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4)
2023(4849)
2022(3675)
2021(3017)
2020(2413)
2019(5391)
2018(5217)
2017(10713)
2016(5398)
2015(5983)
2014(5959)
2013(6181)
2012(6027)
2011(5550)
2010(5762)
2009(5514)
2008(5054)
2007(4664)
2006(4541)
2005(4283)
作者
(16070)
(13735)
(13556)
(13176)
(8732)
(6285)
(6100)
(5233)
(5053)
(4993)
(4793)
(4548)
(4403)
(4396)
(4333)
(4149)
(3983)
(3874)
(3845)
(3578)
(3460)
(3304)
(3254)
(3224)
(3214)
(3158)
(2834)
(2758)
(2716)
(2632)
学科
(52091)
经济(52070)
地方(15086)
管理(14645)
方法(12760)
地方经济(11885)
(11875)
数学(11564)
数学方法(11533)
中国(9296)
业经(8820)
(8441)
企业(8441)
(7705)
(7397)
经济学(6478)
产业(6126)
环境(5965)
(5864)
农业(5641)
(5501)
总论(5274)
(5230)
信息(5112)
(5079)
金融(5079)
(4955)
(4807)
贸易(4803)
信息产业(4796)
机构
学院(86843)
大学(85916)
(52091)
经济(51336)
研究(35050)
管理(30216)
中国(26321)
理学(25255)
理学院(24956)
管理学(24695)
管理学院(24515)
(21318)
经济学(18251)
科学(17680)
(17499)
(17351)
财经(16695)
经济学院(16075)
研究所(15538)
(15065)
中心(14620)
(13419)
(12186)
财经大学(12115)
北京(11209)
科学院(11020)
(10967)
社会(10855)
经济研究(10412)
(10395)
基金
项目(50860)
科学(40620)
研究(38281)
基金(37785)
(32214)
国家(31989)
社会(28021)
科学基金(27442)
社会科(26700)
社会科学(26693)
(19077)
基金项目(19047)
教育(16123)
资助(15391)
(15309)
自然(14839)
自然科(14468)
自然科学(14465)
自然科学基金(14204)
编号(13832)
(13318)
(13125)
经济(13014)
国家社会(12650)
发展(11633)
重点(11612)
(11479)
(11407)
成果(11403)
教育部(10178)
期刊
(66700)
经济(66700)
研究(33088)
(16473)
中国(16351)
管理(13276)
经济研究(12554)
(10293)
科学(10169)
学报(10058)
财经(9703)
(9235)
金融(9235)
(8639)
问题(8299)
业经(8069)
大学(8055)
技术(7947)
学学(7863)
技术经济(6699)
农业(6673)
(6246)
世界(6065)
统计(5726)
国际(5528)
经济问题(5373)
经济管理(5001)
经济学(4956)
改革(4819)
(4819)
共检索到144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朝尊  
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法的质疑张朝尊目前,在党和国家的文献或一般文章中,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提法,均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提法大体上还可以,但仔细推敲似有不妥之处,不如提从物质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向人力资本依托型经济增长转变为好①。这种提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武义青  史如海  郜明信  
经济增长方式的界定武义青,史如海,郜明信一、经济增长率的构成分析一个经济系统,有效率,才有效益;有高生产率,才有高经济效益;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与生产率密切相关。生产率为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即:生产率一产出量/投入量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元坤  
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与要素组合运作方式的耦合统一体,依演进历程可将经济增长方式区分为自然型、粗放型、集约型及网络型四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方式与途径有同级转换与异级转换二种类型,政府可从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着手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自觉转换.就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而言,在总体上必然体现为同级转换、异级转换并存并以异级转换中的跨级转换为主的混合转换.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汤向俊  任保平  
本文分析中国高投资率形成机制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形成率演变规律。本文运用1970—2008年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表明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由于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低于劳动力的边际贡献,GDP中资本形成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本文的理论分析及1978—2008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表明,政府生产性倾向以及国有部门较低的融资成本,使中国较高的资本形成率得以持续。因此,我们应继续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和金融业的改革,改变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为实现中国高投资增长模式转变提供微观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家祥   陈燕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道路的长期性决定了这一理论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过程。就此做以回顾性的考察,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仅可以促进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还能够为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是纪念建国50周年的一种好形式。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理论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型的概念与表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要性与途径、研究转型问题的方法等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当时政治经济历史条件的影响,这些方面被不同程度、各有侧重地予以了探索。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毛蕴诗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风暴导致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形势面临着严峻考验。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我国出口额为11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2%,比前月回落21.4个百分点,这是自2002年2月以来我国外贸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多年以来,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很多问题。我国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财政思考卢洪友一、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粗放型的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取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增加物质投入来推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很低,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诚颖  徐向阳  翁媛媛  
资本市场国际化与经济转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资本市场国际化是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而资本市场的全球资本配置能力决定了一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文章在资本国际流动的基础上重新阐述了"不平衡性增长"这一概念。资本市场国际化通过引导资本的合理流动,形成促进经济平衡性增长的资本流动机制。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应该积极借鉴新兴国家的经验并吸取其教训,以货币兑换自由化、取消外汇管制为前提,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家祥  彭金荣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比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从广义上说,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问题开展比较分析或研究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在60年代初为萌芽时期。60年代初,党和国家总结了经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建中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解决能源约束、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当前面临的外贸发展问题不仅应学习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进行产业转移的做法,还应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从自身和源头上来解决这些矛盾。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二十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立循环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显效果,不仅保持良好的外贸增长速度,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带给我们不少经验和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与全国一样,仍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本文结合上海经济的实际情况,认为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起来,向政企二元化、组织集团化、结构高度化等八大方向转变,并为此提出六条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卫斌  陈彬  蒋松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10余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面临日趋严峻的资源支撑力瓶颈和环境承载力约束,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亟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能源环境视角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本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一个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以定量地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为0.10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是由当前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体系决定的,能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