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3)
2023(6980)
2022(5755)
2021(5156)
2020(4361)
2019(9785)
2018(9569)
2017(18246)
2016(9877)
2015(10917)
2014(11186)
2013(11285)
2012(10633)
2011(9788)
2010(10075)
2009(9512)
2008(9577)
2007(8890)
2006(8227)
2005(7675)
作者
(30024)
(25155)
(24922)
(24039)
(16379)
(11840)
(11361)
(9711)
(9486)
(9175)
(8954)
(8395)
(8318)
(8253)
(8006)
(7612)
(7412)
(7360)
(7134)
(7116)
(6471)
(6200)
(6067)
(5755)
(5736)
(5709)
(5515)
(5398)
(5248)
(4901)
学科
(62619)
经济(62575)
管理(38430)
(29920)
(26863)
企业(26863)
方法(20079)
数学(17015)
数学方法(16884)
地方(15648)
(13963)
(12021)
中国(11844)
地方经济(11831)
业经(11112)
(10341)
(9385)
财务(9361)
财务管理(9337)
企业财务(8949)
(8578)
(8576)
银行(8568)
(8166)
(8104)
金融(8104)
(8093)
(7645)
(7600)
(7563)
机构
大学(149001)
学院(148224)
(70940)
经济(69447)
管理(56620)
研究(53621)
理学(46370)
理学院(45795)
管理学(45139)
管理学院(44800)
中国(42872)
(34194)
(31352)
科学(30786)
(27699)
财经(25967)
研究所(24774)
中心(24101)
(23934)
(23484)
经济学(23123)
(22021)
经济学院(20306)
北京(19888)
财经大学(19254)
业大(18949)
(18947)
(18703)
(17716)
(17541)
基金
项目(89059)
科学(69950)
基金(65693)
研究(63360)
(57391)
国家(56951)
科学基金(48634)
社会(42392)
社会科(40324)
社会科学(40310)
基金项目(33946)
(33925)
自然(30624)
自然科(29912)
自然科学(29902)
自然科学基金(29399)
教育(28316)
(28128)
资助(27784)
编号(23206)
重点(20107)
(19784)
(19574)
成果(19448)
国家社会(18295)
(17978)
(17741)
教育部(17144)
课题(16955)
科研(16846)
期刊
(89758)
经济(89758)
研究(49280)
中国(31629)
(29643)
管理(26611)
学报(22486)
科学(21078)
(19369)
大学(17213)
(17073)
金融(17073)
学学(16455)
经济研究(15144)
财经(14783)
技术(13716)
(12933)
农业(12548)
业经(10872)
教育(10839)
问题(10684)
技术经济(9502)
(8403)
统计(8151)
世界(7840)
(7734)
经济管理(7478)
现代(7359)
国际(7209)
(7135)
共检索到244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芳明  
本文在学习马克思经济管理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 ,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资本主义经济管理均具有二重性的理论前提 ,进而对如何批判性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司婧雯  
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已证明,认识民营经济不能简单化陷入公与私之辩。只有超越公与私之辩,才能更好全面认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民营经济在生产力、财富、分配和生产关系上都体现出二重性。在生产力上,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主体;在财富方面,民营经济是私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统一;在分配方面,民营经济体现了“先富”与“后富”的统一,发展民营经济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生产关系方面,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汪毅霖  
经济学具有二重性,即兼具科学性质和人文性质。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只涉及解释手段的选择,不考虑目的的选择问题。这是因为:手段的效果可以通过事实经验地证明,而目的包含价值观和伦理因素,无法转换为纯粹经验的描述。虽然不符合实证原则,但是作为人文的经济学是作为科学的经济学的前提,作为人文的经济学讨论目的的选择。在目的选择的过程中,伦理、价值判断、政治哲学等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实现稳定和谐的最终基础是道义与共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汉民  
论经济效益二重性的统一张汉民目前,我国工业企业高增长低效益的矛盾没有解决。特别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国有企业经济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的种种损失和浪费还很严重。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重视研究提高经济效益,应是深化改革的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张晓洁  
教学二重性指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预设性教学是预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教学性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的秩序等,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取向。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表现性目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等,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取向。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活动,具有科学的预设性与人文的生成性的双重属性。教学的二重属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研究应加强对教学生成性的研究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鸿雁  
虚拟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它具有二重性 :既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使社会上零星分散的消费资金和闲置资金转化为生产要素 ,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的一面 ;又有使社会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可能性加大 ,易导致泡沫经济形成的消极性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趋利避害 ,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静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是自然生态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统一,两种关系并存于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中,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利益关系的冲突,正在使生态旅游经济越来越多地出现不和谐的现象,突破利益关系制约的瓶颈,重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正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着眼点。因此,本文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进行深入辨析,指出无论是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还是生态旅游经济过程,都具有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相统一的二重性,这些都决定了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协调统一。针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发展中的扭曲变形,只有变革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和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守宝  王全美  
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源于农民的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是农民工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工身份决定其不能成为完全的劳动力商品,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农民工的职业决定其对农业产业化带来负面影响。破解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矛盾的途径,是政府创造条件分化农民工,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双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国忠  
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加强,许多属于第三产业的部门,尽管它们不一定生产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但它们越来越对社会发展和财富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直接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生产目的,同样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因而许多劳务的生产具有生产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春顶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文章从多个层次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二重性,并据此分析了给予我国的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龄  
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劳动的二重性表现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但是 ,它忽视了劳动二重性的动态对立统一关系 ,以及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的二重性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需要对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在价值形成和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作出进一步的认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华杰  
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叙事中,马克思指认了自然对劳动过程的贡献,而自然要素本身却不形成价值。马克思这种叙事上的差异,让我们进一步从劳动二重性中体认到自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方式的二重性,从而彰显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意涵:一方面,从创造财富的角度看,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的"自然形式"表现为以一种"无机的身体"的存在方式被生产者"天然占有",实现了自身与生产者的统一;但在价值形成、增殖过程中,自然的"社会形式"因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而表现为同生产者相"分离",从而导致了自身被"剥削"的异化。另一方面,从促进财富增长的角度看,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的"自然形式"表现为以一种"具体多样性"的存在方式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在价值形成、增殖过程中,自然的"社会形式"却表现为"单一抽象性"的"价值形式",从而导致了自身被"贬值"的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