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8)
2023(7721)
2022(6624)
2021(6261)
2020(5372)
2019(12195)
2018(12150)
2017(21239)
2016(13121)
2015(14988)
2014(15281)
2013(14559)
2012(13892)
2011(12594)
2010(13256)
2009(12144)
2008(12269)
2007(11360)
2006(10618)
2005(10244)
作者
(39004)
(31899)
(31860)
(30644)
(20397)
(15431)
(14671)
(12444)
(12283)
(11932)
(11062)
(10990)
(10457)
(10301)
(10240)
(10098)
(9868)
(9624)
(9474)
(9306)
(8448)
(8188)
(7967)
(7582)
(7483)
(7465)
(7151)
(7001)
(6708)
(6624)
学科
(41031)
经济(40962)
管理(29730)
(26818)
教育(22163)
(21733)
企业(21733)
中国(19915)
方法(16438)
(14286)
(14171)
数学(12824)
理论(12547)
数学方法(12479)
(11614)
(10816)
业经(10387)
农业(9312)
地方(8977)
教学(8311)
(7929)
银行(7892)
(7592)
(7553)
(7477)
(7333)
贸易(7324)
(7069)
(6990)
技术(6730)
机构
大学(184367)
学院(177035)
研究(70780)
(60811)
经济(58985)
管理(56183)
中国(49498)
理学(46099)
理学院(45344)
科学(44623)
管理学(44157)
管理学院(43794)
(43063)
(37849)
(35900)
(35646)
师范(35320)
教育(34883)
研究所(33822)
(33488)
(31824)
中心(31775)
师范大学(28741)
北京(28656)
农业(28048)
业大(27569)
(25563)
(25097)
(24900)
技术(24276)
基金
项目(107062)
科学(83924)
研究(82929)
基金(72662)
(64660)
国家(63894)
科学基金(51793)
社会(48490)
教育(46451)
社会科(45425)
社会科学(45410)
(43739)
(39618)
基金项目(36546)
编号(35849)
成果(34346)
自然(32632)
自然科(31842)
自然科学(31828)
自然科学基金(31261)
资助(30451)
课题(29537)
重点(26447)
(24925)
(24473)
(24437)
(22081)
规划(21904)
(21761)
教育部(21423)
期刊
(77427)
经济(77427)
研究(68474)
教育(58143)
中国(53830)
学报(33254)
(32965)
科学(28310)
大学(25609)
(25391)
管理(22563)
学学(22068)
农业(21666)
技术(18469)
(18194)
金融(18194)
职业(13991)
图书(13216)
财经(12430)
业经(11615)
(11461)
(10922)
经济研究(10808)
(10616)
论坛(10616)
问题(10339)
书馆(10275)
图书馆(10275)
(9794)
(9016)
共检索到309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 ,“科学教人做事 ,人文教人做人”的二分观点值得商榷 ,传统的事实价值二分模式和主客二分模式是其理论渊源。科学作为一种文化 ,不仅求真而且求善求美。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科学文化的价值内蕴。科学在本质上是人文的 ,这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和而不同”的根基。缺乏完整的科学文化观和科学教育观 ,是科学教育最大的不足。完整的科学教育应当并且能够既教人做事也教人做人。要充分挖掘科学文化蕴含的人文价值来教育人 ,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玮  郑毓信  
科学家的共有信念和观念是"科学文化"的第一种涵义,对此应从行为准则、哲学观念与思维方式等不同层面作出具体分析;"科学文化"的第二种涵义突出强调了科学对于整体性社会文化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我们既应看到科学对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应清楚认识其可能的消极影响。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也就为"科学文化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国辰  杨宝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金梅  候林  
国民的科学素质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有直接的相关。目前 ,我国的科学素质教育现状令人忧心忡忡 ,主要存在意识贫乏 ,知识欠缺 ,能力不足等问题。学校教育力不从心 ,社会环境支持匮乏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改革学校教育的内容、方式 ,加强社会环境的支持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建设现代化的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要求大批有文化有科学知识的人才,要求普遍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从四个现代化建设对人口素质的要求来讲,最为重要的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湘东  李小琳  
文章从提高人口科学文化水平方面研究了提高人口素质的评价体系,以贝叶斯网络为工具,在对长江地区人口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从大量人口数据中分析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问题,建立描述人口素质的相关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为人口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刁彭成  
本文综述当前学界较有代表性的科学文化观点和科学教育的定义。在此前提下分析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本质,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实践的影响,科学方法实践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进而指出教育文化、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的关系。旨在对当前的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婕  
科学文化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方向,对科学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影响力催生了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了现代科学教育诞生。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引导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教育工作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应把握以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为导向的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科学文化引导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态度,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一、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再认识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反映我国民族特色和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内在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即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或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政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当代脑科学的坚实基础,本文就近年实行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四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试图以当代脑科学新理论成果给予新的解释。这四个问题是:(1)心理素质包括智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曾国平  张德昭  
认为当前我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观念应该有一个根本的创新和转变,即要突出培养研究生对科学事业的神圣感和敬畏感;突出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智慧和个性化的自由探索精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致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子教授的一封信(节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召开专题研讨会的通知,我早已收到,研讨会的主题很好。我本来计划参加研讨会的,后来因事不能参加,特向您请假。不过,有些意见我想以书面提出来,供研讨会参考,如有不妥处,敬请指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10年前,教育部召开了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启动了一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10年来,包括试点学校在内的众多高校,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世界高教界所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为了把10年来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下去,本刊特刊载张岂之、杨叔子两位知名专家的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就此踊跃投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岂之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已开展十多年,在正确估计其成绩的基础上,要加强研究和经验交流。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专门称谓,要坚持使用,其与通识教育等名词在内涵上有所不同。当前需要深入研讨的,主要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其在实践中趋于完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岂之  
一、加深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始于1994年一些理工院校。这一新事物引起教育部(当时名国家教委)高教司的重视。1995年9月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议。同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举办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报告会。报告会的讲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