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4)
- 2023(6121)
- 2022(5205)
- 2021(4976)
- 2020(4220)
- 2019(9695)
- 2018(9636)
- 2017(18286)
- 2016(10230)
- 2015(11203)
- 2014(10718)
- 2013(10473)
- 2012(10161)
- 2011(9187)
- 2010(9210)
- 2009(8536)
- 2008(8487)
- 2007(7759)
- 2006(7075)
- 2005(6543)
- 学科
- 济(40925)
- 经济(40871)
- 管理(25709)
- 业(23398)
- 企(18893)
- 企业(18893)
- 方法(18712)
- 数学(16334)
- 数学方法(16052)
- 中国(14282)
- 学(11366)
- 财(11024)
- 农(10180)
- 制(9005)
- 业经(8587)
- 地方(7485)
- 融(7331)
- 金融(7331)
- 银(7208)
- 银行(7174)
- 产业(6978)
- 贸(6878)
- 贸易(6874)
- 行(6872)
- 农业(6827)
- 易(6686)
- 体(6358)
- 务(6261)
- 财务(6247)
- 财务管理(6224)
- 机构
- 大学(144056)
- 学院(138319)
- 济(55953)
- 研究(55940)
- 经济(54755)
- 管理(48034)
- 中国(42644)
- 理学(40819)
- 理学院(40263)
- 管理学(39110)
- 管理学院(38886)
- 科学(36137)
- 京(32833)
- 所(30436)
- 农(28972)
- 研究所(27625)
- 财(26521)
- 中心(25408)
- 农业(23079)
- 业大(23037)
- 江(22027)
- 北京(21098)
- 财经(20716)
- 院(20485)
- 范(19158)
- 经(18903)
- 师范(18813)
- 经济学(18228)
- 省(17411)
- 州(17029)
- 基金
- 项目(93517)
- 科学(72556)
- 基金(68513)
- 研究(63570)
- 家(62873)
- 国家(62395)
- 科学基金(51345)
- 社会(39659)
- 社会科(37556)
- 社会科学(37544)
- 基金项目(34938)
- 省(34836)
- 自然(34623)
- 自然科(33861)
- 自然科学(33848)
- 自然科学基金(33232)
- 划(31169)
- 资助(29584)
- 教育(28982)
- 编号(24269)
- 重点(22070)
- 成果(20844)
- 部(20729)
- 发(20110)
- 计划(18852)
- 科研(18674)
- 创(18426)
- 创新(17431)
- 课题(17317)
- 国家社会(17191)
共检索到222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
本文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粗略分析后发现 ,官方公布的人口总数与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未成年人口数量过低 ,由此估计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 ,令人难以置信。文章在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后 ,对目前中国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侯慧丽
文章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国际职业声望量表和每一职业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所占的百分比,估计了中国就业人口的阶层结构状况。结果发现,位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占各个阶层总人数的64%左右;"蓝领"工人占23.9%;"白领"阶层占12.2%,"白领"阶层中最上层的专业人员阶层和管理者阶层,仅占整个社会劳动者总数的1.1%。由此认为,中国阶层结构是一个底盘还很庞大的"烛台",这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阶层结构还有一定距离。
关键词:
阶层 职业分层 阶层结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润龙
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首次普查。文章认为 ,延用传统的常住人口调查及过于复杂的调查指标体系是造成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漏登的主要原因。针对社会上大量的流动、迁移人口 ,文章建议人口普查应以调查现住人口为主 ,同时应多方位地提供普查信息化资料 ,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使普查成本相对降低
关键词:
现住人口 常住人口 人口普查 户籍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王德文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有关资料,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因素,及其与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区别一般迁移理论的独特之处。伴随经济增长的市场化改革程度和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是决定人口迁移基本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清除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将起到引导和规范人口迁移、促进持续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户籍制度 市场化改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20 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称普查漏报率为 1 81 % ,据此推算漏报人口 2 2 91万人 ,然而 ,这些人口的性别、年龄等人口特征不祥 ,这给人们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带来非常大的不便。本研究就是在准确估计 1 990~ 2 0 0 0年分性别、年龄死亡概率的情况下 ,利用年龄移算方法对 1 990年和 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漏报率给予评估 ,并对漏报人口进行年龄、性别拆分 ,从而较为准确地估计得到 2 0 0 0年年中年龄性别人口 ,以为科研或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状况之用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漏报人口 年龄移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建华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加强人口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建国以来河南省人口发展与人口管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河南省的资料分析指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低是河南省人口的突出特点,就业压力大、人才的培养水平较低、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观念与制度创新、继续控制人口总量、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镇化进程、注意老龄化问题、广辟就业渠道等6个方面进行了河南省人口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人炳
即将于2000年举行的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普查标准时间,普查登记方法、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及项目数量等较“四普”都有较大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强了普查的实用性。但新的普查方法和普查表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长表项目设置过多,部分项目设置意义不大,少数项目和选项内容不严密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翠玲 姜玉 庄亚儿 姜全保 于典 刘雯莉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计得出,2020年中国49岁女性的终身不育率为5.16%,低于美国11%和欧盟国家19%的平均水平。中国女性的终身不育水平呈现出鲜明的时期、队列、受教育程度、城乡、区域和省际差异。高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在城市、东北地区、极低生育水平省份的女性,终身不育率更高,49岁女性无活产子女的比例均在6%以上。未来城镇化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继续普及、婚育推迟程度持续深化,还将进一步推动终身不育水平上升。在婚外生育较少、多孩占比较低的背景下,终身不育水平的持续上升对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的负向抑制将更加强烈,并将对适度生育水平的实现产生长远且深刻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并提前谋划应对策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文章对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调查时点进行调整以后 ,重新估计了我国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漏报率 ,结论认为 ,1 990年四普的漏报率远高于四普公布的漏报率 ,其中低年龄段的漏报非常严重。因此四普数据的质量并没有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好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数据分析 漏报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建兴,郑海川,杨永军,曹灵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以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运用人口存活分析方法对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存在的重报问题予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五普”数据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口普查 重报 数据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本文通过对全国和各省人口普查第一、二号公报的数据和文字进行解剖和分析,提出人口普查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误差较大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但是公报并没有把普查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相反,从公布的指标和文字表述上却反映出了其他一些问题。单从公布的数据上看,数据的使用者对普查数据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很难理解和解释清楚,需要人们进一步的讨论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澄清。然而,数据质量不高或涵义的不清会给普查资料的分析带来困难,处理不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庞瑞秋 庞颖 刘艳军
利用我国2000年五普的数据,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技术,研究长春市社会空间结构。根据因子生态分析的结果,得出2000年影响长春市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为:知识分子阶层、一般工薪阶层、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一般员工阶层、低素质的蓝领阶层和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外来人口阶层。运用聚类分析技术划分的2000年长春社会区类型为:人口密集的工人聚居区、人口密集的老城区、近郊工业人口聚居区、知识分子聚居区、远郊农业人口聚居区和近郊城镇人口聚居区。同时,这6类社会区形成了以同心圆模式为主,综合扇形和多核心结构要素的空间结构模型。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因子生态分析 社会区 长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立华 成艾华
基于最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本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突出问题。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发展始终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并不存在缩小的趋势;(2)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发展是不均衡的,教育成就相对较低的县市同样也是教育不平等现象相对突出的县市;(3)普遍而言,相对于汉族,少数民族不仅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而且教育平等程度也比较低;(4)少数民族内部的教育不平等及其与汉族的教育成就差距,是影响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不平等最为关键的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