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0)
2023(12311)
2022(10526)
2021(9500)
2020(8200)
2019(18904)
2018(18757)
2017(37666)
2016(20242)
2015(23366)
2014(23756)
2013(23899)
2012(23205)
2011(21306)
2010(21739)
2009(20453)
2008(20487)
2007(18647)
2006(16627)
2005(15407)
作者
(61482)
(51285)
(51222)
(48657)
(32722)
(24524)
(23526)
(19857)
(19333)
(18470)
(17398)
(17106)
(16375)
(16280)
(16081)
(15996)
(15476)
(15078)
(14917)
(14753)
(12976)
(12705)
(12627)
(11615)
(11587)
(11575)
(11562)
(11463)
(10417)
(10218)
学科
(101766)
经济(101666)
(56214)
管理(54940)
方法(42634)
(42466)
企业(42466)
数学(37960)
数学方法(37705)
中国(30975)
(28657)
地方(26544)
(22523)
业经(21747)
农业(19233)
(19049)
(19039)
贸易(19024)
(18370)
(17330)
(17089)
银行(17059)
(16476)
金融(16474)
(16452)
地方经济(15152)
环境(14219)
技术(14064)
(13977)
(13777)
机构
学院(307970)
大学(307270)
(135423)
经济(132658)
管理(115448)
研究(108062)
理学(97918)
理学院(96790)
管理学(95461)
管理学院(94867)
中国(83153)
(65802)
(63662)
科学(63374)
(55635)
(51934)
财经(49877)
研究所(49794)
中心(49252)
(48107)
(45050)
业大(43050)
经济学(42674)
北京(42391)
(41231)
师范(40850)
农业(40668)
经济学院(38767)
(38613)
(38205)
基金
项目(191982)
科学(150676)
研究(143390)
基金(137338)
(118117)
国家(117085)
科学基金(99378)
社会(91601)
社会科(86973)
社会科学(86951)
(75950)
基金项目(72386)
教育(65737)
(63551)
自然(61055)
自然科(59573)
自然科学(59554)
编号(59117)
自然科学基金(58498)
资助(57184)
成果(48986)
(47216)
重点(43606)
(43433)
课题(41666)
(39742)
发展(38613)
(37988)
国家社会(37509)
教育部(37308)
期刊
(156358)
经济(156358)
研究(96440)
中国(63307)
(48305)
(47554)
学报(44256)
管理(42352)
科学(41474)
(33979)
金融(33979)
大学(33482)
教育(33416)
农业(32557)
学学(31337)
技术(27060)
业经(26930)
财经(25429)
经济研究(25357)
问题(22044)
(21979)
(17959)
(17243)
技术经济(16694)
商业(16064)
统计(15447)
理论(15334)
国际(14834)
经济问题(14035)
世界(14032)
共检索到477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作磊  
通过国际比较,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对劳动力保持了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其吸收劳动力的潜力很大,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今后我国的劳动力将主要转向第三产业,而传统的商贸餐饮业和新兴的服务行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建国  
本文分析了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关联程度的分析 ,提出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赖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玉奎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历史,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978-2008年第三产业的就业带动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带动效应显著,发展潜力很大;随后,将第三产业细分为四大类,综合各种考察方法,分析它们各自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国平  黄恒  
本文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对城乡收入、消费比的扩大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就业比重是城乡收入比的Granger原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最后本文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红燕  李文政  张春海  
非正规就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势,其不仅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当前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障碍,政府在制订和执行政策的时候,应鼓励和扶持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并加以适当、适度的规范,最终通过非正规就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带动和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农华  
The paper statistically measures the contribution of employ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of Shanghai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apacity to absorb labor forc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paper furthermore presents several suggestions.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胜刚  杨建模  
城市化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既有利于专业分工的深化和服务业发展,又能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动态计量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长期内对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影响却比较小;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原因,反之则不成立。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本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地区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顾中宇  罗小平  
本文在分析南昌市第三产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1987-2006年间,南昌市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进行了判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第三产业发展只能在短期内促进南昌经济的增长,而南昌经济的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文章最后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南昌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德恒  陈东凌  
本文在分析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内涵及与若干国家发展规模对比差距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除原计划体制外,还在于对“劳动价值论”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致使长期来整体上忽视和否认第三产业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作者认为:应把“劳务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义青  程桂荣  陈永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曾志娟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要发展第三产业市场化,这有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化,才能使第三产业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润滑剂”,成为加速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催化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信莉,唐学文,党耀国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性建议,以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曾国军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第三产业发展也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利用广东各地市 2 0 0 1年度第三产业横向资料和 1978年至 2 0 0 1年广东第三产业的纵向资料分析了广东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律性 ,并对两组数据得出的结果作了比较。在给出回归结果的同时 ,作者还对这些结果作了尝试性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