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0)
2023(3468)
2022(3022)
2021(2787)
2020(2520)
2019(5717)
2018(5714)
2017(11746)
2016(6360)
2015(7554)
2014(7562)
2013(7599)
2012(7641)
2011(6882)
2010(7054)
2009(6758)
2008(6899)
2007(6409)
2006(5648)
2005(5049)
作者
(19253)
(16216)
(15981)
(15403)
(10670)
(7962)
(7385)
(6295)
(6221)
(6067)
(5757)
(5479)
(5206)
(5169)
(5067)
(4992)
(4800)
(4792)
(4735)
(4679)
(4187)
(4046)
(3914)
(3683)
(3663)
(3618)
(3570)
(3533)
(3363)
(3214)
学科
(36194)
经济(36148)
方法(22419)
管理(21506)
(20729)
数学(20387)
数学方法(20199)
(17374)
企业(17374)
(9670)
中国(8432)
(7172)
(6608)
贸易(6604)
(6400)
(6268)
财务(6258)
财务管理(6237)
(6223)
企业财务(6029)
(5814)
业经(5475)
(5349)
金融(5349)
地方(5256)
(5045)
银行(5038)
农业(4760)
(4733)
理论(4647)
机构
大学(103928)
学院(100461)
(44586)
经济(43777)
管理(39436)
理学(34199)
理学院(33877)
管理学(33262)
管理学院(33080)
研究(30958)
中国(25060)
(22941)
(21334)
财经(18478)
科学(17229)
(16759)
(15582)
(15232)
中心(15115)
经济学(15018)
(14931)
财经大学(13762)
经济学院(13736)
北京(13426)
业大(13345)
研究所(13342)
(12195)
(12162)
师范(12066)
农业(11696)
基金
项目(62645)
科学(50158)
基金(47913)
研究(44867)
(40664)
国家(40347)
科学基金(35554)
社会(30506)
社会科(29073)
社会科学(29066)
基金项目(24647)
(22916)
自然(22547)
自然科(22110)
自然科学(22108)
教育(21981)
自然科学基金(21749)
资助(21624)
(19271)
编号(16879)
(15331)
成果(14588)
教育部(13849)
重点(13834)
国家社会(13176)
人文(13110)
大学(12804)
(12406)
科研(12157)
(12131)
期刊
(46475)
经济(46475)
研究(32052)
中国(18349)
(17978)
学报(15843)
管理(14773)
科学(13597)
大学(12667)
(12647)
学学(11824)
(11704)
金融(11704)
财经(10437)
统计(10195)
教育(9997)
(8897)
技术(8522)
农业(8135)
(8012)
决策(7652)
经济研究(7596)
(6609)
问题(6529)
业经(6219)
技术经济(5812)
国际(5286)
理论(5152)
图书(4683)
(4597)
共检索到154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同健  
对统计中几对矛盾的辩证认识丁同健处在改革进程中的统计工作,面临各种矛盾及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解决。是统计事业开拓前进的有力武器。现就统计工作中几对辩证关系,谈点认识。一、总体与个体。总体与个体是统计,也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对这对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梅霞  
矛盾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已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被广泛而长期的运用。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作为辩证分析方法的最基本方法,亦曾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非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统计理论在叙述统计性质的时候,总是讲到统计是在社会经济现象的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数量方面,或者是密切联系事物的质量方面来研究其数量方面,这无疑是正确的。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统计理论很少具体阐述这个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些研究探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栋  
世界充满矛盾并处于矛盾变化中,书法也如此。矛盾是构成书法独特审美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书法笔锋的粗与细、结构的松与紧、章法的茂密与疏朗甚至色彩的黑与白等,这些形式不一的矛盾相互交织在书法当中,对立且统一,充分展现着辩证法思维,同时也激发出具有矛盾美的独特审美情感。《书法矛盾之美》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也是艺术的辩证法,而中国书法堪称辩证法的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结晶。由斯舜威编著、西苑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矛盾之美》一书,是一部系统分析和总结中国书法辩证法规律及矛盾美的专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天宇  王萍  
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要正确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与劳动之间又存在着紧密且具体的关系。应然,自由自觉的劳动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自觉的劳动又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途径。实然,新时代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要以劳动为主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以社会主义劳动保障新发展理念的有效实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保障劳动者权益、尊重劳动者个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郗芙蓉  
近年来,企业文化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没有企业文化似乎就没有了竞争优势。对企业文化过渡的追捧冲淡了人们对企业文化理性、冷静地思考,在企业文化的认识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似乎不证自明但实质模糊不清、而又迫切需要澄清的问题。从企业文化的辩证特性看,企业文化应是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自发文化与自觉文化、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统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芬  吴伟进  钟永德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松龄  
劳动力价值是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而不仅仅是商品,才有可能实现劳动力的内含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马克思指出的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是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的条件。现有的分配制度和混合所有制难以实现劳动力所有者的全面持股,需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全体劳动力所有者持股,减少或挤出不劳动的资本所有者持股,建立马克思指出的以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劳动力成为资本的条件才能具备。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能够有效发展劳动力的再生产,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生产力理论的深化认识:一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使用价值理论;二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使用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揭示资源有效配置的原理,为如何发展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持。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解释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的问题,有利于激发资本所有者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晨  
随着工业逐渐为自身培育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制,一些新的部门也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也在相对下降。不认识这一变化,停留于旧的认识,就会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绝对化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唯一基础”而陷入谬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穆光宗  
本文在人口经济学框架中重新审视近年来苏南的现代化变迁,通过对苏南鹿河、王秀、张桥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了人口问题的相对性和变异性。作者认为:“人口要下降,经济要增长”的正确性是有限定条件的,不能对其做绝对化理解。对于像苏南这样进入“超低生育”阶段且同时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地区,一个合适的口号或许应当是“人口要适度,经济要发展”。该文还从人口就业和阶层结构变化的视角对苏南人口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生产力理论的深化认识:一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使用价值理论;二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使用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揭示资源有效配置的原理,为如何发展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持。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解释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的问题,有利于激发资本所有者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邱晓华  
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1985-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7%,但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却日益突出,抢购风迭起,零售物价急剧上涨,1985-1988年平均每年上涨10%,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在于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随着扩权让利放活,地方、部门、企业利益逐渐强化,而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过早弱化,新的宏观调控手段又尚未建立健全。一些部门、地方和企业,在改革、外放、搞活过程中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急于求富,形成新的需求膨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