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6)
- 2023(5373)
- 2022(4299)
- 2021(4079)
- 2020(3034)
- 2019(6833)
- 2018(6772)
- 2017(12351)
- 2016(7111)
- 2015(8037)
- 2014(8327)
- 2013(7774)
- 2012(6683)
- 2011(5905)
- 2010(6125)
- 2009(5548)
- 2008(5524)
- 2007(4908)
- 2006(4547)
- 2005(4078)
- 学科
- 济(22922)
- 经济(22882)
- 管理(17210)
- 业(15039)
- 中国(12056)
- 企(11338)
- 企业(11338)
- 农(9635)
- 地方(7606)
- 业经(6970)
- 农业(6810)
- 财(6684)
- 方法(5953)
- 发(5780)
- 制(5729)
- 人口(5354)
- 理论(5271)
- 教育(5145)
- 学(4916)
- 发展(4902)
- 展(4885)
- 银(4787)
- 银行(4783)
- 行(4570)
- 数学(4533)
- 教学(4528)
- 数学方法(4384)
- 融(4327)
- 金融(4324)
- 环境(3872)
- 机构
- 学院(91315)
- 大学(87496)
- 研究(31505)
- 济(30951)
- 经济(29842)
- 管理(29551)
- 中国(24221)
- 理学(24143)
- 理学院(23766)
- 管理学(23166)
- 管理学院(22981)
- 京(19412)
- 科学(19017)
- 财(16752)
- 江(16513)
- 所(16241)
- 中心(14832)
- 范(14801)
- 师范(14679)
- 研究所(14006)
- 农(13975)
- 州(13527)
- 北京(12660)
- 省(12466)
- 财经(12373)
- 技术(12253)
- 院(12080)
- 业大(12002)
- 职业(11527)
- 师范大学(11372)
- 基金
- 项目(55450)
- 研究(45289)
- 科学(42271)
- 基金(36088)
- 家(30693)
- 国家(30336)
- 社会(26464)
- 科学基金(25426)
- 社会科(24774)
- 社会科学(24769)
- 省(24074)
- 教育(21643)
- 编号(21038)
- 划(19488)
- 基金项目(18636)
- 成果(17782)
- 课题(15707)
- 自然(14593)
- 资助(14209)
- 自然科(14182)
- 自然科学(14180)
- 自然科学基金(13869)
- 年(13822)
- 发(13240)
- 重点(12656)
- 性(12144)
- 项目编号(11968)
- 规划(11660)
- 创(11366)
- 部(11012)
共检索到152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李景武
一、问题的提出 市镇人口的统计口径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不断探讨和争论的热点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以是否吃商品粮作为市镇人口的划分标准,而应该以人口所居住的地域范围作为划分市镇人口的口径。1982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我国市镇总人口比重在急剧上升。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市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0.6%,而到1989年同样口径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志刚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我国城乡划分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问题一直是人口学、地理学等有关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致认为用我国现行的市镇人口和市镇非农业人口两项统计口径来衡量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都下够理想;我国现行的城乡划分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必须尽快改变。在这种背景下,1991年我国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对市镇人口的统计采用了新的口径。目前,对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划分口径的探讨和市镇人口比重的宏观评价已有较深入的研究 [1] 、 [2] ,人们普遍认为第四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1990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数据,对于了解中国的国情、制订囪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口普查之后,继手工汇总数据的发表,最近人口普查办又公布了10%电子计算机汇总资料,100%电子计算机汇总结果也将发表。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一是如何充分利用普查结果,二是如何对普查资料进行深开发和再加工。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耀臣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科学决策和科学治国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本文作者系湖北天门市统计局长,亲自领导和参加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对人口普查存在一些问题谈了他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很令人深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由于六十年代初起持续十余年的生育高潮,我国正面临婚育人群急剧回升的形势;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亦给人口的流动、分布、结构以强烈影响。全面、及时地确定这些影响的程度,对于完善人口政策,加强人口的计划管理,预见人口发展趋势,是完全必要的。联合国曾多次要求成员国能在“0”年或附近年份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维志
人口普查是搜集人口数据资料的重要方法。我国建国后已进行了三次全国性大规模人口普查,特别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采用现代的普查技术,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汇总,使我国人口普查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1983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家统计局又制定了实施细则,规定每隔十年在逢“0”的年份里举行人口普查。1989年4月21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在1990年7月1日举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我国人口普查史上的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家庭户是我国人口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微观环境,它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生育子女、养老事业、货币储蓄、商品消费、住房建设、迁移流动等各个方面,影响到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研究家庭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作为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深入研究,并应该针对它对人们行为和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世界上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大国进行人口普查,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这不仅是由于此项工作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耗费大量的财力,要有几百万普查工作人员参加,要进行一系列严密的、复杂的组织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将得出系统的全面的人口、规模、结构、分布以及有关人口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沈益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过程之一,愈来愈被中国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所重视。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包括人口迁移的项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又被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人口性别年龄结构是人口现象的动态和静态的综合反映,它既是出生、死亡运动的结果,又是人口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对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进行分析以前,检验和评价普查汇总资料的准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文章对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调查时点进行调整以后 ,重新估计了我国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漏报率 ,结论认为 ,1 990年四普的漏报率远高于四普公布的漏报率 ,其中低年龄段的漏报非常严重。因此四普数据的质量并没有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好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数据分析 漏报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天琪,周佑明
由浙江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省人口学会、省统计学会联合组织的浙江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第二次科学讨论会于1992年7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召开。这是继1991年7月召开第一次研讨会,并编辑出版论文集《转变中的浙江人口》后,根据“四普”100%机器汇总资料组织再次研讨活动。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其中市、地、县以至乡级机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晞
我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继1982年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分年龄、性别的在业人口数据,这对于研究我国30年代以来的在业人口状况及发展变化并预测未来趋势,无疑是极为宝贵的。当我们在对第四次人口普查有关在业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前,最关心的还是普查资料的质量,即普查资料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益民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任务重、时间紧、经费少、难点多的情况下进行的。与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不仅人口基数空前增大,调查项目也增至21项,普查任务明显加重。如果从1989年5月国务院下达《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算起,到普查登记仅有一年多,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荆明 ,刘洪
为了执行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统一部署,培训骨干,积累经验,湖北省于1989年9月18日至11月1日在监利县朱河镇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该镇总户数为7273户,总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