国(69540)
(66154)
科学(62594)
(50997)
(49364)
(48923)
师范(48604)
研究所(46151)
中心(44272)
(43857)
(43377)
北京(43248)
业大(41759)
师范大学(39771)
教育(39663)
财经(38802)
(36049)
(35821)
(35095)
技术(34425)
基金
项目(191925)
科学(150322)
研究(147339)
基金(134810)
(116054)
国家(114915)
科学基金(97336)
社会(87739)
社会科(82624)
社会科学(82600)
(75455)
教育(73824)
基金项目(71201)
(65359)
编号(63814)
自然(62542)
自然科(61043)
自然科学(61030)
自然科学基金(59886)
资助(55924)
成果(55703)
课题(45953)
重点(43465)
(43363)
(40779)
项目编号(39589)
(39177)
(37804)
教育部(37604)
大学(36788)
期刊
(117376)
经济(117376)
研究(96059)
教育(64040)
中国(62836)
学报(45272)
科学(40838)
(40199)
管理(40124)
(37215)
大学(35040)
学学(31110)
技术(28433)
农业(28318)
(22490)
金融(22490)
图书(20887)
财经(18564)
业经(18363)
经济研究(16963)
(15767)
问题(15310)
职业(15124)
理论(14891)
书馆(14532)
图书馆(14532)
(14169)
论坛(14169)
(13989)
实践(13745)
共检索到441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露茜  苏艺晴  
历史分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目前学界对美国教育史研究中分期问题的讨论忽视了历史时间中的"相对性"问题。回顾"辉格派"、温和修正派、激进修正派和新保守主义史学四大流派对美国公共教育历史分期的阐释及其前提假设,发现历史分期看似仅仅是对不同的时间的选择,实质上代表着作者在写作之前设计的研究问题,以及为此所拟定的逻辑框架和写作时所流行的史学思潮,这提示我们关注在历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的解释"问题。对美国公共教育史研究中历史分期的再讨论,目的不是获得唯一的、正确的、普适的"方法",而是从另一个面向获得对美国公共教育历史图景中时间的连续性与对象的"独特"与"断裂"之间的桥梁,进而健全我们对教育史的综合丰富的理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传印  
公共历史学教育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历史教育形式。它以不同于传统历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突出了历史教育的人民性、实用性和跨学科性。美国公共历史学教育不仅培养了能满足客户需要和适应实际操作的公共历史学家,而且,这些公共历史学家更多地以自己的工作在学院和课堂外对社会公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历史教育。公共历史学教育为新时代的历史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璇  
在美国实行的公共教育券可以归纳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补贴性公共教育券,其初衷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教育选择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第二类是竞争性公共教育券,其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不合格公立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从而促进公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类是扩充性公共教育券,其目的是弥补公立学校数量不足的缺陷,同时也为了提高政府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各类教育券的实施不仅达到了各自的目的,而且都因其引入了竞争机制而促进了公立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贤  王慧敏  
美国学者对美国高等教育史的分期多种多样,且大多都力图从美国高等教育本身的变迁过程及其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分期,而非简单搬用美国史常用的历史分期;但是,他们大多未对分期的依据作出具体、详尽和明确的说明,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引导历史认识的工具作用。基于对不同历史时期美国高等教育沿革的阶段性特征的分析,可以将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从哈佛学院建立至《莫里尔法》颁布前的开拓与奠基阶段,从《莫里尔法》颁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扩张与转型阶段,以及从《退伍军人权利法》和《布什报告》颁布以来的繁荣与调整阶段。这种历史分期综合考虑了内部史和外部史的结合,既避免了单纯的内部史分期所造成的高等教育演变与外部环境变化之间的脱节,同时也克服了以政治史分期取代内部史分期的弊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家福  黄美旭  
历史分期是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历史进行考察时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近年来,已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了面貌各异的历史阶段划分观点,但多数论者都没有充分考虑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历史分期而分期,或者直接移植中国通史的分期套路,既难以符合历史实际,也不利于理论研究。为真实反映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进程,在分期时,应当以来华留学生教育实践变迁为主线,以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参照,以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会议为界标。科学的分期,有助于人们厘清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主要脉络,有助于发掘其特点和规律,也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学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敏聪  
文章分析美国编程教育运动兴起进程及原因;从社会组织、教育机构和政府三个层面阐述编程教育运动的内容;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在编程教育运动中的角色与作用、机遇与挑战;讨论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露茜  夏青  
学界一般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北土地法》的颁布确立了联邦以赠地的形式参与教育事务,是联邦干预公共教育问题的起点,但这一认识是不准确的。通过系统梳理18世纪中后期一系列土地法令形成的过程,发现《西北土地法》中教育条款的出现并不是出于联邦对教育自身的考量,而是意在提高西北新州的地价、稳定移民的妥协方案,这不足以成为联邦干预公共教育的起点事件。联邦政府对美国公共教育的有意干预是在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工业化的腾飞中最终生成并确立下来的。19世纪早期的美国公共学校运动迫切需要一条有效的"同质化"策略来消解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的教育地方主义;同一时期的美国的工业化与工厂制——科学、效率、一致性和科层制,有效地为美国公共学校运动提供了一条逻辑缜密的"同质化"策略。这意味着,联邦政府干预教育实质上是19世纪后期联邦政府引导、干预、成就美国工业化过程中所扮演的领导角色在教育系统的体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恩妮  赵俊玲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服务(ReadeRs’advisoRy seRvice)已行之多年,可以追溯至19世纪70年代。文章将19世纪70年代至今的美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服务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时期、兴盛时期、瓶颈时期与复兴时期。基于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推动美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服务发展的因素包括:行业协会的支持、图书馆角色的重新定位、参考资源的涌现以及专业馆员对服务的推动。通过对美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服务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展望,提出未来此项服务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谢欢  
以1920年文华图书科的创建作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诞生的标志,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回望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六个时期:①发轫期(1920年—1941年7月);②成长期(1941年8月—1949年9月);③转型期(1949年10月—1966年4月);④停滞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⑤恢复发展时期(1976年11月—1992年9月);⑥突破变革时期(1992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演进路径为:①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升;②学校教育由单层次向多层次再向高层次演进;③培训教育始终是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要形式;④图书馆学教育"盲点效应"愈演愈烈。参考文献35。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冯佳  
公共图书馆理事教育培训对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治理与事业发展必须且重要,形成了在线课程系统培训、项目制教育培训、会议短期培训、网站专题研讨、实务指南编制学习等名目繁多的方式,重点开展了角色定位、基本职业要求、会议组织、财务管理、馆长雇佣、战略规划、考核评估、政策法规等为内容的培训,启发我国在开展公共图书馆现代治理培训的过程中,应强调重视治理而非管理、强化全面务实的培训内容、着力依托行业协会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区域间的沟通与交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吕方婷  
文章选取美国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馆员的两种教育方式:一是通过高校教育培养,从儿童及青年服务方向和低幼儿童/儿童相关课程2个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二是通过继续教育培养,归纳美国在低幼儿童馆员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自上而下层层提供、网络资源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覆盖全面3个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低幼儿童馆员在两种教育方式下所能习得的知识,为我国开展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馆员教育提供3点建议:允许选修低幼儿童相关专业的课程、注重图书馆与高校合作开发课程、以培训师培训法培养低幼儿童馆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泽云  袁连生  
根据国际横截面数据和中国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并对未来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进行预测,其结论是:(1)应主要以财政供给能力来解释和预测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变化;(2)借鉴国际经验,考虑未来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变化趋势时应主要参考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3)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将在2010年接近4%,在2020年达到4.4%-4.5%。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川崎良孝  
阐述美国公共图书馆全国标准的历史变迁。其中重点论述从通过数字来制定全国标准到基于各社区的需求来制定和评价图书馆计划的转换过程,以及美国图书馆协会支持各馆制定计划的机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雪  苗美娟  
美国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启动,至今已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根据图书馆老年服务的历史发展重点和特点变化,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41年至1960年代末)、深入探索阶段(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服务转向阶段(1990年代初至2005年)、扩展和创新服务阶段(2005年至今)。面对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在白宫老龄会议、经济技术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图书馆老年服务不断调整,服务理念逐渐从消极走向积极,服务方式不断更新,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保障不断完善。借鉴美国图书馆老年服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图书馆界应注意明确对老年服务特殊性的认识;积极参与老龄事务,寻求多方支持;构筑有效的制度体系;将服务立于实证调查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参考文献77。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戎军涛  吴杏冉  
中国图书馆学是指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图书馆学思想以及其它学科思想的基础上,用中国式的、民族化的思维去解释图书馆现象,探索图书馆基本规律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观点、思想、体系、结论等。前人关于中国图书馆学历史分期有不同意见。图书馆学历史分期的依据,包括哲学依据、社会依据和学术内在依据。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史的分期划分应为:20世纪初-40年代为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为中国图书馆学的曲折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变革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今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变革中平稳前进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