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1)
2023(9866)
2022(7487)
2021(6369)
2020(5296)
2019(11322)
2018(11060)
2017(21332)
2016(11194)
2015(12698)
2014(12857)
2013(12436)
2012(11512)
2011(10614)
2010(11205)
2009(11052)
2008(9877)
2007(9090)
2006(8747)
2005(8548)
作者
(32174)
(26676)
(26586)
(25776)
(17095)
(12525)
(12125)
(10357)
(10081)
(9545)
(9349)
(8817)
(8739)
(8645)
(8383)
(8360)
(7829)
(7773)
(7706)
(7189)
(7080)
(6509)
(6337)
(6243)
(6206)
(6157)
(5831)
(5751)
(5417)
(5265)
学科
(70744)
经济(70682)
管理(31235)
(29509)
(26151)
金融(26151)
中国(25366)
(23942)
银行(23934)
(23389)
企业(23389)
(23274)
地方(21964)
方法(17815)
业经(15749)
数学(15585)
数学方法(15480)
(15331)
(15001)
(13662)
地方经济(12926)
(11641)
中国金融(11169)
农业(11040)
(10655)
产业(9926)
(9791)
理论(8344)
环境(8320)
信息(8289)
机构
学院(164337)
大学(163226)
(82565)
经济(80945)
研究(60606)
管理(56999)
中国(53777)
理学(46924)
理学院(46442)
管理学(45740)
管理学院(45439)
(38703)
(33772)
科学(31509)
财经(29823)
(29800)
中心(29610)
经济学(28283)
(27320)
(26793)
研究所(26350)
经济学院(25141)
(23034)
(22222)
(22146)
北京(21863)
财经大学(21836)
银行(21393)
(21258)
(20956)
基金
项目(97256)
科学(76926)
研究(75297)
基金(70432)
(59416)
国家(58881)
社会(51478)
科学基金(50843)
社会科(48979)
社会科学(48968)
(38219)
基金项目(35657)
教育(33082)
(30444)
编号(29975)
资助(28688)
自然(28139)
自然科(27501)
自然科学(27496)
自然科学基金(27014)
成果(25601)
(23851)
国家社会(22293)
重点(22248)
课题(21652)
(21006)
发展(20587)
(20288)
(19973)
(19937)
期刊
(103432)
经济(103432)
研究(60180)
中国(36732)
(35460)
金融(35460)
(29980)
管理(24045)
(23147)
学报(20672)
科学(19666)
经济研究(17787)
大学(16797)
财经(16477)
教育(15911)
学学(15714)
技术(14712)
业经(14441)
(14379)
农业(14066)
问题(13293)
(9686)
技术经济(9608)
国际(9323)
世界(8954)
经济问题(8487)
理论(8417)
统计(8243)
现代(8005)
改革(7811)
共检索到281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严启发  
一、对当前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分析(一)经济金融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不断扩张从现象看,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永綦  
经济金融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引人瞩目的现象,对经济金融化发展特征和演化趋势的研判成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先决条件。近年来,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日益膨胀,金融业在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不断提高;而"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经济金融化的加速发展。尤为重要的是,我国的金融供给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强,导致"脱实向虚"和"金融空转"的矛盾不断加剧。我国的经济金融化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因此,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宗旨,并加快金融生态的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银锋  
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趋向在21世纪以来日渐清晰。从历史视角考察金融化,至少有三个方面与其相关:第一,资本主义积累的障碍;第二,与资本主义积累障碍相联系的主要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转换。以金融资本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的经验资料为研究对象,金融业资本的收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金融业企业的收入来源、国民收入分配和消费模式结构、金融资本家阶级的权力和收入,这几项指标充分证明美国的经济确实存在明显的金融化趋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程慧慧  
近年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成为宏观政策着力点,充分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并同步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分阶段推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该制度实施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投资金融化和利润金融化。(2)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既能发挥竞争治理效应和资源优配效应,减少企业基于投资逐利动机的金融化行为;还会发挥创投驱动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对企业基于蓄水池动机的金融化行为产生挤出效应。(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投资机会少、低市场竞争行业和高政府放权意愿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效能评估和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推动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程慧慧  
近年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成为宏观政策着力点,充分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并同步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分阶段推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该制度实施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投资金融化和利润金融化。(2)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既能发挥竞争治理效应和资源优配效应,减少企业基于投资逐利动机的金融化行为;还会发挥创投驱动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对企业基于蓄水池动机的金融化行为产生挤出效应。(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投资机会少、低市场竞争行业和高政府放权意愿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效能评估和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推动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裴祥宇  
本文从部门视角构建测度经济金融化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观静态赋权法和基于熵值法的客观动态赋权法对美国经济金融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期内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部门扩张强劲,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呈现周期性上升态势;联邦基金利率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对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产生波动性影响,但无法左右其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进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视角出发,从企业、国家政权、阶级三层结构探讨日本经济金融化的原因。在企业层面,本文通过观测企业资产、企业受益和其支出的结构确认了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并指出劳动分配率的下降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停滞是它的前提。在国家层面,国家的自由化战略显著推动了经济的金融化。日本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外因是全球竞争带来的门户开放压力,其内因则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推动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要求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在阶级层面,本文展示了工人、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是如何在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上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裴祥宇  
本文从部门视角构建测度经济金融化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观静态赋权法和基于熵值法的客观动态赋权法对美国经济金融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期内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部门扩张强劲,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呈现周期性上升态势;联邦基金利率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对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产生波动性影响,但无法左右其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进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视角出发,从企业、国家政权、阶级三层结构探讨日本经济金融化的原因。在企业层面,本文通过观测企业资产、企业受益和其支出的结构确认了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并指出劳动分配率的下降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停滞是它的前提。在国家层面,国家的自由化战略显著推动了经济的金融化。日本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外因是全球竞争带来的门户开放压力,其内因则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推动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要求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在阶级层面,本文展示了工人、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是如何在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上围绕劳动分配率、生产率和利润分配率展开复杂的斗争,并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性失败和资产阶级内部的霸权交替是经济金融化这一“经济地震”背后的“板块运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海元  王世杰  
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上市A股非金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以我国制定的"五年规划"为产业政策分析,探究产业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的支持会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即相比于没有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金融化程度更低。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不同融资约束程度和不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下,产业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发现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低的时候,产业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证明,经济的金融化既带来了促进全球各国共同发展和提升相互依存度的正面发展效应,也给全球各国带来了波动、萧条和危机的互动与联动的深刻负面效应。经济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停滞和膨胀的恶性循环发展,其负效应对全球的震荡与影响不但巨大还惊心动魄,其深度发展导致全球经济体系更难控制,使全球经济体系的易变性与波动性不断增强,风险持续上升,金融结构变得脆弱,金融动荡的负面效应也被数倍放大。同时,过度金融化成为近年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济江   徐朝辉   张建军  
当前我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趋势没有逆转,理论界多将金融化视为同质性,忽略了实体企业非过度金融化与过度金融化之间的差异。采用2007—2020年实体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经济后果视角,分析过度金融化的绩效效应、风险效应和创新效应,并探讨何种类型的实体企业更偏好过度金融化。研究结果发现,相比非过度金融化,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显著抑制主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过度金融化降低了短期破产风险却加大了未来的长期破产风险。相比内部控制质量好、处于成长期的实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差、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实体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过度金融化;过度金融化的特征在不同产权性质、创新依赖性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异。研究有助于厘清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带来的危害,为政府出台分类监管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成思  张步昙  
传统理论大多认为金融发展和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持作用,然而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经济金融化问题也成为各国制定金融发展战略与金融改革顶层设计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经济金融化的理论前沿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经济金融化的分类和界定标准,阐释经济金融化的多层动因与多重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均衡金融杠杆率作为评判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利弊的基准之一,以期为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平  
一、金融经济学的性质及其构成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从学术上讲,金融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仍是微不足道的。金融学的研究大多依赖于经验分析而非理论上的、合乎规范的探讨。但在短短的30年之后,金融经济学俨然出落为经济学家族中的一个新生贵族,该领域研究所获得的诸多成果不仅有效地指引了经济金融化的进程,而且对传统经济学产生了重大挑战,使得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在金融经济学的令人惊异的活力面前黯然失色,以至于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经济学的怀疑和批评。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