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4000)
- 2022(3629)
- 2021(3566)
- 2020(3219)
- 2019(6986)
- 2018(7134)
- 2017(13503)
- 2016(8126)
- 2015(9399)
- 2014(9637)
- 2013(9481)
- 2012(9245)
- 2011(7887)
- 2010(8481)
- 2009(8396)
- 2008(9222)
- 2007(8739)
- 2006(8159)
- 2005(7882)
- 2004(6963)
- 学科
- 管理(30359)
- 业(26134)
- 济(25814)
- 经济(25755)
- 企(23490)
- 企业(23490)
- 税(21802)
- 税收(20336)
- 收(20157)
- 财(19810)
- 务(12892)
- 财务(12866)
- 财务管理(12826)
- 企业财务(12175)
- 制(9243)
- 中国(8946)
- 方法(8444)
- 农(8364)
- 学(6823)
- 银(6431)
- 银行(6425)
- 数学(6417)
- 财政(6247)
- 业经(6141)
- 数学方法(6137)
- 行(5857)
- 体(5789)
- 理论(5736)
- 地方(5571)
- 法(5561)
- 机构
- 大学(111901)
- 学院(111477)
- 济(40429)
- 经济(39171)
- 研究(37527)
- 管理(37267)
- 中国(33391)
- 财(32805)
- 理学(29526)
- 理学院(29183)
- 管理学(28512)
- 管理学院(28306)
- 京(25095)
- 科学(22118)
- 财经(21910)
- 江(21894)
- 所(20504)
- 经(19350)
- 中心(18492)
- 州(17176)
- 省(17104)
- 北京(17028)
- 研究所(16998)
- 农(16322)
- 财经大学(15524)
- 范(14995)
- 师范(14867)
- 院(12986)
- 业大(12738)
- 人民(12585)
- 基金
- 项目(55161)
- 研究(43068)
- 科学(41467)
- 基金(37800)
- 家(31832)
- 国家(31492)
- 科学基金(26227)
- 社会(25116)
- 社会科(23597)
- 社会科学(23586)
- 省(21098)
- 教育(19927)
- 成果(19708)
- 编号(19397)
- 基金项目(18609)
- 划(17543)
- 资助(17467)
- 自然(15945)
- 自然科(15591)
- 自然科学(15587)
- 自然科学基金(15277)
- 性(13703)
- 课题(13626)
- 项目编号(12841)
- 重点(12179)
- 阶(11985)
- 段(11956)
- 阶段(11936)
- 部(11925)
- 年(11724)
共检索到208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肖路
随着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行政诉讼日益成为解决公民、法人等与税务机关行政争议的主要途径,也日益成为税务机关重要的外部监督形式。本文在对近年来发生的税务行政诉讼案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不缴、少缴税款行为主观故意性的认定、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等税务机关与司法机关争议较多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政策和实务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尹少成
一、基本案情N市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通过申报出口退税,陆续获得出口退税款2 560多万元。2014年2月21日,原N市国家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三局")在对甲公司开展税务稽查后作出《税务处理决定书》,认定甲公司构成外贸出口"真代理、假进销"的违规操作,对甲公司已获得的出口退税款2 560多万元予以追缴。甲公司不服,向原N市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N市国税局")申请行政复议,N市国税局应甲公司要求举行了听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曹福来
尽管税务行政证据与税务行政诉讼证据在其基本属性、证据种类等方面表现出同一性,而且同一证据往往既是税务行政证据,又是税务行政诉讼证据,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证据,在很多方面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税收专业技术问题上人民法院应当尊重税务机关,在法律问题上税务机关应当尊重人民法院的认定。
关键词:
证据 行政证据 行政诉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剑文
证据效力的认定标准和认定方式对诉讼的进展起着导向作用,也影响了最终的裁判结果。税务行政诉讼作为解决税收争议的有效途径,既要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又要保证国家税权的有效实现。因此,税务诉讼无论是对纳税人还是对国家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相较于一般行政诉讼,税务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效力问题既具共性,又有诸多不同的个性。税务行政诉讼证据效力的认定应当充分考虑税收法定、纳税人权利保护和利益衡平等现代税法理念。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张清远 韩鹏
随着依法治税的法律宣传不断增强,公众法律意识的明显提高,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行政诉讼也越来越多。因此探究税务行政诉讼的发生原因,对于整顿和规范税收工作秩序,促进依法治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龚学泉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从立法目的、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完善证据制度、加大司法审查力度、强化执行等方面作了诸多实质性修改,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功能导向明确,价值指引清晰。税务机关应当适应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的新要求,在理念思维、实施决策、出台制度、内外管理、行政执法、税收服务、化解争议以及诉讼应对等方面谨守权责边界,坚守法治底线。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司法审查 税收法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军
税务行政诉讼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税务纠纷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旨在保障纳税人等税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监督税务机关正确执法。我国税务行政诉讼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颁布实施而正式建立、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务行政诉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勇 马健
当前,税务机关在执法中因执法主体(人员)不适格,执法和取证程序瑕疵,对税收违法行为定性不准、处罚失当,对税款追征期把握不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依据不足和证据不充分等情形面临着行政诉讼风险。其成因有税务执法、管理人员主观方面的,也有税务违法客观方面的。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税务行政诉讼,应增强税务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培养税务执法人员先进执法理念,强化对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相关法律综合运用水平准确把握追征期,规范执法全面取证,并做好行政诉讼中的具体应对。
关键词:
税务执法 行政诉讼 风险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天文
“诉的利益”概念在我国行政审判实践和理论中尚无统一理解,将其界定为独立于原告资格和受案范围的诉讼要件,特指法院对原告诉讼请求进行实体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这一狭义理解可彰显诉的利益独特的问题意识,增强其司法适用性,并为这一概念的法定化提供可能。我国行政诉讼的权益保障功能为诉的利益提供了制度前提,诉讼类型化的发展扩宽了其适用空间,但还须完善立案登记制,明确其诉讼要件的体系定位。诉的利益要从诉权行使目标、救济渠道效率、实体判决效果、起诉时机等方面加以判断,具体要求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和实践中已有体现。为了维持诉的利益的特定内涵,应当明确其讨论范畴不包括复议前置和一般起诉期限,其与行政纠纷可诉性、诉讼请求形式的要求也无重合。
[期刊] 求索
[作者]
曹梦娇
变更判决是行政诉讼判决类型中的独特存在,一方面变更判决能够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诉讼目的;另一方面因其系法院直接代替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有司法权干预行政权之虞。从实践来看,变更判决适用困难存在变更判决适用范围与功能定位存有抵牾以及变更判决与撤销判决适用条件模糊两个制约因素。变更判决不宜仅限于金钱及其替代物的给付,还应包括数额、比例计算以及权属的确认。在区分“明显不当条款”和“款额错误条款”的规范意旨情况下,可以在行政裁决、行政协议等案件中扩展变更判决的适用空间。变更判决是撤销并重作判决的例外,适用关键在于行政裁量权是否缩减至零。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青斌 张莹莹
原告资格问题是投诉、举报案件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对于投诉人和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确立的自身利益标准,还可进一步完善。有必要回归到利害标准的一般判断结构上来,区分履责之诉与撤销之诉,分别确定投诉人和举报人有无原告资格。举报人在撤销之诉和诉请履行查处职责案件中均没有原告资格,在诉请履行奖励、受理和答复职责案件中则一律具有原告资格。投诉人在诉请履行受理和答复职责时恒具有原告资格;在诉请履行查处职责案件和撤销之诉案件中,投诉人的原告资格具有或然性,需要在区分真自益型投诉人与假自益型投诉人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艳好 崔险险
本文通过实证数据发现,当前税务执法违法的类型主要包括事实与证据认定不清楚,法律适用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不履行或超越、滥用职权四类。进一步分析发现,引发执法风险、造成执法违法的原因可归结于税务人员执法理念落后、职业素养不高,法律依据杂乱、可操作性不强,以及税务执法本身的困难性。对此,应着重树立税务执法人员正确的执法理念、提升其职业素养、完善税收立法及立法解释机制、建立税务问责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秀丽
本文从光大行政诉讼案出发,梳理本案所蕴含的行政法原则,并从现实逻辑、价值追求以及诉讼功能的角度探讨行政法原则在金融行政诉讼中适用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法系代表性国家的域外实践经验,指出我国行政法原则在金融行政诉讼过程中适用的发展,尚需在学理上努力澄清、在性质上合理定位以及在立法上的充分准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鸿貌
税务行政诉讼制度是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国现行的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由于立场错位,导致该项制度不仅自身存在重大缺陷,而且在实践中疲软无力,难以真正实现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因此,应该尽早修订《税收征管法》中的相关内容,完善税务行政诉讼制度,以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刚 白达
本文从161个能够检索到判决全文的来源案例中依据一定标准筛选出10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有关税务证据的行政诉讼样本案例,并从举证责任的分配、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明标准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案例分析,其中又以证明标准方面的分析为主。
关键词:
税务证据 行政诉讼 案例分析 证明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