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9)
- 2023(2384)
- 2022(2052)
- 2021(1909)
- 2020(1480)
- 2019(3141)
- 2018(3124)
- 2017(5949)
- 2016(3535)
- 2015(3818)
- 2014(3790)
- 2013(3844)
- 2012(3633)
- 2011(3419)
- 2010(3566)
- 2009(3592)
- 2008(3584)
- 2007(3498)
- 2006(3220)
- 2005(3063)
- 学科
- 济(15390)
- 经济(15370)
- 业(9778)
- 管理(9353)
- 企(7227)
- 企业(7227)
- 方法(6730)
- 中国(5704)
- 数学(5195)
- 数学方法(5120)
- 劳(5032)
- 劳动(5013)
- 农(4957)
- 理论(4572)
- 学(4329)
- 财(3694)
- 教育(3662)
- 农业(3556)
- 贸(3500)
- 贸易(3498)
- 易(3422)
- 动(3124)
- 制(3074)
- 业经(2999)
- 法(2985)
- 融(2818)
- 金融(2817)
- 银(2679)
- 银行(2673)
- 行(2557)
- 机构
- 大学(59493)
- 学院(56655)
- 济(23391)
- 经济(22955)
- 研究(18213)
- 管理(18044)
- 理学(15110)
- 理学院(14906)
- 管理学(14534)
- 管理学院(14416)
- 中国(13483)
- 财(12378)
- 京(12036)
- 科学(10215)
- 范(10184)
- 师范(10132)
- 财经(10026)
- 所(9397)
- 经(9073)
- 江(8985)
- 研究所(8307)
- 经济学(8280)
- 师范大学(8263)
- 北京(7655)
- 中心(7602)
- 经济学院(7381)
- 财经大学(7352)
- 州(7156)
- 系(6426)
- 农(6416)
共检索到91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曙光 朱宝清
《在自由中丧失》作为约翰·罗默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围绕剥削和阶级展开,从道德的角度谴责资本主义对于生产资料(作为财产或财产权)初始分配的不均。罗默并没有"修正"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相悖:罗默思想的核心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分配不公的道德谴责,而剥削和阶级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阐述其"不平等"思想;相对于阶级,非劳动剥削论是罗默研究的重点,而马克思所研究的是"剥削的资本主义现实",二者的研究对象并不同;在罗默进行剥削分析的起点即生产资料分配不平等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自我所有制",这其中涉及新古典概念的范畴,进一步说明政治经济学甚至经济学中的心理学基础应受到重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章莉
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在于资本家利用资本所有权侵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权利的适当界定是当前判断资本剥削劳动问题的基础。当前我国存在劳动过程中、产品分配过程中、以及劳动过程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消除剥削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确定公平工资,同时发挥政府立法、监督法律执行的功能切实保护劳动者免受资本剥削。
关键词:
剥削 劳动者权利 价值理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鑫 雷鸣 刘梦君
本文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史传统,考察了近代中国工业中被广泛采用的劳动控制模式——工头制和包工制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剥削工人劳动的实现形式。研究发现,工头制的实施强度与剥削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劳动管理模式的核心仍是榨取剩余价值,而非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所强调的提供制度有效性。通过开滦煤矿的案例,直接计算出包工制下的剥削率,发现它对总剥削率的贡献在30%~40%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取代了私有制后,这类剥削制度才退出历史舞台。该历史进程清晰地显示出,消灭剥削的任务是无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良来实现的,而只能通过对生产关系的重构来获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鑫 雷鸣 刘梦君
本文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史传统,考察了近代中国工业中被广泛采用的劳动控制模式——工头制和包工制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剥削工人劳动的实现形式。研究发现,工头制的实施强度与剥削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劳动管理模式的核心仍是榨取剩余价值,而非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所强调的提供制度有效性。通过开滦煤矿的案例,直接计算出包工制下的剥削率,发现它对总剥削率的贡献在30%40%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取代了私有制后,这类剥削制度才退出历史舞台。该历史进程清晰地显示出,消灭剥削的任务是无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富强
约翰·罗默在《分配正义论》一书中系统评述了反福利主义的各种思潮并指出其中的问题:罗尔斯和森基于"冒犯性偏好"和"昂贵性偏好"的例子来否定福利主义,德沃金强调个体应该对其选择和偏好负有责任,阿内逊和柯亨则认为个体只应该对其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负有责任。其中,阿内逊、柯亨和罗默都批判性地指出,那些反福利主义的平等观实际上都没有认真考虑超越个人控制但影响个体人生的社会因素,而如何界定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则是各种平等主义观和社会正义观争论的焦点。进而,正是通过影响个体偏好和生活状况的非控制性因素的辨析和关注,阿内逊、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富强
约翰·罗默在《分配正义论》一书中系统评述了反福利主义的各种思潮并指出其中的问题:罗尔斯和森基于"冒犯性偏好"和"昂贵性偏好"的例子来否定福利主义,德沃金强调个体应该对其选择和偏好负有责任,阿内逊和柯亨则认为个体只应该对其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负有责任。其中,阿内逊、柯亨和罗默都批判性地指出,那些反福利主义的平等观实际上都没有认真考虑超越个人控制但影响个体人生的社会因素,而如何界定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则是各种平等主义观和社会正义观争论的焦点。进而,正是通过影响个体偏好和生活状况的非控制性因素的辨析和关注,阿内逊、柯亨以及罗默等倡导了关注福利的社会主义机会平等观:个人所达到的生活结果只能受制于未经选择的运气。有鉴于此,为了夯实福利平等主义的理论基础,罗默的评述和阐释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罗尔斯、森以及德沃金等人的反福利主义的理论依据展开深刻的剖析和反驳;二是对阿内逊和柯亨的福利主义平等观做了逻辑上的完善和补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进铭 陶然
约翰·罗默(John Roemer)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价值取向和关于社会的基本假设方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同时又维护新古典经济理论。他为之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已被称之为"新古典马克思主义"。该学派认为,要解决很多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不仅是适当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罗默的学术经历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980年以前,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份占主导地位;1980-1985年间,他的新古典马克思主义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英华
数字资本主义是数字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和表征。在这一阶段,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内嵌共谋形成了数字资本这一最新资本样态。在数字资本的统摄下,"非物质劳动""受众劳动""数字劳动""产消者劳动"等新劳动形式的出场使劳动内涵、劳动类型和劳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数字资本的新结构和新特征使其在一系列数字化变革中以一种更隐匿、更深刻、更全面的逻辑渗透到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并全面影响剩余价值的占有模式和分配方式。尽管数字资本显现出活化性和适变性等诸多新属性和新特征,但从全球化的范围和结构来看,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价值追求的本质、价值积累的结构和价值剥削的后果,其全球结构和内在矛盾本质也没有改变。
关键词:
数字资本 劳动 价值积累 价值剥削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大超
剥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也是存在数干年之久的历史现象,更是当今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目前,理论界对剥削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很大分歧。剥削应分直接剥削与间接剥削,主要剥削与次要剥削,私有剥削与公有剥削,我们应全面历史地理解剥削问题。
关键词:
剥削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卫公
有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仍存在剥削的论点。这种论点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剥削起源的科学论断,扭曲了剥削起源真实的、根本的原因,混淆了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界限,对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极为不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呙林义 杜旌 郑雪妮
剥削型领导是指领导采取欺压下属的方式来谋取个人私利的过程,其以领导自利为典型特征,已成为负面领导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剥削型领导的主题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该主题相关的系统述评尤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阐述了剥削型领导的概念内涵及测量,从暗黑人格以及绩效压力等方面梳理了剥削型领导的影响因素,从员工的近端结果(如情绪、认知等)及远端结果(如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等)方面概括了其作用效果,从资源保存理论、自我损耗理论及情感事件理论等主要理论视角归纳了其发挥作用的影响机制,并从情境因素(如宽恕氛围等)与个体因素(如宜人性等)两方面论述了其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可从关注剥削型领导的本土化内涵与测量、探索前因变量、拓展研究层次以及考察其对领导自身的影响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剥削型领导 负面领导力 绩效压力 宜人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陆茸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行为数据成为能被互联网平台企业收集、分析并出售的新的商品。对于数据商品的价值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中体现了怎样的剥削关系,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福克斯试图重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用户在互联网上产生数据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数据商品的"数字劳动";平台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数据商品,实现了对用户无酬劳动的剥削,这种剥削超越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范畴。福克斯的理论有待商榷,数据商品价值是由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雇佣劳动者,而非使用平台的用户创造的,这种剥削仍属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范畴;数据所有权争论和"隐私悖论"并非源于大数据本身,而是源于其资本主义的运用方式;应充分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深入推动大数据战略的实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昆仑
剥削是理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然而,马克思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剥削定义。当前学界对剥削的六种主要定义各有缺陷。在对剥削范畴进行科学分类之后,分别对狭义剥削的经济剥削、超经济剥削和作为前二者集合的广义剥削定义作出了新的探索。科学地给出剥削的定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段成龙 张亚军 张军伟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与回顾,本文首先对剥削型领导的起源、特征和测量进行了介绍,然后系统地梳理了剥削型领导的前因变量、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对国内外已有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述评,构建了剥削型领导研究的综合分析框架并且指明了未来研究的具体方向。研究发现,已有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剥削型领导对员工个体层面的影响,缺乏对团队、组织及多交互主体层面的影响效果探讨,对前因变量的研究也比较匮乏,测量工具的开发比较单一,缺乏对剥削型领导效能的跨文化比较。因此,本文从本土化测量工具的开发、前因变量及其影响机制的完善、团队和组织层面影响效果的扩展、剥削型领导效能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等方面,对剥削型领导的研究未来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