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2)
2023(4604)
2022(3815)
2021(3262)
2020(2612)
2019(5813)
2018(5758)
2017(11202)
2016(5725)
2015(6449)
2014(6537)
2013(6771)
2012(6563)
2011(6054)
2010(6411)
2009(5982)
2008(5532)
2007(5073)
2006(4911)
2005(4654)
作者
(17359)
(14764)
(14641)
(14247)
(9505)
(6873)
(6604)
(5663)
(5470)
(5301)
(5300)
(4954)
(4784)
(4772)
(4750)
(4543)
(4311)
(4271)
(4189)
(3926)
(3835)
(3593)
(3486)
(3475)
(3409)
(3380)
(3107)
(3061)
(3006)
(2836)
学科
(51469)
经济(51447)
管理(15027)
地方(14998)
方法(12999)
地方经济(11726)
数学(11718)
(11699)
数学方法(11664)
中国(9360)
(8203)
企业(8203)
(8030)
业经(7908)
(7584)
经济学(6531)
(5891)
农业(5729)
环境(5677)
(5616)
(5184)
(5171)
金融(5171)
(5071)
产业(5000)
(4711)
(4665)
贸易(4660)
(4491)
理论(4457)
机构
学院(91363)
大学(90811)
(51929)
经济(51086)
研究(36081)
管理(31377)
中国(27264)
理学(25792)
理学院(25482)
管理学(25168)
管理学院(24982)
(21747)
(18725)
科学(18588)
(18026)
经济学(18011)
财经(16861)
研究所(15916)
经济学院(15812)
中心(15456)
(15204)
(14821)
(12598)
财经大学(12237)
北京(12092)
(11704)
(11430)
(11248)
师范(11170)
科学院(11139)
基金
项目(52439)
科学(41196)
研究(39906)
基金(38071)
(32404)
国家(32166)
社会(27727)
科学基金(27394)
社会科(26341)
社会科学(26334)
(19955)
基金项目(19134)
教育(17787)
(15917)
资助(15891)
编号(15189)
自然(15070)
自然科(14701)
自然科学(14698)
自然科学基金(14436)
(13139)
成果(12872)
(12812)
经济(12701)
国家社会(12289)
重点(11960)
(11710)
发展(11337)
课题(11202)
(11188)
期刊
(67550)
经济(67550)
研究(34684)
中国(19765)
(16851)
管理(14062)
经济研究(12300)
学报(11094)
(10876)
科学(10535)
财经(9783)
技术(9549)
(9324)
金融(9324)
大学(8735)
(8693)
问题(8400)
学学(8190)
业经(7995)
教育(7682)
农业(7023)
技术经济(6696)
(6351)
世界(6107)
统计(5834)
国际(5711)
经济问题(5482)
经济管理(5026)
经济学(4967)
改革(4852)
共检索到155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养琰  
(一)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应认 真和正确看待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呈 现出的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的现状及 其相互关系和如何实现由前者向后者 的转换。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有二:一是劳动、资本、土地等各项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全生产要素(TFP)生产率的提高。按照一般的说法,只靠前者而引起的增长是粗放型增长;只靠后者而引起的增长是集约型增长。要辩证地看待粗放经营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改革  [作者] 易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靠创新,根本动力在改革。深圳抓住创新驱动这个核心,不断完善制度环境、人才环境和金融环境,为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的孕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随着改革进入"无人区"、创新进入"前沿区"、人才进入"新高地"、金融进入"领先区"、空间进入"紧凑区",深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面临制度改革受强约束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环境、强化创新引领的政策环境,建立适应转型升级的人才战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地方政府在深化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优化营商环境,积聚创新资源,优化提升人才资源,创新利用空间资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相里六续  邓俊荣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定因素及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认知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定的增长源泉,通过某种增长机制,最后形成某种增长路径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特征。增长源泉主要指要素投入,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等。增长机制指要素的相互组合方式,一般认为技术决定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快上升。在“九五”期间,要重点推选三项经济政策: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8~9%;二是调整投资重点,增加内涵型和质量型投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来促进结构协调。同时,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层次,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并提高宏观调控机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调控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旻  
略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赵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老问题,更有新内容如果我们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建设历史划分为两个部分,即1978年以前和1979年以后,那么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前一阶段是传统的计划型,而后一阶段则属于转型期的过渡型,今天甚至往后的一定年限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谭崇台  
略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谭崇台一、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是把较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或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粗放型(或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指生产要素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霍洪喜  何自力  
科教兴国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南开大学经济学系霍洪喜何自力我国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宏伟的跨世纪奋斗目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与全国一样,仍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本文结合上海经济的实际情况,认为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起来,向政企二元化、组织集团化、结构高度化等八大方向转变,并为此提出六条对策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欧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治理人口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很好地配置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等资源,提高科技含量。而要提高科技含量,又必须提高人口素质。一、进一步控制人口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多,包含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人口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兰玲  孙宇晖  赵桂杰  
科学发展要求一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数量表现为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体增长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粗放和集约两种形式。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历史逻辑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总是不同程度地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这是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吸纳,从而提高了科技含量的结果。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资源禀赋特点,造成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与就业的“两难”选择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必须实施一套以教育和公共事业为主的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利用,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策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闵维方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一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模式。二是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收入分配的公平,尤其是提高经济弱势群体的收入,从而为通过扩大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条件。文章最后强调,要实现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大力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